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心理育人体系的生态构建

2020-01-18盛洁长沙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2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育人体系

盛洁 长沙学院

高等院校在网络新时代的条件下,要加强对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随着当代心理教育的需求不断发展,高等院校必须要重视对于人的全面培养问题的解决,特别是把心理育人作为高等院校育人体系中的其中一环。心理育人体系与其他的育人体系是互相联系的,特别是高等院校面对的正是心理逐渐成熟发展的青年群体,在这一个群体面前高等院校针对网络条件下的心理动态,开展更加有效的心理育人策略,对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的生活里面与网络息息相关,对于网络上面的社交应用软件以及网络上的各种沟通联系途径运用的相对较多,而且大学生也往往参与到网络游戏的群体中,这种比例也超过了全国其他年龄阶段的网民。如何进一步针对大学生群体网络化的特点,强化心理育人体系的生态构建,将有助于高等院校在心理育人工作方面的发展。

一、网络条件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主要问题

心理育人主要是针对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通过各种疏导和教育的方式,把心理育人和道德育人相结合,从而对学生群体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在目前的高等院校心理育人工作开展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的高校还是以心理健康工作为基础,开展心理育人工作,但是心理育人与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其实并不完全等同。心理育人包含的并不仅仅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也与学生通过心理所影响产生的行为,以及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与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心理健康教育更多是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尊自信与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育人的一种手段,但是并不完全等同于心理育人,在构建心理育人体系方面,也必须要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引导,才能够培养出有理想和道德同时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时代新人。

网络心理育人体系就是在心理育人的基础上,借助当前互联网的手段,充分的运用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媒体以及网络沟通的方式,实现在网络时代下对人的心理进行培养与引导,从而逐渐把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整与优化。就目前的情况看,虽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大多数高等院校逐渐进行研究并且探索的领域,但是在网络心理育人的教育需求上,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就目前的情况看,高等院校网络心理育人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第一方面,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高等院校基于网络开展的心理育人工作在手段上面比较单一。很多高等院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往往是流于表面,没有真正形成更加体系化的心理育人体系。大多数高等院校也都开展了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其所开展的形式与内容大多还是停留在心理健康的理论教育与传播,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特别是接触网络之后,所产生的心理变化,没有采取比较科学的方式进行引导,导致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无法真正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效果也不够理想。从这一问题可以看出,目前高等院校所采取的网络心理育人模式,没有关注到网民的个性化与主动特征,在教育的过程中停留在心理理论宣讲的角度上,没有充分运用网络的娱乐性和传播性的功能,这样在教育的效果上面没有充分体现出时代的特征。

第二方面,高等院校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主体的关注度上也不高。在高等院校的网络心理育人体系构建过程中,其主要帮助对象就是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作为心理育人的主体,在心理健康教育和互动过程中,是否有比较高的参与度,就必须要充分调动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也就是高等院校的辅导员与教师是否能够与学生形成密切的联系,能够调动线上的资源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关注。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还必须要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就是大学生是否能够对心理教育形成互动与交流的价值取向,这是高等院校心理育人是否成功的关键。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已经产生了不同的心理需求,对于心理的指导以及思想意识形态上的交流也有不同的需求,教师的主动性不足,而学生的参与度也不够,导致了高等院校心理育人体系没有围绕网络时代的特征进行构建。同时大多数的高等院校没有真正意义上与社会的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形成结合的模式,高等院校的心理辅导制度和相关辅导设施也不够完善,网络条件下的心理育人工作还缺乏硬件上的支持。

第三方面,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接受程度不足,特别是高等院校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还存在不足。网络心理育人以及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目标是为学生适应网络条件下的各种心理挑战,这也意味着网络教育本身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心理动态作出定向的引导,而实际上大多数高等院校所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还是单向传播的方式,很少关注到学生是否接受相关的知识与内容,这也意味着大学生通过高等院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能解决大多数在网络环境之下所遇到的思想与精神上的问题。特别是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目前高等院校所开展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满意程度相对比较低,对于网络条件下的心理育人效果,仍然没有比较高的认可。而且在网络条件下,各种不同的信息互相影响,尤其是非主流的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多元的价值观取向,对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冲击,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在猎奇的思想之下容易出现价值观念的扭曲,尤其是心理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这都是在心理育人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点,而目前高等院校仍然缺乏相对应的机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接受程度,没有形成有效机制进行提升。

二、基于生态思想的高校网络心理育人工作体系的构建策略

心理育人要应对好高等院校所面对的网络环境,就必须要基于生态思想构建出成熟的工作体系,因此在高等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就必须围绕着人的思想进行进一步地教育与引导,并且坚持生态的平衡与精神意识形态的可持续进化,特别是为研究和解决心理方面的一些新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这也意味着在网络条件下开展心理育人的工作,是高等院校必须持续构建并形成开放性的系统特征,从而提升心理育人的效果。

第一方面,高等院校在网络心理育人体系的生态构建时,必须要形成话语主导权的掌握,同时又要有多元协调的意识形态引导模式。从网络时代的心理意识,形态特征可以看出,目前网络多姿多彩和不同的信息来源都会构建出错综复杂的话语体系,但是高等院校在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时,一定要基于意识形态的平衡思想,对于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始终把握主导权。高等院校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比较稳定的教育引导模式,从而提升高等院校学生对于意识形态方面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方面,高等院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意志的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提升网络心理育人队伍的专业性和掌握相对应的心理育人技能。在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导向并且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过程中,高等院校需要的是专业的新领域的人才给予支持,特别是要针对网络条件下的新变化,进一步拓宽心理育人实施队伍的范围,提升这支队伍的专业素养,对心理育人的技能进行再培训。在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方面,心理的培育知识以及在人格塑造方面的技巧,都是高等院校教师在心理育人过程中必须运用好的模式。因此在进一步传输正确的教育信息过程中,高等院校教师还应该善于运用新媒体等各种手段,从而让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心理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方面,高等院校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特别是形成联动性的网络心理育人工作机制。高等院校要特别注重互联网条件下的一些新的手段和功能,通过运用好互联网平台,创新心理育人的模式与方法,把一些有助于形成开放与平等特征的心理育人体系工具贯穿于教学始终,这样能够有助于形成联动的教育效果。同时辅导员和各种专业教师都必须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借助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组织等多方联动开展网络心理育人工作,能够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三、结语

从生态的角度上推动心理育人体系,在高等院校的有效运行是必须要突破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围绕互联网条件下所给予的各种教学技能与引导模式,有针对性引导高等院校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因此高等院校要充分重视全方位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特别是要提升网络条件下的心理育人工作有效性,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发挥心理育人的效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育人体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