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焦虫病

2020-01-18李四焘张合岗李兴荣

中国奶牛 2020年2期
关键词:洱源县病牛流产

李四焘,张合岗,李兴荣,赵 旺

(1.洱源县凤羽镇畜牧兽医站,洱源 671200;2.洱源县牛街乡畜牧兽医站,洱源 671200;3.洱源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洱源 671200)

奶牛焦虫病是由巴贝西焦虫或泰勒焦虫以蜱为媒介引起的一种虫媒性血液寄生虫病。病牛主要表现为高热稽留、贫血、黄疸、消瘦、孕牛流产,严重的甚至衰竭死亡[1];治疗一般采用黄色素等化学药物化疗,配合支持疗法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及继发症的综合治疗措施。现代奶牛生产提出了乳畜产品绿色无公害、无残留的质量要求,这对奶牛疾病治疗思路和方式提出了挑战。传统中医正好具有这样的优势,笔者根据中医传统理论中关于血液寄生虫病(血蛊诸症之一)辨证论治的相关理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治疗奶牛焦虫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1 基本情况

云南省洱源县位于洱海的源头,自古以来农业生产就是当地居民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也是当地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而畜牧业又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牛业有悠久的历史。根据确切的史料证明,奶牛养殖业也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洱源地区的奶牛养殖业总体上仍然停留在农户散养的传统模式,传统奶牛养殖向现代奶牛生产的转化进程缓慢。有些地区还有放牧的习惯,少数区域甚至存在奶牛和水牛、黄牛混养的情况,这给牛焦虫病的传播和流行造成了有利的条件。

云南省洱源地区从70年代就已经发现有奶牛(也有水牛和黄牛)焦虫病发生和流行,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少数年份有时候甚至出现区域性爆发性流行,给当地的奶牛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2 奶牛焦虫病的诊断

2.1 临床诊断

奶牛病初,体表淋巴结肿大,按压淋巴结部位奶牛有疼痛反应,体温升高,达到40.50~41.50℃,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顿、结膜潮红。中期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为正常的2~5倍,反刍停止,先便秘后腹泻,粪中带有血丝;可视黏膜有出血斑点;步态蹒跚,起卧困难,后期结膜苍白、黄染,在眼睑和尾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2~10mm大小的深红色出血斑点。部分孕牛流产,少数急性发病或施治不及时的病牛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2]。

2.2 实验室检查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特别是血尿、体表淋巴结肿大和可视黏膜黄染等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为了确诊,需采用耳尖采血涂片染色检查,检出虫体即可作为确诊的主要依据。选取体温升高1~2d的病牛,从耳尖采血涂片,姬姆萨染色油镜观察检查;结合淋巴结穿刺抽取淋巴液涂片染色镜检,发现虫体或者发现石榴体存在,即可确诊为奶牛的焦虫病。洱源地区发生的奶牛焦虫病应该为泰勒焦虫病。

3 中医辨证论治

3.1 关于血液寄生虫病,历代中医医家都非常重视,从历代中医医家论述或者中医医著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血液寄生虫病属于癥瘕积痞血蛊诸症中的血蛊。中医理论认为血蛊之病乃蛊毒侵入营血,内阻中焦、蕴结脾胃,致脾运失常、水湿不化、热毒熏蒸,传于肝胆,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于肌肤黏膜而致黄疸;又蛊毒侵入营血,气血营卫失其职,而造成病牛贫血、尿血和便血[3,4]。

3.2 中医采用辨证施治,治宜清热败毒、保肝利胆、补血活血,并佐以健脾益气、养胃和中之法。方用《茵栀黄汤》和《八珍汤》。

奶牛发病初期,高热稽留,黄疸明显,宜清热败毒,化瘀除湿、护肝退黄。方用《茵栀黄汤》加味:茵陈40g、栀子30g、黄芩40g、葛根40g、柴胡30g、薄荷30g、生地40g、当归40g、白芍40g、茯苓40g、车前草30g、甘草15g(出现尿血症者加仙鹤草、金钱草、白茅根);急性高热,热毒雍盛者用《清瘟败毒散》。奶牛发病后期,低热、喜卧、食少,治宜健脾益气、補血安胎(主要针对孕畜),方用《八珍汤》加味:茵陈(炒)40g、黄芩40g、熟地50g、当归40g、白芍(制)40g、川芎30g、党参(炒)50g、白术40g、茯苓40g、砂仁30g、陈皮(炙)30g、甘草15g(寒甚者加肉桂、干姜易黄芩)。

4 其他辅助治疗

为了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在采取上述传统中医治疗措施的同时配合现代医学化疗方法和支持疗法。采用黄色素3~4mg/kg体重,配成0.5%~1.0%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的24h后再注射一次;注射时切忌将黄色素溶液漏出到血管外。同时静脉滴注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维生素C等,心力衰竭者使用强心剂;但是不采用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患牛在治疗后数日内避免强烈阳光照射,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注意灭蜱,以促进患牛恢复和控制疫情传播。

5 奶牛焦虫病病例综述

笔者2013-2018年共诊治上述焦虫病奶牛74头,其中妊娠奶牛41头,均采用上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和措施。因接诊病牛都属于农户散养奶牛,部分病牛发现和治疗不及时,造成部分妊娠奶牛流产和部分奶牛病程延长,少部分奶牛因治疗不及时最后导致衰竭死亡,但绝大部分奶牛都治愈,转归良好。在接诊的74头焦虫病奶牛中流产12头(妊娠奶牛为41头),流产率29.3%;死亡2头,死亡率2.70%;治愈72头,治愈率97.3%,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6 分析和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牛焦虫病主要感染1~3岁的育成牛,很少感染成年牛。感染过焦虫病的牛治愈后能够获得免疫力(主要是带虫免疫)。焦虫病对奶牛的危害主要是巴贝西焦虫或泰勒焦虫寄生在奶牛的血细胞,致使奶牛血细胞死亡破裂,造成奶牛贫血、消瘦,继而发生其他并发症和继发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预防性投服中药可以增强奶牛对焦虫的抵抗力,继而获得奶牛牛群群体免疫力,这为中医防治奶牛焦虫病开辟出了可能性和广阔的前景。治疗经验也表明,采用传统中医为主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措施治疗奶牛亦或水牛和黄牛的焦虫病是切实可行的。

猜你喜欢

洱源县病牛流产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晚秋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洱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思考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凤起之城——洱源县凤羽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