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诊断与提升

2020-01-19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学术

张 淼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一、引言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研究生教育至今已经走过四十多年的历程,从1999年起研究生教育体系已经基本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1]。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基本成熟,推动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2016年,我国研究生在学规模为198.1万人[2]。到2020年,我们研究生在学规模的发展目标是290.0万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在学规模达到230.0万人[3]。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持续上升引起了社会公众对质量问题的强烈关注。加之近几年媒体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抄袭事件的持续曝光,使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论文作为学术交流、学术沟通的一种语言,是学术研究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将论文定义为:“为研究某一科学领域的专门问题而撰写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4]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结果的集中体现,是检验其学习成果、科研能力的标志。本文以研究生学位论文为切入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地方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透析,试图通过透视学位论文,以解读隐藏在其背后的信息。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界定都较为笼统,学界对科研能力的概念以及科研能力的构成维度尚未达成统一。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基于过程观视角,即科研能力是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进行培养的,本文借鉴学者谢安邦关于科研能力概念的界定,即“科研能力是在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过程中所需的能力”[5],针对科研能力的构成维度,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加上对部分地区地方高校研究生的访谈验证,将研究生科研能力维度划分为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

(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善谋者、勇进者决胜未来。”(《半月谈》,2018-06-08)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发现,在研究主题上,部分研究生喜欢重复选题,企图通过安全选题,简单分析降低论文难度。在研究内容上,部分论文仅将研究问题点到为止,未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解剖式分析,使得文章略显空泛,给读者留下一种戛然而止、挠靴搔痒的印象。在研究方法的使用方面,热衷于常规方法的使用,更有少部分论文仅采用一种研究方法,企图寻找一种普适的、僵硬的研究方法机械式地解决全部问题,以至于研究上的突破、创新难以实现。在研究结果上,喜欢抄书或是抄人,不善于提出创新性与价值性兼备的建议。

(二)逻辑思维能力现状分析

“一切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判断、类比、分析归纳、演绎综合、假设超越等逻辑推理方法贯穿科学活动的全过程。”[6]通过分析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现状发现:第一,归纳总结能力欠佳,研究总体过于“苍白”。例如,通过进一步分析论文综述发现,部分论文喜欢简单罗列他人观点,热衷于以“学者……提出……”的形式对已有研究的观点进行罗列,仅有少部分文章对已列出的观点进行分析、类比、总结;第二,缺少质疑精神,缺少对已有研究的反思,对已有研究持多赞同少质疑的态度。

(三)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现状分析

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是支撑研究生从未知到已知的重要物质保障。经分析发现,在资料搜集途径上,部分研究生除了使用知网外,不熟悉其他获取资源的途径,如Springer电子期刊、Erc数据库等。在资料使用方面,本学科权威文献使用率低、外文文献使用率更低,例如通过对比国内外综述篇幅发现,国内综述篇幅远高于国外综述篇幅,更有少部分论文无国外综述。在资料处理方式上,处理方式简单,部分研究生不具备足够的资料处理能力。例如,部分论文数据的研究方法仅停留在基层阶段,中高级统计方法鲜少涉及。

(四)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现状分析

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与导师交流都需要较强的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通过透视研究生学位论文发现:第一,写作基础有待提高,部分研究生论文措辞不严谨,问题表达不简洁,有少部分论文存在错别字现象;第二,英文表达能力不强,由于部分研究生论文的英文摘要是通过翻译软件生成的,英文摘要中存在明显的语法错误以及用词不严谨现象。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是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和国际性学术会议的重要基础能力,是研究生在会议中培养国际视野、培养学术能力的重要基础,需地方高校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提高重视程度。

(五)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现状分析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即始于发现问题,终于解决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研究领域相似的相关研究,论文题目相似度高,研究“套路”基本一样,还有部分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并未抓住研究的核心问题,找不到研究的切入点。归结原因可能是由于简单的“三装”造成的,即学校企图将国家的文件直接打包装到各个研究生院;研究生导师喜欢将自己的知识直接装入学生的脑子里;学生企图假装自己什么都懂,逃避学术训练。

三、地方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基于个人层面的分析

研究生科研能力受个体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因素属于先天性的,非智力因素是后天性的,可通过教育因素促进,具有可培养性。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个体的科研兴趣、科研动机。兴趣是学者最好的老师,动机是学者行动的起点,兴趣与动机的结合给学者注入科研的活力,是科研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经了解得知,部分研究生科研兴趣不足,娱乐活动过度,科研动机不纯,把参加科研活动看成是找好工作的“筹码”。还有部分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尤其是跨专业学生,由于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课堂内容难以消化,难以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难以产出科研成果,可能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科研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二)基于学校层面的分析

学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对研究生的培养从研究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调查发现:第一,研究生培养方式存在应然与实然的矛盾。例如,某地方高校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硕士生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导师组,对硕士生集体指导。导师组由3—5人组成,成员主要是导师、其他导师和部分优秀青年教师。”[7]但实际情况是学生仅在论文开题、论文答辩的时候与导师组简单见个面,平常的指导仅由单个导师负责。据了解绝大部分硕士生与导师见面频率低,见面时间短,沟通少,高校盛行“放养式”管理。究其原因,一方面地方高校生师比失调,一位导师要指导多名学生,无法全面照顾到所有学生。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导师身兼行政职位,导师精力有限,在面对繁重的行政事务时,无暇顾及到所有学生。第二,与国内著名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之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基础课程、跨学科课程设置上,反映本学科科学研究最新成果、最新问题的课程安排较为滞后,缺乏系统的讲述研究方法的课程,学生跨专业选课自由度低。专业课与公共课比重设置不合理,公共课比重较大。英语课程一般是为“考证”服务。学术道德课程不受重视,高校学位论文抄袭事件频频被曝出。传统的被动式的“满堂灌式”依然是大多数课堂热衷的教学方式。

(三)基于社会层面的分析

经调查了解,部分地区地方高校研究生男女比例方面,女性人数略多于男性,且年龄多集中于22—27岁之间,是已就职女性选择组建家庭的高峰年龄阶段,如何处理好学业与组建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女性研究生继续深造的重要问题。再者,受传统的性别角色影响,即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使得女性研究生在社会大众面前塑造的形象过于 “传统”,在走向科研的道路上受到的来自外界的阻碍远远多于男性研究生。

四、地方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对个人提出的建议

研究生是科研活动的主体,调查发现不少研究生把读研当作是逃避社会压力的过渡阶段,把研究生学历当成了一种“镀金”,读研的原因并非为了学术,更看中的是研究生身份背后的价值,把研究生身份当作是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美国学者莱曼提出25—40岁是学者创造力发展的高峰时段。研究生作为科研活动的主体,年龄多介于22—30岁之间,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评估自己的兴趣,切勿为了读研而读研,把读研当成是逃避现实竞争的保护伞。

培养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学术生涯的基本目标,对于已经进入学术系统的研究生来说,不论读研的目的是什么,都应端正学习态度,明确研究生阶段的责任与目标,克服懒散心、功利心,提高学习主动性,主动学习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理论基础,主动联络导师,常与导师探讨学术问题,从而提高科研能力。

培养跨学科学生的学术兴趣,形成良好的内在驱动力,浓厚的学术兴趣能使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培养跨学科专业研究生科研兴趣,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内在驱动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尽早确立研究生三年的奋斗目标,计划好每一阶段的任务,并且明确科研活动并不是每一次都是成功的,及时调整科研心态,摒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其次,跨专业学生应正确认识跨专业读研的优劣势。比如,跨专业学生学术视野宽广,具有多学科交叉思维,利用多学科交叉思维能够找到相关领域的创新点。

(二)基于学校层面的建议

科研能力即“显功”和“潜功”是地方高校破解“尴尬”处境(大而不强、定位不清、活力不足等发展困境)的突破点。抓住历史机遇提升科研能力,高举决胜未来旗帜,树立赢在未来意识。

首先,地方高校领导人员要树立“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8]的思想观念。切勿只顾着盖大楼,换校区。“大学的荣誉应该取决于教师和学者总的品质,而不应该取决于人数,更不应该取决于供他们使用的建筑物。”(人民网,2012-02-06)

其次,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优化导师人数,调整师生比例,加大导师指导力度,增加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通过持续且多次的接触,与导师建立沟通、理解、信任的师生情谊,使学生不仅在学术方面受导师指导,学术品质方面也要通过导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提高。

第三,构建以发展研究生科研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新体系。扭转课程内容老旧,学科孤立局面,增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交叉性、国际性。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增加研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

最后,地方高校管理部门需适当增加科研物资的投入,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会议,有条件的高校可进一步为研究生提供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促进研究生科研视野的拓宽。定时更新图书馆图书资源,不断补充新的资料,丰富学生学术知识。建立专门的学生学术讨论区,为学生提供交流场合,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在思维的碰撞中共同提高。

地方高校虽然与省部属高校有差距,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省部级高校的专利,地方高校要转变观念,不要把培养科研人才的光荣任务拱手相让。

(三)基于社会层面的建议

首先,培养新社会性别意识,即承认男女两性存在差异,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保证“社会性别平等”[9]。转变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正视女性研究生的社会价值,相信其能在科研道路上发光发热。

其次,可以借助大众传媒进行性别引导,借助大众传媒消除对女性研究生的形象误解,引导社会大众客观全面评价女性研究生,对其学业事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空间,以此减少社会对女性研究生的压力。

DiagnosisandImprovementofGraduateStudent’s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in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

ZHANG Miao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test 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gradu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rough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radu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level, the school level and the social level,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gradu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te stu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学术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V eraW an g
导师榜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学术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