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岭走廊瑶族民俗文化符号的归纳与解释
——民俗文化符号研究系列之一

2020-01-18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南岭瑶族走廊

王 倩

(贺州学院 设计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时代,在被感知的世界里,整个人类世界,浸泡在一种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没有一刻摆脱的东西里,这种东西叫符号[1]1。文化符号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被感知的客观存在物,而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内涵载体和形式。文学和艺术是文化符号重要组成部分,符号学实用性作为有效桥梁的沟通,是民族文化内涵和文化精髓的反映。南岭走廊民族地区瑶族民俗文化符号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一、南岭走廊瑶族文化概况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和文化璀璨的民族,分布在亚、美、欧等各大洲,民族主体在中国。全国瑶族人口170万,其中居住在南岭山脉三省交界地区约80-90万人,主要聚集地区包括广西贺州、金秀、恭城,湖南的江永、江华,广东的连南。历史上有关南岭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记载是比较丰富的。从先秦的《尚书》至清代李来章的《连阳八排风土记》及用汉文书写的瑶族经典《千家峒流水记》《评皇劵牒》等,这些厚重的历史文献从汉文语境中反映了南岭地区各民族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2]67。作为沟通岭南和中原两大区域各民族人口、经济、文化等重要通道,也是国内瑶族人民生活的主要聚居地。南岭走廊少数民族居住着全国80%的瑶族,生活在同一地域的瑶族有着共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居住在南岭走廊一带的瑶族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已经引起各界学者的关注。

中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南岭民族走廊一带的“瑶族文化”在目前国内历史文献和民间文献中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瑶族族源、历史、语言、歌谣、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等领域。另外,民族识别调查、语言调查、社会历史调查和民间文学调查,为后人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融合”与“应用”是符号学发展第三阶段的关键词,“21世纪是符号世纪,不是符号学者的自夸,而是对人类社会前景的一种深深忧虑:人类文化的符号构成变化太快,我们的理解过于滞后”[1]23。符号伴随着人类民族的各种活动,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是借助于符号才得以形成的。随着时代变迁,老一辈文化传人的不断离世,瑶族民俗文化符号研究及其对当代影响力的研究甚少。整理和挖掘南岭走廊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二、南岭走廊瑶族民俗文化符号的认知与构成

我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瑶族民俗文化符号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有其构成因素和环境因素。南岭走廊瑶族民俗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人文、信仰、风俗和习惯特点的汇集,更是信息时代下的中华文化认同、统一中华民族形象、共享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重要传播渠道。

(一)瑶族民俗文化符号认知

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形式才能表达,不能脱离于符号。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解释,符号用来解释意义。反过来,没有意义可以不用符号解释,也没有不解释意义的符号。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1]1。符号学第一阶段特点是奠定和解释阶段,第二阶段特点是成为人文—社科规模宏大的总方法论,第三阶段特点是融合和应用。符号学的任务是意义的传达和解释,更好的理顺表达和接收意义,接收意义过程发生的产生、发送、传达、接收、解释、理解等核心问题,而南岭走廊瑶族民俗文化符号涵盖了民俗信仰、民俗祭祀、民俗语言、民俗图腾、民俗纹样、民俗服饰、民俗歌舞、民俗建筑、民俗神话等。

(二)南岭走廊瑶族民俗文化符号的构成

通过可感知物象符号和符号的使用性、实用性、艺术性调研分析发现,符号主要由自然类、造物类、非物类、人体类所构成,并通过符号化语言修辞的传递和表达。南岭走廊瑶族民俗文化符号是通过物象构成的观察(日神、天神、雷神、图腾神、拜山神、盘王节、达努节、盘王还愿、长鼓舞、尖头瑶、红头瑶、深山密林、依山傍水、全楼、半楼),其主要分为民间文学符号和民间艺术符号,符号体系的构成是社会组合关系的具体化。符号传递与表达的语言修辞主要由比喻、象征、拟人、谐音、夸张、借代所构成,但符号不等于象征、借代等修辞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新技术”环境之中,充满了修辞和寓意的气氛[3]94。这里符号诠释更多的则是艺术文化符号的表现和传达,是民俗艺术文化符号的解释和转化。瑶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符号形成了巨大积累,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一大特征和亮点。

三、南岭走廊瑶族民俗文化符号归纳

瑶族民俗文化符号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有其构成因素和环境因素。瑶族民俗文化的认同性和多元化,是多民族文化长期往来交融和自身文化共处发展的结果。从“物源”分为三种文化符号,一是自然事物,二是人工制造物,三是人工制造的“纯符号”。南岭瑶族民俗文化符号大体可归纳为两类,一是民间文学,主要包括信仰符号、节庆符号、神话故事;二是民间艺术,主要包括歌舞符号、服饰符号、技艺符号、建筑符号等,这一系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间文学符号和民间艺术符号相互牵引、相互影响。瑶族民间文学符号和民间艺术符号大多有“物源”(物质性源头),“不妨说符号是被认为携带着意义的具体物或具体行为”[1]27。无论是物质的或是非物质的,符号载体必须是可感知的,这由意义的发送者和接受者组成,而这一阶段是通过感知、接收、接受、解释的过程,以符号表达和呈现,包括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因素,具体的则是人与神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交流和表达。

(一)瑶族民间文学符号

瑶族是一个信仰多神的民族,早在历史时期就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对民族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如自然神、图腾神、祖先神等。瑶族的信仰文化主要包括传统信仰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民间信仰文化等。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两者之间既有关联性有差异性。宗教信仰是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至高无上的崇拜对象和完整的哲学体系,对于民族文化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入瑶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及领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民间信仰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文化现象,在各个民族中广泛存在,并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活动场所,多为民间习俗观念的信奉,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

瑶族节庆文化符号是瑶族民俗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瑶族节庆文化较为丰富,传统节日与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瑶族是我国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在长期的游耕生活中,他们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丰富多彩的瑶族节日,正是这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节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既有自然崇拜的拜山节、分龙节、防风节、雷王节、梅山节,又有图腾崇拜的除夕节、瓜藤节;既有祖先崇拜的盘王节、达努节、清明节、目连节,又有英雄崇拜的“五月廿二”(纪念起义英雄黎小保),既有祭祀的过鸟节、保苗节、牛王节,又有生活祭祀的社节、洗澡节、春节[4]23。

瑶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相传甚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岭走廊瑶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有各式各样的主题,大多以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叙事类型为主。相传最广的是“盘王传说”“伏羲兄妹”“密洛陀”“射太阳”“洪水淹天”“谷子传说”“金狗咬财主”“赶鸟节”等,反映了当时瑶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对自然、神灵和英雄人物的敬畏之心。勤劳、勇敢、智慧的瑶族人民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二)瑶族民间艺术符号

歌舞文化符号是文本与语境的结合。瑶族人民的歌咏是一种口头叙事的形式,“以歌代言”“倚歌择偶”等,在民族迁徙过程中起到着重要精神纽带的作用。歌咏,如古歌(盘古造天地、千家峒歌)、婚礼歌俗(定情歌、苦亲歌)、丧葬歌俗(起鼓歌、散堂歌)等等,是族群意识和认同的重要体现。歌咏中物的意象一般都有隐喻和象征的作用,反映瑶族人民社会生活。瑶族人民载歌载舞,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是社会生活的写照,及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生产文化的构成。从瑶族民间舞蹈的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纪念和敬奉祖先的舞蹈;二是宗教祭祀的舞蹈;三是节令习俗的舞蹈。这些舞蹈内容都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识,具有明显的民俗特征,是瑶族民俗文化孕育、催生和哺育的结果[5]。瑶族舞蹈文化是通过艺术化的人体表情、姿势、动作对身体语言的阐释。

南岭瑶族服饰文化一直以来有“好五色衣服”之称。服饰的本身、服饰的装饰、服饰象征不同的身份地位等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文化符号性,体现出瑶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自然环境与生产劳动的多重协调性。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不高的瑶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偏远山区,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成为他们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瑶族多采用“人”字形棚居建筑式样,体现出瑶族人民自给自足和均衡和谐的生活理念。

四、南岭走廊瑶族民俗文化的符号解释

符号是任何意义的表达,其过程是符号信息的发出,符码对信息编码,形成符号文本,接收者对符号信息进行解码,信息形成意义。艺术文化符号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强特点,加之艺术形式有依据可循,它的隐含意义不在于画面内容中,而在受众角度和形式上,也就是接收者的解释。由于具体语境不同,符号的意义会变得无穷无尽,意义的不同则有不同的解释方式。了解符号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促进核心价值、应用价值、传播价值等转化,是实现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交融的前提,是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基础。

(一)瑶族民俗文化符号的传达与解释

既然符号是意义的表达,那么传达和解释则作为意义的核心问题,从瑶族民俗文化中的可感知物象现象,对神灵的仰慕、自然的崇拜、祖先的敬仰得到解释。瑶族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文字,面临心中信仰和记录生活情况之事是以图腾图案的表达方式。手中线和身上衣是瑶族社会和精神文化符号的反映,色彩斑斓绣于匹布之上,以狩猎为生,尝试百草花木,自制粑糍油茶豆腐,研制瑶药医疗。感知符号再现了瑶族先民的足迹,族群的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祖先事迹、神话故事、耕种狩猎,如南岭瑶族应季节变化而设的“敬鸟节”“牛王节”“尝新节”等传统节日,应自给自足和游耕经济而设的“族规”“族训”“家规”“家训”“招郎”等礼仪习俗。南岭瑶族民俗艺术文化符号作为使用性符号、实用符号、艺术符号,有其关联性和复杂性。

“瑶族服饰”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是具代表性民俗文化之一,汇聚瑶族人民的智慧结晶。贺州是南岭民族走廊核心区域,也是南岭瑶族文化核心地区。“瑶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其民俗文化符号有着三层符号意义。作为衣物遮体是其使用性,物的功能,与物质类组织相关,御寒防晒,是衣物本身的意义。作为民族特征和习俗,瑶族服饰衣物上主要由鸡仔花的装饰纹饰。男子以蓝黑色立领对襟衣,女子以“褂衣”为上衣,下身均以蓝色及膝的百褶裙,腰间、背部、裙边多以鸡仔花和米字纹图案为主。通过刺、绣、镶、染等物态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实用符号,也蕴含艺术表意功能。作为民族文化符号,瑶族服饰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反映出瑶族从渔猎经济到农耕经济过渡的历史文化,表达瑶族人民的文化意念和生活特征,形成研究和保护,成为一种文化艺术符号,强化了瑶族服饰文化符号的艺术表意功能。

(二)瑶族民俗文化符号的应用与转化

南岭瑶族民俗文化符号作为一种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特点,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影响力强、可持续发展。南岭民族走廊文化资源相当丰富,领悟民族文化符号内涵,激活民族文化的创造力。瑶族民俗文化符号具有图像性、指向性和象征性等特征。符号的图像性不仅仅是形象本身的表达,指向性和象征性也同时存在。瑶族民俗文化符号图像性包括瑶族神灵人物(神像)、器物、服饰、织锦、动植物等,有语言无文字的瑶族,符号的图像性具有不少象征意义。符号也蕴含着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其最有价值的感知符号是符号的社会价值,它是原本符号附加值的体现,代表一定的社会地位,具体可表现在“品牌化、潮流化、格调化”,没有具体的存在形式,但却有足够价值影响的符号感知。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的盛大仪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重要价值的资源,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造福子孙后代。节日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和民俗符号特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南岭瑶族民俗文化符号具有传承化、娱乐化和商业化,既是民俗文化的精神需求,也是实现文化与生产力的同步发展。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符号,既不是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更不是对本土文化的任意改变,而是民俗文化的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价值转化、创新交融,为民族文化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结 语

民间文献挖掘整理虽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探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激活中国民族文化的创造力等专项研究投入不够。推动南岭瑶族民俗文化符号的拓展和深化,推进各民族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南岭瑶族民俗文化符号折射出符号下的物质寄托和精神寄托。南岭走廊瑶族传承异彩缤纷的民间文化习俗,是我国深厚民族文化积淀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民俗文化符号构成系统,注重民俗文化符号的价值转化,树立民族文化符号品牌的价值传播,是实现传统文化符号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的有效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南岭瑶族走廊
神奇的走廊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走廊上的时光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寒露
走廊上
胡明华、张南岭数字插画作品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