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分类比较研究

2020-01-20叶思诗

科技风 2020年22期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主要通过信息交换、氛围营造、公共资源分享和管理运营支持等方面保障和促进高校师生创新创业。重庆市内综合性高校主要采用依托原有职能部门进行创新创业服务的模式。而部分重庆市内高等职业院校及民营二级学院则开始尝试采用单独成立创业学院的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服务,与广东、浙江等地高校已经普遍建立相对独立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同,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主要依靠嵌入式发展,即从创新创业服务责任部门看主要依靠已有的职能机构,从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的重点看主要结合学校已经形成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服务;综合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及实训实践体系并列。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主要通过信息交换、氛围营造、公共资源分享和管理运营支持等方面保障和促进高校师生创新创业。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包括责任主体、实施载体和工作内容三个部分。重庆市内不同层级和类别的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地方综合性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及民营二级学院的划分,论文选取了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作为样本,通过发放问卷、走访相关部门及查阅学校网站资料等方式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三类高校在创新创业服务责任部门、工作重点及实施载体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一、创新创业服务责任部门比较

作为综合性高校,无论是重庆大学还是重庆师范大学,团委都是重要的创新创业服务责任部门。两所学校的团委都下设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是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竞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的重要机构。团委由于在学生社团管理、學生社会实践、学生文化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传统职能优势,成为教务处关于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学分认定职能的重要补充。重庆师范大学还尤其重视发挥基层学院团委的作用,鼓励二级学院团委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规划和协调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使用。不难看出,重庆市内综合性高校主要采用依托原有职能部门进行创新创业服务的模式。而部分重庆市内高等职业院校及民营二级学院则开始尝试采用单独成立创业学院的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服务。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就将创业学院作为下设二级学院,将综合性高校分散在教务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职能统合起来,创业学院负责全校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教育课程讲授,承担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创业实训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设、创业研究与交流等。创业学院模式是深入落实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打破高校原有的院系和行政管理藩篱,实现与原有机构职能的有效脱钩,从而真正让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体系在高校中扎根发展。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江和广东两省,高校成立专门的创业学院的比例恰恰也是最高的。广东省2016年10月就有114所高校设立创业学院,截至2017年5月,浙江省有101所高校开办创业学院。相比而言,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程度和方式较广东和浙江有较大差距。身处浙江的温州大学2009年成立创业学院,目前学院还与国际接轨开展创新创业的专业学位教育。学院面向全校本科生招收“创业管理班”,为录取的学生提供创业“双专业双学位”。

二、创新创业服务工作重点比较

与广东、浙江等地高校已经普遍建立相对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同,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主要依靠嵌入式发展,即从创新创业服务责任部门看主要依靠已有的职能机构,从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的重点看主要结合学校已经形成的办学特色和优势。重庆大学作为重庆市内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传统工科院校,在高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因此重庆大学将自身的这一优势作为创新创业服务的工作重点。首先在创新上强调科技创新,重庆大学以科技领军人才牵头成立一系列高科技创新团队,如李晓红等牵头的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刘庆等牵头的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此外,重庆大学构建起包括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学科技园等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其次在创业上同样强调科技创新。重庆大学大学科技园的入驻企业涉及生物医药、环保节能技术、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园内专门成立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从学生层次上,实习基地主要依托科慧研究生创业园和研究生创业实践大赛,基地的宗旨不仅在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更在于促进学校高科技成果转化,真正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与强调高科技应用转化的重庆大学不同,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及民营二级学院以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自身特色和优势,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服务的工作重点就是依托校企校地合作,围绕自身的应用技术专长提升学生社会服务实践的市场转化率。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实施创业项目三级孵化模式,以城市星光众创空间为核心,这是学院自己主办及运营管理的创业空间。同时学院紧紧抓住与企业的合作契机,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与校外两级孵化空间,即以蓝鸟软件开发创客中心、金夫人儿童摄影创客中心、蒙妮坦人物形象创客中心等为代表的各二级学院校内创客中心以及校企校地联合建立的校外众创空间。同时,学院围绕自身特色专业建立起一支涵盖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养老服务、文化创意,金融法律等领域的51人专兼职创业导师队伍。

相比单纯的创业领导力及创业团队培养课程以及创新创业大赛,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自身传统优势紧密结合是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与自身优势结合,高校也能更加游刃有余地进行创新创业服务指导。学生不是完全个人化的原始创新创业,而是载体化的从游式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实绩实效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的重要动力。

三、创新创业服务实施载体比较

创新创业服务实施载体是指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具体提供包括政策法律咨询、工商注册、贷款抵押、投融资辅导及税收减免在内的多项服务。整体而言,重庆市不同高校之间创新创业服务实施载体的建设差距明显。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还处于建设阶段,不能提供全面完善的创新创业尤其是创业服务。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就正在努力建设综合服务大厅,以期能开展政策咨询、项目开发、融资服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等服务。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也为科研与发展规划处创新创业中心增添了公司注册、专利认证、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创新创业服务项目。但仍然有不少重庆市高校由于一直缺少创业指导和服务经验,当前的创新创业服务工作又依靠传统的职能部门,如团委、教务处、科研处及招生就业处,这些部门都主要为就业而非创业服务,在对接大学生创业需求方面有很大不足,不少高校至今还没有开始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相比而言,重庆大学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起点最高也较为成熟。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凭借深厚的工科办学优势,重庆大学在孵化高科技成果及高科技微型企业等方面是先行者。重庆大学2001年5月建立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经过近20年的发展,科技园已经在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大学科技园又加挂“创业服务中心”牌子,进一步明确为科技创新创业个人和团队提供综合服务的职能。重庆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包括综合业务部、财务部、投融资部、成果转化中心、咨询培训有限责任公司(中心)、重庆大学科技园科慧研究生创新园六个部门。与其他重庆高校最为不同的是,创业服务中心同时整合引入了社会中介机构,形成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专利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和投资顾问公司等服务机构已入驻创业服务中心,面向入驻高科技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四、结语

从大环境看,重庆市不具备广东和浙江等地浓郁的民营经济发展氛围,创业意识和创业传统不如广东和浙江。因此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要吸收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自身学科特点和传统培养特色。在重庆大学城正升级转型建设重庆市科学城的重要机遇期,重庆市高校应该力争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兼顾高校个体发展与大学城整体发展,集中为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重庆大学网站http://www.cqu.edu.cn/.

[2]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网站http://www.cqyti.com/.

[3]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网站http://www.cswu.cn/.

[4]梅伟惠,孟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成果(编号:2017GX281)

作者简介:叶思诗(1981—),女,汉族,重庆沙坪坝区人,博士,高级职称,研究方向:文艺教育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