APP下载

技工院校依托第二课堂 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分析

2020-01-20杨红

职业·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第二课堂

杨红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本文通过分析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原因和途径来探索技工院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    第二课堂    国学经典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技工院校现已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平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既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又符合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

一、技工院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文化素养

从技工院校的生源看,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甚至孤儿家庭的情况突出,家庭在学生整个教育体系中参与度不高,导致学生在人际交往、礼貌礼节、纪律卫生、自尊自信、人格情操等方面与学校和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充分说明了后天养成和学习教育的重要性。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即就业,而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国学经典韵味悠长,表达凝练、精致,涉及面广,是古人智慧、审美、经验的总结和体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中遇到困难和困惑时都能在国学经典中找到答案。

(二)树立正确的三观

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技工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成长环境等原因,这些学生易存在负面的思想,如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的三观极容易偏差,甚至造成不良影响。国学经典蕴藏着人对自我的要求、对社会和国家的正确态度,对青少年道德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君子不器”体现的是如何自我要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的是以国为先的家国情怀……学习经典是为了在读懂经典的基础上,将其中蕴含的智慧化为己有,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三观。

(三)实现文化传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因曾经落后的历史和不良媒体的宣传,导致有些人崇洋媚外,没有看到我们中华民族5 000多年涉及医学、天文、书法、历法等各方面的文明历史。根据全国性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传承了几千年后消失,究其原因,是不被人了解导致没有了继承人。作为技工院校学生,应从自身专业出发,不但要扎实自身专业技能,而且要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技艺,肩负起技能传承和工匠精神传承的责任。

二、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原因

(一)课程体系的限制

语文作为中小学必修课,开课时间长、课时充裕,国学经典教育基本依托语文课开展。而技工院校以学习和提高技能为目标,虽开设有语文课,但语文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课时间短,周课时数少。教学中尽管融入了国学教育,但国学经典教育是一个长时间、连续性的过程,仅通过课堂学习根本无法达到提升国学素养的目标,需要第二课堂辅助进行。技工院校与中小学校相比,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但课业负担相对较轻,每天6节课(不包括晚自习),有大量的课余时间供学生自行支配。将国学经典教育放在第二课堂,能保证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确保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减轻课堂学习压力。

(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需要

技工院校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多数学生会选择玩网络游戏、刷搞笑视频等娱乐休闲活动,不仅不能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还导致身体亚健康、视力下降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作为体力劳动者的技工院校学生,健康更是其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条件。利用第二课堂多形式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契机,能让学生在课后“忙起来”,主动放下手机,不再时时与手机为伍,将课余时间的运用发挥到最大化,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文明其精神”。

(三)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

国学经典以文言文居多,要想学懂弄通需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历史知识,需要老师的解读或者自己查阅注解书籍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已逐步打破时空的限制,不懂的知识、句子已不需要依赖老师、课堂、工具书进行解答,通过互联网即可得到正确解读。学生可通过视频、微课、网上公开课等获取学习资源并自行学习。这些形式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上更开放,表现上更生动,内容上更丰富,时间上更自由。

三、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途径

(一)开具书单,养成阅读习惯

技工院校学生多数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系统的阅读体系,阅读能力较差。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列出书单供学生选择阅读。书目的选择可参照中小学阅读书目,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难易适中,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循序渐进,每学期的阅读量以4 ~ 5本为宜。如,幼儿教育专的学生,第一学期可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儿童启蒙读物,与自身专业相适应的同时,能增加对历史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之后根据知识储备可陆续加入《论语》《老子》等经典著作。

(二)经典诵读,形成学习氛围

诵读是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最有效也最易实施的途径。中国优秀传统诗文,言简义丰,富于音乐美,朗朗上口,最适合诵读。诵读活动可根据季节、节日、节气确定主题,达到诵读目的的同时,又能增加对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的了解。诵读在形式上可采取宿舍与宿舍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等方式进行,利用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播放學生录制的诵读音频、视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安排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帮助指导,并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进步之处,适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创新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能否持续开展、开展的效果是否良好,取决于对第二课堂的评价机制。学校应结合第二课堂开展实际,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国学经典教育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通过自评、互评、考核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国学经典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完成书单情况、背诵经典篇目情况进行量化和打分,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先评优、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依据,增强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动力,确保学习效果。

总之,在技工院校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学生、学校、社会的统一要求,只有将国学经典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断探索国学经典教育的开展形式,才能实现学校教育和文化传承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张闫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董智钰.传承国学经典 积淀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4]田怀升.国学经典在校园[J].知识文库,2020(10).

[5]林影.国学经典融入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意义[J].中华少年,2018(33).

(作者单位:大理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