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 技能扶贫实践与成效研究

2020-01-20吴常青黄文

职业·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

吴常青 黄文

摘 要:如何因地制宜,在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实施技能扶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基于从江县加鸠镇技能扶贫的主要过程,本文对致贫原因、地方经济、技能扶贫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实践,探寻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全国同类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技能脱贫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    深度贫困地区    技能扶贫

课 题:本文系2019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重点课题“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的实践与探索”(选题编号:2019A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群众依靠技能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小康,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者的责任。特别是后脱贫时代如何防止脱贫群众返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加鸠镇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下辖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其中苗族人口占该镇总人口数的98%以上,2002年12月该镇才通公路,是贵州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

2017年《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方案》将从江县等20个县列为深度贫困县。从江县加鸠镇作为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其脱贫之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加鸠镇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技能扶贫,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攻坚克难阶段,部分地方部门和个人因扶贫任务复杂艰巨,扶贫的办法不多,扶贫思维还未发生改变,仍以输血式扶贫为主。

输血式扶贫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该方法在短期内会明显增加贫困户收入。但如果仅仅是输血式扶贫,不仅不能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的问题,反而可能饮鸩止渴,容易滋养出一批“等靠要”、坐等吃政策饭的懒汉,以至于某些地区出现群众争当贫困户、我贫困我光荣的滑稽现象。

精准扶贫要真正落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就要做到“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授人以渔”就是要实行“造血”扶贫,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扶贫方式。技能扶贫就是“授人以渔”,只有让贫困群众都能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圆满完成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艰巨任务。“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实践与成效研究”正是基于从江县加鸠镇技能扶贫,对致贫原因、地方经济、技能扶贫方法进行研究,并对技能扶贫过程和成效加以归纳总结,以期形成科学、系统的经验,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借鉴,为全国同类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技能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必要参考。

一、内容与实施

黔东南技师学院(又称黔东南州工业学校)作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规模最大的公办职业学校之一,在黔东南州的教学质量评估中,连续六次获得评估第一名,办学水平在本地区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利用自身技能培训的优势,主动承担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任,直接参加脱贫攻坚。

为做好对加鸠镇的技能扶贫工作,学校派出五位同志到深度贫困地区担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学校组织30多人的教师调查队对加鸠镇展开大规模进村入户的走访活动,在全镇进行全面调查的同时,点面结合,选取加翁村、加水村、光辉村这三个典型的贫困村蹲点,进行了三次全面的入户调查,对这三个村全部3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走访,通过实地调查,掌握了翔实的具有代表性的第一手资料。学校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对贫困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在脱贫道路的选择上,学校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生产力的解放为根本出发点,在加鸠镇重点选择技能扶贫。

(一)开设加鸠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加鸠镇的未来在青少年。长期看,未来脫贫致富的重任主要由他们承担,青少年富则加鸠富。为助力脱贫攻坚,学校把对加鸠镇贫困人口,特别是对当地青少年的扶志、扶智,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学校与加鸠镇签订协议,专门调出指标招收加鸠籍学生,让他们通过掌握技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对加鸠镇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贫困和陋习影响,有的孩子很小年纪就辍学在家,他们有的帮助家庭劳作,挣扎在贫困线上,有的在家游荡、虚度青春时光。其中,有三位未成年女生已经在谈婚论嫁,有一位女生是被亲戚抢婚,正在纠纷中。如果放任这些辍学的未成年人不管,极有可能形成新的贫困代际传递,造成其他社会问题。为了动员这些学生入学,老师和加鸠镇的党政干部不分白天黑夜、不怕山高水远,反复多次到学生家里做工作,努力确保每一位辍学学生都能有继续读书学习技能、依靠技能摆脱贫困的机会。

学校把这些学生招收入学后,除了对所有入学的加鸠籍学生免除一切费用外,每人每月还补助生活费400元,每学期往返家校的交通费学校全包。到目前为止,各年级加鸠班总共招收了91名学生,近年来,仅减免和补助一项,学校共计支出112万元。

(二)开展手工木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培养永不撤走的扶贫队

在对加鸠镇的扶贫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地致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发现,在深度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富裕人家。只是,这些富裕人家是把人力资源与生产资料在不同地区结合,或是把人力资源与生产资料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层面相结合。例如,学校调查发现,当地的木工师傅,利用当地的传统技艺也能走出大山,依靠技能脱贫致富。我们认为,把当地的传统木工技艺与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结合起来,把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技能作为重要的扶贫方法和路径,有利于实现贫困群众稳固持久的脱贫。

从江县加鸠镇所在的黔东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重要的森林涵养水源地,盛产林木。然而,这里林业深加工不发达,主要以出卖原木为主。

在当地居住的苗侗等少数民族人民在木构建筑方面的技艺精湛,在黔东南地区,大量的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苗侗民族民间木构建筑集美学与实用于一体,堪称民族文化的瑰宝,这些木构建筑既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也是苗侗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的木构建筑高达五、六层楼高,高大雄伟,整个建筑不用一颗铁钉,全为卯榫结构,有的建筑屹立几百年不倒。特别是这些精美的大型木构建筑不用事先绘好蓝图,尺寸、结构全凭掌墨师一根杖杆、各位工匠分工合作,各散件集中拼装时的契合度可谓天衣无缝,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技艺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设在学校的国家级杨应琪民族民间建筑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筑团队,曾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修建鼓楼、风雨桥。其中,上海世博会贵州馆的设计就出自这个建筑团队之手。凯里市高铁南站的苗侗木构建筑群是这个团队的代表之作。

因此,学校把技能培训与当地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结合起来、把技能扶贫与当地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手工木工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当地贫困群众摆脱贫困,为当地持久的脱贫致富培养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队。

在因地制宜的技能扶贫培训中,学校还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展胡蜂养殖技能、林下养鸡技能培训,利用当地优良的辣椒品种开展辣椒种植技能培训,利用当地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开展茶叶种植技能培训,对异地扶贫搬迁的群众开展电工、木工技能培训等。

二、实践与创新

(一)加鸠班的实践与创新

加鸠班学生入学后,学校实行特殊照顾、统一管理,除了学生编入的班级有班主任外,还在各专业部设加鸠班总班主任;学校在为他们单独补强文化课基础的同时,把相同专业的每五位学生编为一个学习训练小组,强化技能训练;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全面负责加鸠班工作。

(二)手工木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中的实践与创新

黔东南地区作为苗族侗族聚居的贫困地区,这里的木构建筑如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在建筑界里确实独树一帜,然而,黔东南地区这些木构建筑的建造技法没有文字记载,千百年来关于技法的传承仅靠师带徒口口相传,这种传承方式不确定性很大,极具脆弱性、随意性。这种技艺缺乏结合本地本专业实际的职业标准,相应的工匠亦缺乏技艺标准意识。虽然也有一些技艺精湛的民间工匠能走出大山外出就业,但他们没有技能等级证书,在本地区也没有相应符合实际的职业标准,别人请他们一次就谈一次工资,有时他们所获的劳动报酬与劳动价值极不匹配。而且这些民族民间技艺面临的现实是知识技能碎片化、抗冲击能力低、市场化能力弱。

为了让黔东南民族民间木构建筑技藝能很好地传承,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技能,学校深入开展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在当地广泛开展手工木工技能培训,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掌握这门技能;二是将这些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造的精湛的建筑技艺系统化、理论化,进而标准化、市场化。

三、效果及影响

(一)加鸠班的效果及影响

现第一批加鸠班学生已在顶岗实习,并全部被安排在专业技术岗位,初步展现了技能成才的雏形。这一批学生将全部升入高级工班或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加鸠班的开办对当地影响很大,给当地青年树立了技能成才榜样。在黔东南州建国七十周年成就纪实中,加鸠班的技能扶贫成果被选为重要成果载入史册,并加以推广。

由于技能培训效果好,2020年贵州省两个深度贫困县从江县、榕江县人民政府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学校在从江县、榕江县加大帮扶力度,接收312名贫困学生到校进行为期三年以上的学习。

(二)手工木工技能培训与鉴定的效果及影响

为做好手工木工的技能扶贫工作,学校把杨应琪国家级民族民间建筑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技能优势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开展技能扶贫。

手工木工技能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在对黔东南地区手工木工的优势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这些民族民间技艺理论化、系统化、标准化。这项工作引起了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高度重视,指派贵州省职业技能考评鉴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人亲自任主任委员,由学校牵头、贵州省多所大专院校建筑学博士、专家、国家级民族民间建筑大师、建筑集团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组建了“贵州省手工木工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开发工作委员会”,制定《贵州省手工木工职业技能标准》。目前,该标准已经完成初稿,进入送审程序。同时,该团队的王展光博士任主编出版了《黔东南民族建筑木结构》专著作为培训教材,并完成了贵州省手工木工职业标准和鉴定题库的相关工作。

在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后,学校在从江县加鸠镇和黎平县开展了手工木工培训鉴定工作。第一期开班仪式上,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门派出负责同志出席开班典礼,对该项工作给予厚望,期望该项工作探索出一条结合当地实际、具有特色、切实可行的技能扶贫之路,为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培养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队。现在共有86名工匠获得了手工木工初级技能等级证书。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在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展开。

学校还从贫困学生中通过竞赛选出优胜者,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进行为期一年多的手工木工专业全封闭训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向全国先进学校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努力为贫困地区培养出更多的技能人才,通过实施技能扶贫,让贫困群众能够稳步脱贫。

[作者单位:黔东南技师学院(黔东南州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