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20-01-18翟业军

关键词:浙大寻根王安忆

翟业军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2019年9月到10月,王安忆作为浙江大学第二届驻校作家,在浙江大学启真湖畔开设“小说的构成——王安忆的浙大文学课”,凡八讲。在最后一讲开始前,我说,再过一个半小时,现实形态的“王安忆的浙大文学课”就要结束了,但是,作为精神层面的“王安忆的浙大文学课”才刚刚开始,它还要生长,不断地生长,在讲稿发表、出版的时候,在研究者每一次引用讲稿的时候,在每一位在场的朋友于往后的日子里回忆起王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情的时候……

我想,不是因为我写过几篇王安忆研究的文章,而是因为我作为浙大老师,参与了“王安忆的浙大文学课”的策划、组织,这才有幸得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的邀请,主持这个王安忆研究专辑。所以,这个专辑也可以看作是“王安忆的浙大文学课”的一次回响。

世纪之交的时候,扬州大学徐德明教授以“众生话语”来概括那个时候面目还没有完全分明的王安忆创作世界,这是一种从对象而来的提炼、总结,更是一次对于对象的赋予、开启。“众生话语”是王安忆的,也是徐德明的,更是徐德明所阐释的王安忆的,最终,它成了我们看取王安忆的最基本的,以至于我们都已经忘记了源头的眼光。所以,我邀请徐老师操刀,论述《海上繁华梦》。我在跟浙大同事陈力君聊天时说到《匿名》可怕的晦涩,出乎我的意料,力君竟觉得《匿名》像晶体一样,是凝结的、明朗的,于她是如此之“亲”。究其缘由,是因为《匿名》里浙南的“林窟”就在她温州老家边上,一个在我看来是山高水深的冷僻所在,之于她,不过就像家门前的沟沟畔畔,是平易的。那么,为何不请她来谈一谈《匿名》?

这三篇文章都聚焦于具体文本,看起来似乎不够“宏”和“综”,但实际上它们绝不狭隘、拘泥,而是以“点”带起了很大的“面”:因为有了“点”的支撑,“面”铺展得那么扎实、稳妥;因为有了“面”的统摄、照耀,“点”的许多隐而不彰的秘密得到了开掘。最值得一提的是,徐老师认定,作为“寻根文学”代表作家的王安忆一直有着强烈的寻根冲动,但她的寻根实践主要不是体现于《小鲍庄》对于儒家文明的追索,而是表现在她对于“寻找上海”这一都市寻根母题的一再书写。这一说法,跟《王安忆西溪谈话录》(待刊稿)中王安忆的自述相暗合:“我能把上海作为一个主要书写对象,应该是得自于寻根文学的推动。”徐老师更认定,王安忆的都市寻根之旅肇始于只比《小鲍庄》晚生了一年、彼时寻根浪潮还在剧烈涌动着的《海上繁华梦》。于是,要弄清楚《长恨歌》《天香》《考工记》这些上海想象、上海书写的巨著,就必须回到这个多多少少被忽略了的起点,一切还是要从头说起——这是一次对于寻根的寻根。

2020年8月18日,浙江大学启真湖畔

猜你喜欢

浙大寻根王安忆
中秋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农耕溯源 寻根羊头山
寻根稽古德祚绵长
说不尽的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