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远离到重聚

2020-01-19任红

中国三峡 2020年10期
关键词:信条诺兰诺奖

◎ 文 | 任红

9 月4 日,诺兰的新作《信条》公映。这是我在疫情发生之后第一次置身于影院的场景。幽暗,窸窣,私语……然后银幕上龙标跃现,一切都熟稔得如同老友重逢。社交距离的逻辑只体现在座椅的安排上,提示我们并不是什么都不曾发生。这150 分钟的岁月静好,看似寻常,背后却是经由数月来无数人的呵护与努力。

《信条》不失水准,诺兰不使用特效的风格一以贯之。影片衔接之完整流畅,叙事之干净利落,让观众无法随意忽视任意一帧。——钳形时间的旅客,如同踏上一道莫比乌斯曲面,在过去与未来,正向与逆向,增熵与减熵,失序与有序间穿行,完成时间闭环与世界拯救。相对于一二月间,如今我们也获得了未来人的视角。如果此刻,让我们回眸过去的经历,大概也会如《信条》中Mr. Nobody 所说,Ignorance is our ammunition(未知是我们的武器)。

过去数月,我们经历了什么?未知病毒,入侵人间。这种科幻片的常规设定,竟然真的强行介入我们的生活,改变世界的图景,影响人类的命运。我们是在突如其来的状态下,被迫面对COVID-19 这个隐形敌手的。先是年假充值,继而远程办公,我们一边防御,一边抵抗,一边自省,一边前行。

作为一本河流地理与水文化杂志的编辑,我们仍在讲述山川与风月,江湖与乡愁,我们仍在呈现造物的壮美,文脉的师承,故土的风俗,异域的表情……但还是有些东西悄然改变——我们当时已经不能轻易地去触摸自然了。

然而,即使在那样的艰难时刻,地处风暴眼的湖北,我的同事也一直在工作,因为“瘟疫带走了病殁者,但从未击垮幸存者。”如果生活能够像《信条》的设定那样,人可以往返于过去和未来,且又不允许向过去泄露未来的信息,我们应该会像影片中的尼尔一样孤独。当然,现实终究不是《信条》,没有人会温馨提示:“我是你的未来,你是我的过去。”我们,仍然遵循着时间的一维轨迹前进。

在与自然摄影师程斌讨论作品时,我评价他的蝴蝶与山是至柔至刚的象征。他不同意我的理解:“无论是蝴蝶还是山,它们都只是通往我们内心的媒介。”他的话打动了我。正如蝴蝶与山一样,本期的横断丹霞,钱塘怒潮,它们也是通往内心的媒介。这种心理的向度,可以冲破时间的阻碍。

最初面对疫情时,正值凛冬,而今已是深秋。孩子们重返学校,周末可以亲近自然,程斌在海拔4600 米的无人区拍雪豹,而诺奖也在这一季收获了2020 年的新得主。我们的总编辑柳向阳作为格丽克最重要的中文译者,让我们第一次觉得与诺奖如此之近。格丽克诗集的中文版已于2016 年出版。作为幕后的译者,十年的不辍与静默,得到了罕见的认可。这可以说是一个关于时间与幸运的故事。

有人认为,格丽克的获奖,与疫情期间人们对死亡更多思考有关。这并非官方的颁奖词,却很有说服力,因为无人能够从这场大流行中抽身事外。从远离到重聚,过去的我们并不知道这样的分离要持续多久,但我们坚持住了。在时间的河流中,即使微不足道的一刊,也自有它的航向。此刻想起《信条》里,Mr. Nobody 的台词:“世界并没有被毁灭,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胜利。”

猜你喜欢

信条诺兰诺奖
假死疑云
诺奖首次授予黑洞研究
居家信条
聚焦诺奖
诺兰电影文化特质的多维解读和综合探究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文化研究》评介
七月记事簿
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残雪,为何能成诺奖热?
诺奖也征服不了的好莱坞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