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育研究

2020-01-19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校企培育

蒋 曦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提速、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新常态”,高职院校如何适应并为之培育出适合的人才储备,成为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职业精神的培育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新常态背景下,培育职业精神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要求,也是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可见,将职业精神融入职业技能培养是新常态背景下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增长,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变化,人才供给和需求的状态也有较大的变化[2]。企业不再是只关注人才职业技能水平,而是愈加重视职业素养,这要求高职院校应更加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育,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加完善。

1 建立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育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较高的职业精神水平。现今的就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仅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越来越重视具备较高道德标准和拥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对员工职业精神的要求已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

建立一体化培养体系,有利于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是职业活动过程中两个密切相关的事物,理想情况下两者应该完全融合。然而在过去的实践中,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对职业素质教育必要的重视,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重点在于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以及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心理培训,这对整个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都造成了影响。建设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系统,把培育学生的专业精神应放在重要的位置,发挥融合培育的作用,帮助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效果,提高技术技能培训的质量,培养大量的既具备专业技术技能且具备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取代传统高职院校培养“操作工”的固有印象,以满足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而且有利于提高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当前的职业技术技能教学中,职业精神培育效果并不好,建立一体化的培育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育的现状

2.1 对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学生培育过程中,长期以来都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导向、以工作满意为主线的培养理念,将课堂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期更好地培养人才。为了加强职业技能的提高,强化实习与培训,教师将学生完成实习与培训任务作为考核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专业精神的培育,导致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对工作岗位的需求,职业素养不够,不能很好地融入工作。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期,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对师资、设备和资金进行了完善,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在职业精神的培养方面重视不够,例如仅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存在责任心弱、团队意识不强等问题,缺乏职业精神[3]。

2.2 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部分学生高考失利后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体系并未完全成熟,导致部分学生不了解他们的专业,也不知道他们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这也不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育。

2.3 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高职院校课程培养体系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较少学校会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单独设立课程。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也存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没有通过行业调研进行岗位分析的现象,导致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要求。

3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育路径

3.1 树立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应该严格遵循社会实际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坚持以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为目标[4]。在培育过程中,无论是确立教学目标,还是安排培育内容,都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以职业技能为培育核心,以职业精神为培育基础。要严格注意办学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不断创新教学体制。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最好是巧妙地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进行融合,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

3.2 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高职业精神的重要性,注意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要将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纳入培养目标,将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进行融合培育[5]。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与企业方共同研发针对性更强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在专业课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有效地在思政课程中对职业精神进行专项培育。严格落实专业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专业特点,依托课程思政育人,使职业精神培育教育真正融入课程,为企业、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最终真正达到融合培育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目的。

3.3 培养“双师型”师资团队,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育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是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培育成效,因此,需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了解企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加强专业课程与职业精神培育类课程的融合,令职业精神的培育融合到专业技能的课程教学之中。在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完善教学设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进行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实践,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加强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进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育。

3.4 深化校企合作,在实践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

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双方通过共同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共享教学资源、共建实训场地、共同推进学生就业工作。通过合作企业的实习平台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体验到从“学生”身份到“职业人”身份的转变,这需要他们积极适应企业环境,有意识地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会与人合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安全生产和服务意识。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幸福,学会主动承担职业责任和义务,逐步提高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兴趣度,加强他们对学好专业知识的决心,并巩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6]。

深化校企合作,学院可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搭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实践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高职院校可依托本行业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建立订单班和打造实践基地,深度整合校企双方资源,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发展,紧紧围绕学生技术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校企双方同向同行,不断创新德育实践途径,育人实效显著。

3.5 职业精神融合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氛围

建立职业精神与技能培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同步教育,使学生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举办丰富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设计具有职业精神的校园地标等。营造人文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精神文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专业精神与技能相匹配。合理利用校园资源作为宣传渠道,传播更多积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方面典型人物、事例,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利用各种社团平台,让学生多参加团体活动,提高团队精神。也可以通过邀请企业的行业专家、优秀校友来校举办沙龙、讲座等活动,使学生对职业精神的了解更全面,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行业职业精神以及企业文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实现两者的融合。

4 结语

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用人不仅仅只看重职业技能,对职业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针对用人需求的这一变化,对人才培养应顺应社会需求,重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育模式的必要性,积极建立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实现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双抓”培育。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校企培育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