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城市中发展“地摊经济”的利与弊以及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路

2020-01-19杨斯凯郑州大学

环球市场 2020年16期
关键词:摊贩经济

杨斯凯 郑州大学

一、引言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诚然,“地摊经济”能够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它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地摊该不该在城市中存在”这个问题成为政府要解决的一个焦点问题。前几年,政府采取的是“一刀切”式的政策,全面禁止地摊在城市中的存在。但是这么做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它剥夺了中低收入者改善生活(甚至是维持生活)的一种手段,也使得一些创业者失去了赚取第一桶金的机会;虽然城市的市容有所提升,但是城市中也失掉了往日的“烟火气”。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强调,我国将重启“地摊经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烟台进行考察时也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人们就业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1]。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各个城市积极响应号召,陆续提出放开地摊经济的政策。国家此举显然能够缓解疫情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却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之前摆地摊所造成的那些问题现在能不能够得到解决?这个政策会不会只带来“地摊经济”的昙花一现?下文将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城市中的“地摊经济”进行分析。

二、在城市中发展“地摊经济”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保障民生,能够有效缓解失业群体和中低收入者的生存问题

首先,地摊经济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中的失业问题。城市中普遍存在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的原因有很多种:第一,非熟练的劳动力大量过剩,供大于求;而熟练劳动力极为短缺,供不应求。比如许多工厂存在进入门槛,而农村务工人员劳动素质不高。第二,过快的人口增长与就业机会创造有限是造成失业的重要原因。第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或丧失了劳动能力,比如先天或因公残疾、出狱人员等等。摆地摊具有成本低、门槛低等优势,能够为上述失业群体提供再就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其次,地摊经济能够有效缓解中低收入者的生存问题。城市中存在的中低收入群体有沉重的赡养负担,但是单凭工厂的工资是远远不够的;在工厂上班也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或子女。这部分群体可以通过摆地摊来获取额外的收入,从而维持或改善生活。

2.复苏经济,为城市注入活力

现在倡导地摊经济,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复苏,并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呈现负增长局面;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也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行业受到严重打击。扩大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所以,“地摊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倡导“全民摆摊”,既可以缓解供给端的产品积压问题,又可以刺激居民进行消费。此外,经济的复苏也会给城市带来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3.稳定金融,减小通胀风险

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物价上升,货币贬值。受疫情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都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这在短期内对经济衰退会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长期来看必然会增加通货膨胀的风险。也就是说,不断通过增发货币、降低利率,只是把危机延后了。而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现在,我们还应未雨绸缪。开展地摊经济,一方面带动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一方面缓解企业的生产问题。海外疫情严重造成海外消费者有效需求不足,我国出口企业为了减少损失将考虑减少甚至不再生产。此时,“地摊经济”将给这些生产企业带来新的需求。企业继续生产,便不会出现产量减少引起的物价上升的现象。所以说,开展“地摊经济”有利于稳定金融,减少通胀风险。

4.文化传承,使民间手艺“重现江湖”,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地摊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些民间手艺者。比如糖画、吹糖人、捏面人等等。这些手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绝活”养活自己,并把这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然而,因为禁止摆地摊,许多地方特色的手艺都濒临消失。这些手艺者没有资金开店铺,只能通过走街串巷的形式推销产品,如被禁止则很难维持生活。所以,发展地摊经济,还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更好的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劣势

1.环境问题

这是“地摊经济”主要的短板之一。因为门槛低,所以摆地摊的一部分群体素质不高;此外,由于摆摊的地点通常是大街小巷的任何一个地方,属于公共物品,所以一些小商贩也就无所顾忌,自己制造的垃圾随地乱扔,从而污染环境,损害城市市容。

2.监管问题

由于“地摊经济”具有流动性很强的特点,让有关部门很难对其进行监管。多数摊贩可能在某一个地方只待一次,如果出现污染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或者产品质量问题等,有关部门很难确定责任方;就算制定了许多惩罚措施,也因为摊贩过于分散、管理难度太大等原因而无法落实到位。

3.交通压力

目前,我国村镇在规划过程之中,往往会忽略不同农村地区的特色,或是未能注意到农村基础设施的特色,导致我国村镇的规划与格局均是大同小异,无法突出不同区域村镇的特色,也难以满足当地农村的意愿以需求,使得我国村镇传统因素以及特色正逐渐减少。举例来说,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窑洞以及半窑洞均是极具特色的建筑,且相当具有代表性。这些古老而传统的农居,渗透了科学原理,有效利用了地表热能,在冬天相对温暖,而在夏天又不失凉爽,具有节能而舒适的基本特点,而且造型独特,美观大方。反之,许多经过改造之后的农村,虽然看上去光鲜亮丽,在功能性上则有所欠缺,且特色不足。

小贩在选择摊位时一般都会选择人流量比较大或者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比如家属楼附近、车站、路口等地。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交通要道,尤其在早高峰晚高峰时本身就很拥堵,地摊的出现无疑使交通拥堵问题雪上加霜。

4.公平性问题

摆地摊相比于正规门店,不用交付房租以及各种许可证费用,也无须在管理上付出太大成本(比如卫生管理、消防管理等)。摊贩可利用这样的“优势”,在与门店售卖同样东西时以更低的价格出售。这样对门店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

(三)机会

1.国家鼓励“地摊经济”

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杨金铃便提议,在加强和规范城市治理的同时,可以因地制宜地搞好“地摊经济”;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山东烟台时也力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2]。中央文明办也发布消息,不将占道经营等纳入文明城市的考核范围内。两会结束后,全国多地也积极响应,积极制定方案,鼓励民众摆地摊、逛地摊。

2.各大电商平台应援地摊经济

随着政策的不断放开,阿里巴巴、美团、京东、腾讯等电商巨头也纷纷推出各自的扶持计划[3]。5月29日,阿里巴巴发布了“魅t经济”扶持计划,在1688网站上线地摊批发专区;6月2日,京东发布“星星之火”扶持计划,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的免息贷款;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也推出全国小店烟火计划;美团则启动了“春风行动”……各大电商齐发力,助力“地摊经济”的发展。对不少人来说,这是赚钱的新的机遇。

(四)威胁

1.谨防炒作摊位费

目前,一部分投机者打起了“炒摊位”的主意。这部分人以倒卖摊位的形式获利,使得摊位费从20元,50元涨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地摊经济”将会失去保障民生这一最根本的作用。

这是“地摊经济”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因为这几年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电商低廉的价格也使得“地摊经济”失去了价格优势。许多人逛地摊可能只逛不买。

三、地摊经济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一)管理者角度

1.“放管服”结合,引导摊贩合理合法合规经营

政府管理部门在引导摊贩合理合法合规经营时要注意将三者结合起来:“放”就是要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管理流程。比如现阶段政府就可以放宽摆地摊的准入条件,以保障民生为主;“管”就是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不但能够明确奖罚措施,还要能够落实。政府应当规定摊贩注意环境卫生,制定具体的方案,让保持卫生的摊主得到补贴,让不注意卫生的摊主缴纳罚款等等。政府也可以划定专门的摆摊区域,规定专门的摆摊时段来缓解交通压力。此外,政府也要严厉打击“炒摊位”乱象,制定有关政策严格制止此类行为;“服”就是要高效服务。比如当摊贩遇到“炒摊位”“抢摊位”等损害其利益的行为时,摊贩应有上诉的渠道。同理,当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出现问题时,也应有维权的渠道。政府应派专人去调查、协商和解决。

2.发展城市夜经济

我们可以以此次倡议为契机,将“地摊经济”发展起来。在长期内,政府管理者可以逐渐规范摊贩的行为,然后可以逐渐使“地摊经济”与“夜经济”相结合。在夜晚,城市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而我国的“夜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除了少数大城市发展的比较早以外(比如北京推出的“夜京城”[4]),更多的城市的“夜经济”还没有被激活。管理者应思考如何规范摊贩的行为而不是一味的禁止,并且多多开展一些夜晚的活动(比如烟花节),规定活动场所并对进入的摊贩进行统一管理。这样逐渐发展城市的“夜经济”,被规范化管理的摊贩也不会影响市容,最终反而会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3.助推城市文旅发展

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也可以考虑将地摊与城市文化相结合,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地摊经济[5]。如各地都有其特色的手工艺品,当地特色小吃等,政府管理者应培育出一些极具当地特色的“地摊文化”。这就像城市的一张名片,会吸引许多慕名而来的消费者,从而带动城市文旅的发展。

4.一城一方案

政府管理者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发展状况、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方案。因为各个城市发展程度不同,大中小城市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大,这就意味着非正规经济在不同区域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应当采取不同侧重的战略应对[6]。如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那么在对市容的要求上就要严格一些;而一些中小型城市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也不是很发达,所以对待市容就可以放宽限制。

(二)摊贩角度

1.个体之间联合起来,形成组织

“摊贩的综合治理需要探索以摊贩自我约束为主、政府管理部门为辅的创新自治模式”[7]。若摊贩能够形成一些组织,那么被选出的代表便能够代表组织成员与政府协商、与供应商谈判。一个组织的话语权必然大于个人的话语权,摊贩未来应思考如何形成或加入“摊贩联盟”中去。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有此先例。这样就避免了商品的同质化,既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又避免了摊贩的过度竞争问题。

2.摊贩应追求创新发展

如果想要让“地摊经济”可持续发展,只有政策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摊贩也要想方设法造就“地摊经济”的独特优势。现在的电商也以门槛低和成本低为优势,这就对“地摊经济”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未来摊贩应以创新发展为导向,争取培育出“地摊经济”独特的优势来。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地摊经济”对城市的影响既有正向的一面,也有负向的一面。大环境中有对“地摊经济”有利的因素,也有对其不利的因素。不过总的来说,目前正是“地摊经济”东山再起的时刻。如果配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经商环境,加上摊贩自觉地遵守规则并不断地创新,在未来地摊也许将会永远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地摊经济”也可能成为未来拉动国内消费重要的一极。

猜你喜欢

摊贩经济
误 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协作自治:摊贩治理的昆山之道
经济
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