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表剂治疗四季外感病的临床应用

2020-01-20杜紫菲曾江

科技风 2020年22期

杜紫菲 曾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和讨论用中药解表剂来治疗四季不同外感疾病的过程,其中包括败毒散、柴葛解肌汤、桑菊饮、香薷饮等方剂的临证加减和临床疗效,对于治疗实证感冒的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有利于中医药的推广与发展。本文是笔者通过笔者老师的临床应用和自己的理解总结而成。

关键词:外感病;败毒散;柴葛解肌汤;桑菊饮;香薷饮

1 败毒散加减治疗冬季外感病

1.1 败毒散的临床应用

败毒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名为人参败毒散,由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组成。风寒感冒多于冬春季发病,为外受风寒之邪,卫表失和,肺气失于宣降所致。[1]2019年冬季北方的流感疾病多表现为恶寒发热,恶寒程度重,发热程度轻,肢体酸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痒,痰白稀薄,脉浮或浮紧。此为风寒束肺导致的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1.2 风寒束肺证与风寒束表证的鉴别

要注意与风寒束表证鉴别。若为风寒束表证则病在太阳,不宜使用败毒散,败毒散的主治症状中鼻塞流涕很明显,正所谓肺开窍于鼻,病位在肺,败毒散中的桔梗和枳壳起到一升一降的作用,升降相合,宽胸理气,宣肺通鼻。而风寒束表的太阳表证是太阳风寒未解,入里化热,则以恶寒发热、身热增盛为主要表现,使用柴葛解肌汤或者麻黄汤治疗更为合适。

1.3 败毒散的临证加减

第一,要注意临证加减。若病人气虚明显,脉象较快,则可加入适量人参,不会影响退热,反而会扶助正气以鼓邪外出,达到驱邪而不伤正的效果,又可以防止邪气复入,白虎汤加人参也是异曲同工的效果。正如《寓意草》中说:“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另外根据不同年龄,可稍作区别,年轻人可使用党参代替,老年人则使用人参为宜。但是,不宜加入黄芪来益气固表,黄芪是用于素体虚弱而无外感的症状,若误用固表则会导致外感寒邪固在体内,无法外出。另外,要注意发汗过度,伤及营气的情况。若患者输抗生素或使用激素后大量汗出,耗伤营阴,则应加入白芍,败毒散辛温发散加入白芍可达调和营卫的效果。

第二,老年人使用荆防败毒散后容易遗留咳嗽的症状。老年人素体虚弱,经过辛温发散之后,肺气仍不能正常肃降,表现为咳逆。可能与现代人冬季室内温度较高有关,温度过高使得人体气机不能内敛,导致冬不能藏精,可以使用六味地黄汤加僵蚕和桔梗,达到补肾水滋养肺津的目的,止咳效果不错。另外一种理解,风性轻扬,易袭上焦,易于入里客肺,郁而化热,令肺气失于宣降而见咽痒咳嗽等症状,加用芦根清宣肺气以防邪气化热入里,即“先安未受邪之地”,疗效每每令人满意。[1]

2 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冬季外感病

柴葛解肌汤出自陶氏的《伤寒六书》和程氏的《医学心悟》,此处说的是陶氏的柴葛解肌汤,亦名干葛解肌汤。方剂组成是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主治外感风寒,里已化热的风寒束表证。症见恶寒渐轻,身热增重,无汗头痛,肢酸,鼻干目疼,心烦不眠,口渴,唇燥,口苦。舌苔薄黄,脉浮数或微洪者。[2]其中恶寒发热,身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这些症状为太阳病的表现,但却不能盲目的认为是麻黄汤证。从患者的浮数、洪大之象以及伴有面赤气粗的表现,可判断病也在阳明,加上口苦咽干是少阳病的表现,故此证为三阳合病,宜使用三阳同治,兼清里热之法。在剂量上,柴胡和葛根剂量不必过大,青年人各10g左右即可,其他药物可根据临床症状来随证加减。另外,还应注意此方的煎服方法,此方辛温作用比较明显,故不宜久煎,15~20分钟为宜。

3 桑菊饮加减治疗春季和冬季外感病

3.1 桑菊饮加减治疗春季外感病

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方剂组成为桑叶、菊花、杏仁、薄荷、连翘、苦桔梗、生甘草、苇根。《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桑菊饮从“辛凉微苦”方法,以清轻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3]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的轻证,表现为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本病邪浅病轻,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如吴鞠通所说:“咳,热伤肺络也;身不甚热,病不重也;渴而微,热不甚也。”当治以“辛凉微苦”之法,达到清热止咳,疏风宣肺的效果。另外,注意桑菊饮微苦之力可降气止咳,但原方微苦之力不足,笔者老师临床常常加入百步、紫苑、僵蚕来加强效果。肺为清虚之脏,加入僵蚕可化浊避秽,助散风利咽之效,此为取升降散之妙用,若高热,也可加入蝉蜕等药。

3.2 桑菊饮加减治疗冬季外感疾病

北方冬季的空气质量不佳,多地区会出现雾霾,肺为娇脏,外邪易首先犯肺,故每年冬天的外感病也比较严重,多表现咳嗽气促为主证。此类冬季外感,前期也可使用桑菊饮来治疗,治疗上焦而不犯中下,正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另外可酌情加入贝母、僵蚕等来避秽。若患者平日劳累过度,后期可以使用六味地黄汤加肉桂、桔梗来引热下行。

4 香薷饮治疗夏季外感病

新加香薷饮出自《温病条辨》,方剂组成是香薷、金银花、鲜扁豆、厚朴、连翘。此方主治恶寒发热,身重,头重如裹,面赤口渴,纳差欲吐,舌苔黄腻,脉浮数。夏季的外感病的邪气主要为暑热和暑湿,尤其以暑湿外感为主。新加香薷饮可治疗此类病症,退热效果良好。若使用新加香薷饮后,未退热,则是湿性粘腻,难以褪去的表现,则考虑为阳明表证而不是肺卫表证。此时可用滑石、荷叶、荷梗等,轻用石膏来清解阳明之热。另外,注意服法上与桑菊饮服药相同,要轻渐频服,得汗,止后再服,不汗再服,服完不汗,更作服,即可退热。但退热后,往往患者饮食仍不佳,纳差欲吐,此为湿邪困于脾胃的表现,可以使用清热利湿加健脾化湿的十味香薷饮来治疗。十味香薷饮,出自《是斋百一选方》卷七。方剂组成为香薷叶、人参、白术、陈皮、白茯苓、黄芪、厚朴、干木瓜、白扁豆、甘草。主治脾胃不和,乘冒暑气,心腹膨闷,饮食无味,呕哕恶心,五心潮热,力乏体倦。

最后,还有一种特殊的外感病发热若伴随颌下淋巴结肿大,热毒蕴结少阳,证似“大头瘟”,可使用普济消毒饮来治疗。各种常见的外感病以卫分证和气分证为主,治疗方法较为单纯。若邪入營血,则需要增加辅助检查和仔细辨证后再给出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崔娜娟.荆防败毒散加味治疗风寒感冒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01):6062.

[2]王守铎.柴葛解肌汤治疗风温的临床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02(03):64.

[3]周伟,王冬波,徐薇薇,张立秋.加味桑菊饮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0,38(05):119120.

作者简介:杜紫菲(1998—),女,河北邢台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医学;曾江(1997—),男,江苏泰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船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