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扩大”与“词义泛化”辨

2020-01-19张凌云安俊丽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引申义义项二者

张凌云 安俊丽

(江苏海洋大学 文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一、 “词义扩大”与“词义泛化”的界定

关于“词义扩大”,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中对“词义扩大”的定义是“扩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1]。刑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提到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演变的几种情况之一,指的是“其意义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或在原义的基础上又引申出新的意义”[2]。郭锡良认为,“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关于“词义泛化”,无论是在现代汉语,还是在古代汉语中都鲜有提及,因此,人们无法对“词义扩大”与“词义泛化”有清晰的认识,造成了二者的混淆,这也说明了对二者进行区分的必要性。

那么,到底“词义扩大”和“词义泛化”两个术语有没有并存的价值?其内涵是否相同呢?笔者认为,“词义扩大”与“词义泛化”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厘清两个概念。

二、“词义扩大”与“词义泛化”的联系

从 “词义扩大”与“词义泛化”的结果来看,二者都是造成词语义项增加的手段,说明二者必然存在很多交叉,它们在词义演变的内因、外因以及人类认知规律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将从这三方面说明“词义扩大”与“词义泛化”的相同之处。

1.词义演变的外因相同

词义扩大与词义泛化同属于语言中词义的演变,而社会的变化是影响语言演变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语言本身就是为了表达社会现实中的事物,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当客体发生了改变,用来表达客观事物的语言必然会随之发生改变,并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例如,“电子图书”一词,是“图书”的一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不仅仅限于纸质材料的书本,还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阅读,因此,“电子图书”的出现扩大了“图书”指称的范围,“图书”一词的词义扩大了。“正能量”一词原本是物理学领域的概念,指在真空能量为零的情况下,把那些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称之为正能量,正能量是与负能量相对的。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及一些积极向上的事件的产生,“正能量”现指能使人奋发向上或能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和感情。“正能量”于是由物理领域的专门词语泛化成为日常用语。

2.词义演变的内因相同

世界万物是无限的,表达交流也是因时因地而异的,因此,语言表达的含义是无限的,然而用于表达的词汇却是有限的。为了满足表达的无限性,只能创造新词或者赋予旧词新的含义,如果一味地创造新词,不但会增加学习者的负担,也会增加相互交流的难度,不符合经济性原则。因此,受经济性原则的限制,通过赋予旧词新的含义,使得一个词语承担多个意义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访问”原指“有目的地去探望某人并跟他说话”,后来又承担了“指进入计算机网络,在网站上浏览信息,查阅资料”的含义,二者都属于“去到某个地方”的范畴,但词义产生了扩大。再如,“放血”本义指的是利用尖锐的器具割开人或动物的皮肤,血液流出的生理现象,属于表示生理领域的专门用语,但在当前的用法中,“放血”经常被人们用来表示花费了很多金钱的含义,“放血”被赋予新的含义,不仅表示生理上的流血现象,同时其所指领域也产生了跨越,由生理领域泛化成为日常生活用语。

3.人类的认知规律相同

隐喻具有认知的特性,认知决定人类的思维,思维又制约语言的表达,因此,人类的语言和思维是具有隐喻性的。隐喻是一种思维过程,同时隐喻以其独特的方式和角度,扩大了词语的使用范围,创造性地产生了指称客观对象的新颖、个性化的词汇,在保持经济性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隐喻还可以帮助人类加深对客观世界的多维认知,使人类多角度分析看待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拓展和利用。例如,“代价”原指“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钱”,通过隐喻的方式将“所付出的钱”与“所付出的物质或精神”联系起来,表示“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的含义,因此,“代价”的词义产生了扩大。再如,“抢滩”一词原指占领重要军事地域的含义,人类借助“抢滩”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含义,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与房地产联系起来,表示房地产在经济领域中占据优势,“抢滩”的词义产生了泛化。

三、“词义扩大”与“词义泛化”的区别

通过“词义扩大”与“词义泛化”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二者在一些方面也具有明显的区别。下面就二者的区别列举以下几点不同:

1.词义扩大侧重历时变化,词义泛化侧重共时变化

在表达词义演变的过程中,“词义扩大”是体现词义历时变化的,其简单地概括了由于历史演变和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在词汇方面词义的扩大现象。“词义扩大”所研究的对象仅仅是词义的本义是什么,以及后来通过数百年的演变又有了哪些新的含义或义项,通过罗列某个词不同时代的义项,对这个词前后的义项进行对比,其实际上属于古今词义变化的三个途径之一,是为总结归纳词义历时演变规律而产生的,侧重于说明一个词的今义相对于古义发生了词义扩大的现象。例如,汉语辞书在阐释“词义扩大”的定义时通常以“江”“河”为例,它们从专指长江与黄河到泛指一切大江大河的词义演变过程必然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时期,体现的是词义的历时演变。上文提到的“图书”在电子图书产生以前必然只能指纸质或者其他材料的书,从“图书”到“电子图书”的发展过程同样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

“词义泛化”更加侧重共时的词义变化,涉及当今快速发展的各行各业。“词义泛化”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体现词义横向变化的现象、规律。其中,行业语泛化为日常用语就是词义泛化表现词义共时变化的典型代表,由于专门用语本身具有准确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使其能够比普通的词更加准确、鲜明地表达人们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生活的活跃,共同促进行业语的词义泛化。例如,“十字路口”意为“两条路纵横交叉的地方”,本来是交通领域的词,但现在人们通常用“十字路口”来表示人生处于一个需要选择的阶段,或者说某件事到了一个需要作出决定的关键时刻。再如,“把脉”原指医生为了准确获知病人的病情,需要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望闻问切”式的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出病源和病因的活动。现出现“为经济把脉”“把脉事情发展态势”这样的说法,表明“把脉”已经泛化,产生了新的含义,能够表示日常生活中各种包含探索、分析和推测式的活动。“十字路口”与“把脉”都是当代社会中不同行业的专门用语,泛化为表现当代人日常生活中的词语,体现了词义泛化共时变化的特点。

2.词义扩大只注重结果,词义泛化还注重过程

“词义扩大”关注结果,表示静态结果,“词义泛化”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更加侧重表示动态过程。在这一方面,本文将引入范畴化与非范畴化的理论进行解释。“范畴”可以表示对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进行分类。客观事物固有的类别特征经过认知中介在思维和语言中固定下来,这一过程称为“范畴化”。“范畴化”与词义中义项的归纳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词义归纳的过程同时也是范畴化的过程,在“词义扩大”的过程中,词义扩大前的含义相当于“原型范畴”,而词义扩大后的含义则是在“原型范畴”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原型范畴中具有的某些特征,在其引申义中必定有相类似的特征,根据这些类别特征对义项进行归类的过程就是范畴化的过程。因此,“词义扩大”可以说是把更多的含义纳入到同一个范畴的过程。例如,上文提到的“代价”一词,当其从表示付出金钱到可以表示付出精神或物质,这个过程就是实现“范畴化”的过程。

然而,对于词语来说,形成新义并固定下来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非范畴化”的过程。在一个“范畴”中的词语,当其词义突破某个范畴进入到另一个范畴的过程,其实就是词语产生一个临时意义的过程,这个临时意义还没有固定下来,因此,不能进行“范畴化”过程。也就是说还没有实现词义的扩大,这种词义的“非范畴化”只能用“词义泛化”来表示。例如,“菜”一词,人们经常会用“菜”表示食物之外的情况。比如,“他不是我的菜”中“菜”表示“喜欢的类型”的含义,但“菜”本身并没有这样的含义,这种用法体现了“菜”这一词语的“非范畴化”过程,即与原来表示食物的范畴相背离,但这种用法还没有固定下来形成另一个范畴,是一种临时的用法。

由上述分析可知,词义泛化可以包括词义演变过程中的临时意义,但词义扩大只能指词义演变的固定结果。

3.词义扩大多是由词的引申义而来,词义泛化多是由词的比喻义而来

词义演变过程中,根据新义与基本义的关系分为引申义和比喻义,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首先,引申义与基本义表示的是同一范畴中的意义,而比喻义与基本义属于不同的意义范畴,是跨范畴使用的结果。“词义扩大”多是由词义引申而来的,如“辫子”原指把头发分股编成的条,后来出现了“蒜辫子”之类的词,指头发的“辫子”与“蒜辫子”二者都属于“辫状的物体”这一相同范畴。其次,引申义关注的是词义之间的相关性,引申的方式主要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辫子”由专指头发这一具体事物到可以指称其他辫状物体体现了词义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再如,“菜单”原指开列各种菜肴名称的清单,后来词义扩大,也指“电子计算机程序进行中出现在显示屏上的选项列表或各种服务项目的清单 ”,引申义相比原来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属于“清单”这一相同范畴,同时词义实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的演变。

“词义泛化”多是由词的比喻义而来,如“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现也可以指精神上的负担,于是“包袱”一词由原来的物质范畴演变为精神范畴。比喻义关注的是词义之间的相似性,“包袱”具有沉重的特点,这一点和“精神上使人沮丧、压抑或引起忧虑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即二者都会使人产生某种负担。再如,“曝光”,原指“使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后比喻隐秘的事暴露在人们面前,被众人知道。“曝光”由专指照相技术演变为日常用语,这是因为原义与比喻义之间存在“显露”的相似点,使得不同范畴之间的跨越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引申义义项二者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