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学校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与解读

2020-01-18张志华张新岭刘江彩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化工标准专业

张志华 张新岭 刘江彩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6)

《高等职业学校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高职仪电类专业委员会经过广泛调研、反复研讨、征求意见、专家内审、标准成稿等阶段,最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审定,于2019年8月在教育部官方网站正式发布。

《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修订工作于2017年4月正式启动,标准起草工作组采取了文献调研、问卷、企业走访座谈、专家研讨、电话采访等方式,重点针对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及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企业对自动化从业人员的学历、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开设该专业的全国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办学保障条件等进行调研。调研中,面向37 家企业、21 家高职院校、160 名毕业生,组织召开了4 次研讨会,各类参会人员累计130 人次。

《专业教学标准》既适用于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也适用于举办高职教育的其他类型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旨在明确本专业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建设专业的基本条件,是学校制订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基本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发布、实施,对于规范和监管高等职业教育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专业教学、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对于加强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解决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对智能化、信息化、安全和绿色化工提出了的要求,各专业点在教学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则是《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出台的主要动力。

1.1 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外在驱动

党的十九大以来,石化全行业积极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正在稳步推进。石化行业展现出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对化工自动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⑴集群化是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这是党的十九大对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部署,也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持续发力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更要在基地化和园区化、一体化和装置大型化的基础上,通过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提升企业的集聚度和产品的集聚度,提高原料的配套性和产业链的协同性。石化产业通过集群化发展,可以实现产业链和产品链的上下游协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能源互供的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石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对产业链上各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⑵生态环境是石化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环保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保不断强化的基础上,又反过来促进生态环保管理质量的提升,二者是良性互动、循环推进的辩证关系。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承担生态环保的社会责任,要为绿水青做出贡献,节能减排亟需更新。

⑶智能化是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进器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迭代更替过程中,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多重约束,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是行业发挥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石化企业应当主动融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推动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变革。

随着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企业对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在节能、绿色、环保等岗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育部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2015年)》(以下简称新《专业目录》)中,新设置了“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迫切需要研制新的专业教学标准[3-4]。

1.2 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内在需求

《专业教学标准》是高等职业院校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对标建设、规范教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有了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各专业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有标可寻,课程标准才能有共同遵守的基本依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落地。有了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校际间共建共享,有利于快速提升本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和解决课程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专业教学标准》也为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对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监督提供了依据。

全国开设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办学点遍及河北、内蒙古、福建、广东、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差异。各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地域产业特色等方面的因素,理解《专业教学标准》内涵并具体组织实施,以形成各自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特色专业,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 《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原则

在《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过程中,《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46 号)中所提及的“四大原则”均得到了具体体现。

2.1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

首先,《专业教学标准》在设计“本专业毕业生应该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时,详细描述了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身心素质;解析了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梳理了专业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教学标准》严格按要求开足开满思想政治、体育等必修课程,并开设传统文化、安全环保、心理学等方面的选修课,同时还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2 坚持就业导向,明确规格定位

《专业教学标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服务石化、制药等产业发展,明确规格定位。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5]确定了本专业职业面向的对应行业,即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并在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6]中关于“仪器仪表维修工(6-31-01-04)、仪器仪表制造工(6-26-01-01)”等职业类别的最新职业标准、岗位规范的基础上,对接“仪器仪表维修工”“化工仪表维修工”等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要求,科学合理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2.3 坚持工学结合,注重知行合一

《专业教学标准》制定时坚持工学结合、校企融合,注重知行合一,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标准》吸收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研制修订工作,16 人的起草工作组中有12 名院校专业负责人或教师、4 名行业及企业专家。在《专业教学标准》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明确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规定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强调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注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注重过程考核。

2.4 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

《专业教学标准》对于专业的普适性和特殊性处理得当,保证了标准内容的科学性、标准实施的可行性。《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各专业点在确保“过程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技术”“集散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安全仪表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程一致性的基础上,又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和校际差异,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各地、各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引领各专业点结合实际灵活开发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专业教学标准》中强调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要求把动态反馈和定期评价有机结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九个方面:专业名称、入学要求、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教学基本条件、质量保障,其中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最为重要。

3.1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包含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职业面向”阐述了本专业是生物与化工大类中的化工技术类,明确了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的对应行业,列举了本专业对接的主要职业类别和通用岗位。“培养目标”阐明了培养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中规定了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列举了毕业生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3.2 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课程设置”规定了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模块构成,其中专业课程又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专业教学标准》的“课程设置”仅对上述课程模块列举性、建议性地提出了一些主要课程,要求各专业点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灵活开设,对决定专业基本属性的“过程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技术”“集散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安全仪表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程及其实践性教学环节规定了保底且刚性的标准。在课程设置时考虑到生源类型的多样性,各专业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专业教学标准》从宏观层面进行了“学时安排”,要求各专业点教学总学时一般为2 500~2 800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总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25%。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为6 个月,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在课程的必修和选修性质方面,除国家明确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其他课程性质的界定由各专业点自主确定。各类选修课程学时累计不少于总学时的10%。

3.3 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涵盖了教学基本条件、质量保障两个主要部分。

“教学基本条件”从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三个主要方面规定了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基本开设条件。“师资队伍”中明确规定了“队伍结构”,本专业的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18∶1 的配备,双师素质教师占比不低于70%,对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等各类教师的职称、专业相关教学和科研能力做了明确规定,对专任教师的定期企业实践提出了最低的量化要求。

“教学设施”从专业教室应达到的基本条件、校内实训室(基地)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规定了达到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具备的基本实训教学设施要求。各专业点应根据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训练要求,构建并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

“教学资源”不仅以指导性的要求规定了本专业教学的教材选用、图书配备、数字教学资源配置,而且要求各校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满足“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对专业教学的更高要求,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

“质量保障”要求各专业点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严明教学纪律;要求建立毕业生跟踪评价制度,充分利用监测、评价结果,积极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专业教学标准》的突出特点

《专业教学标准》有效落实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最新方针政策,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素养、工匠精神、安全环保意识、信息化教学等内容,体现了时代特征。

⑴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公共基础课程中除设置了思想政治、军事、创新能力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必修课程,也设置了国家安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质、健康与营养、金融与信息技术等,服务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⑵突出行业特色,将石油和化工历史文化、安全、绿色、环保等引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史、绿色化学化工技术、化工安全健康环境保护(HSE)等相关课程,提升学生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同感。

⑶将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思想贯穿到专业教学标准中。为了适应目前自动化行业发展,改进了课程体系,智能仪表教学取代了常规仪表教学,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如仪表校验技能),提升了PLC、DCS 系统软件维护能力要求。使学生具备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测试电路状态参数、识读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校验仪表并计算分析、进行现场仪表选型安装及调试、控制系统安装组态调试及运行维护等工作。

⑷强化安全生产的理念,重视实际生产对自动化系统安全性的建设和管理。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安全仪表系统(SIS)、安全生产、化工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课程,其中,将安全仪表系统(SIS)独立设置为一门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SIS 的操作与维护规程,培养学生安全仪表系统的现场安装、调试、维护能力。

5 《专业教学标准》的贯彻落实要点

《专业教学标准》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7],怎样有效利用标准、把握《专业教学标准》中的核心指标和重点难点,推动其全面有效落实已成为了当前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全面有效贯彻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应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5.1 服务区域行业企业发展,制定具备各院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教学标准》具有普遍性、宏观性,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是职业院校的本质属性之一,国内各专业点所在地的化工产业链和供应链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同,所以,各专业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调研所在区域化工行业、企业状况,毕业生面向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内容、工作过程,明确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核心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制定具有具备各院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教学标准》是专业建设的最低质量要求,是专业教学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教学标准》规定了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点的办学底线,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设置门数、专业教学总学时数、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比、专业生师比等关键内容提出了统一的基准达标要求,有利于专业建设的规范化。

《专业教学标准》允许条件好的专业点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不断改善专业教学条件,打造专业品牌,形成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也给各专业点预留了足够空间,各专业点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开设专业特色课程,也可以自身实际条件开设校本课程。这样契合职业教育的区域属性,更有利于专业的特色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5.2 对标专业建设短板,优化配置专业教学资源

有效配置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是保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以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最为重要。《专业教学标准》不仅要求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内容进行精确定位、优化重构,还要求各专业点从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自查,清醒认识本校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所存在的短板,在《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逐步完善教学条件。

此外,各专业点还要加强自身的教学信息化建设,积累图书和信息资源。需要深化校际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共用。

5.3 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贯彻《专业教学标准》的过程中,各专业点还需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完善质量目标、标准和制度,加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持续提升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共创、共治、共享”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建设目标链和标准链,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搭建以阶段改进与常态纠偏相结合的“8 字”质量改进螺旋为核心的质保体系架构,分别从专业、课程、课堂和教师层面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自我诊改工作机制,形成目标清晰、标准完备、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的专业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建设“提质培优”目标。

猜你喜欢

化工标准专业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忠诚的标准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美还是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