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视域下坚持“两个维护”的逻辑体系

2020-01-17

红色文化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两个维护党中央领导

尹 文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做到坚持“两个维护”(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73页。。这既是源于对我们党近百年历史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并在未来走向更大胜利的重要保证。总体来看,在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全面领导下,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形成了以坚持“两个维护“为核心的社会治理逻辑体系。

一、坚持“两个维护”完善治理体系的历史逻辑

回顾近百年中共党史,我们党始终强调全党在重大问题上必须保持统一行动,并在总结社会管理的历史经验中自然而然形成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共识。新时代作为新的历史起点,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坚持“两个维护”,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提出了新要求。

(一)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一切的“单一化”社会管理模式

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当时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党和国家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并向最先建立社会主义的苏联取经学习,不仅经济方面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建设方面也学习了苏联的党领导一切的“单一化”社会管理模式,依托行政建制在地方和基层形成了纵向结构设置“单位制党建”,在建国初期突出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特别是在处理旧社会遗留问题,实现男女平等、扫除文盲和普及教育等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获得了全面、直接、具体的社会管理效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员、群众基本上都在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门或单位中工作,党的组织和领导主要通过从上到下组织严密的部门和单位来实施。”(2)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员流动性和社会生产力大大增强,完全采用过去依赖党领导一切、政府包揽全部的社会管理方式,在单位制逐渐解体、大量“社会人”涌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也开始出现的情况下,显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使党的领导更为切实有效、灵活全面地覆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我们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探索了新的社会管理模式。

(二)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基本框架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大包大揽的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基层民生新需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明确,社会领域的管控力度降低,推动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充分释放出社会的活力。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初步构建起社会管理制度框架。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健全该格局的基础上增加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领域的变革与创新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这也是鉴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败的惨痛教训,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必须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5)《党章和党的建设读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56页。。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前,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中国之治的新道路,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社会治理体系基本框架。

(三)新时代以来坚持“两个维护”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取得历史性新进展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时代特征与人民需求,带领全党将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这是我们党首次在社会管理领域提出要构建体系;随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一词,并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治理体系增加了“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相关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且要明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7)《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20年10月30日。,更为系统地设计规划了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解决基层民生问题,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在当代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可能把国家和社会治理好(8)魏礼群:《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求是》2018年第8期。,只有坚持“两个维护”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社会治理领域中得到全面贯彻、充分体现和有效执行。

二、坚持“两个维护”引领治理主体的政治逻辑

何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9)《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阐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0)《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在社会治理领域,中国共产党诠释着“领头雁”的角色,从顶层设计到统筹推进,以及全盘调控,推动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个体等社会治理主体朝着共同目标前进(11)尹文:《有机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因此,坚持“两个维护”能够给新时代的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提供政治引领,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使社会治理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一)坚持“两个维护”为多元治理主体提供政治引领

“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往往力求集聚全社会各个群体的欲望和理想”(12)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政党发展历程中的核心价值观》,《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其主张、思想、策略提炼而成的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全社会所接受,通过政党来诉诸实践,并对社会发展的生产和再生产具有推动作用。政党往往将自身的价值理念写入党纲,用来表明政党的指导思想、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形成政治引领。从根本上看,政治引领说到底就是方向引领、根本引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目标追求,这就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政治引领。与此同时,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为各类新生组织的成长和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他们也积极主动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中来,要实现党对新时代多元治理主体的集中统一领导权威,听党话、跟党走,首先必须加强政治引领。

一方面,坚持“两个维护”形成多元治理主体对治理共同体理念的政治认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如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并强调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治理主体地位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等。这些理念、论断和表述可以通过在社区治理领域有突出表现的社区党组织优秀书记、两新组织党支部的代表等来进行宣传讲解,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形成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引领各类治理主体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把党的领导切实体现到国家治理体系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另一方面,坚持“两个维护”推动多元治理主体营造治理共同体格局的政治参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中,如同恩格斯所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和人的利益并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一致的”(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3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安排,就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19年版,第130页。。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遵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身作则践行社会治理理念,全面增强做好社会治理工作的动员能力,引领多元治理主体自觉贯彻党的主张,共同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比如今年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就由共产党员“我先上”的政治自觉带动更多人“跟着上”,讲政治顾大局做到“两个维护”,铸就了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坚不可破的抗疫防线。

(二)坚持“两个维护”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自人类有史以来,“每个事件都证明,每次行动怎样从直接的物质动因产生,而不是从伴随着物质动因的辞句产生”(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8页。。政党的政治活动,也是为了通过影响社会政治来获得或实现政治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是党进行社会治理的强大政治动力;同时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坚持“两个维护”构建了“一核多元”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多元治理主体的分工协作与良性互动。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负责任、有担当的领导,同时也离不开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参与作为有力支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两个维护”,构建起“一核多元”的社会治理体系,即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分工负责、优势互补、无缝对接,跨界组织整合辖区资源,弥合原先条块分割带来的治理缝隙,打出了党全面领导下的社会治理“组合拳”。

坚持“两个维护”提升了社会治理系统化水平,能够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要体现到国家建设的各方面。(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19年版,第70页。“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17)《〈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页。这要求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多元治理主体必须从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高度来深刻认识与把握社会治理,构建起互信互助、联动融合的社会治理系统,将党的政治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优势。

三、坚持“两个维护”优化治理结构的组织逻辑

根据2020年6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党员总数为9191.4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有468.1万个。“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18)《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6日。同时党中央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因此坚持“两个维护”能够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力,统筹各方形成全国一盘棋,优化了社会治理结构,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结构,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

(一)坚持“两个维护”夯实社会治理的组织基础

根据组织学相关理论,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具备完成任务所必需的专门技能,并且将纪律渗透到工作程序中做到有效协作,达到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权力的目的。在社会治理领域中,党的基层组织纪律、准则、规范、任务安排等要求,比如中央八项规定、党支部工作条例、廉洁自律准则等,以实现党员能力素质的提高,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等,以及年轻干部的基层挂职锻炼等,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坚持“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社会治理组织基础的重要体现。

坚持“两个维护”理顺社会治理的组织关系。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相关要求,我国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党、重心则在基层,在党中央的指引和党组织的领导下,推动新的社会组织参与,实现自治与共治。比如上海某村党总支率先在外来人员中建立了“新村民党支部”,随后又在村民小组建党支部,这是对过去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突破,并把青年党员、村委干部和老年党员创新组合成“老中青结合模式”的党小组,实现了青年党员和老年党员、本村党员和外来党员、村党总支和在村企业党支部之间的有效互动,发挥出了该村社会治理中各个年龄段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其他社区组织成员参与,夯实了该村优化村域治理结构的组织基础。

坚持“两个维护”强化各类组织治理分工。针对社会治理中不同组织的角色分工,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安排,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形成“一核多元”的治理组织架构。比如四川某市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相关要求,采用了“支部建在网格上”的方式,形成“市委—街道党工委—社会党委”引领的全覆盖社会治理链条,联动社会组织的力量和居民自治的能量,激发各自优势与活力,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19)马波:《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光明日报》2018年12月21日。为优化治理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两个维护”实现社会治理全国一盘棋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20)《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08页。,并将党中央的权威和领导核心作用形象比喻为“众星捧月”,其中“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同时也将党中央比喻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坐镇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21)《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1页。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要突出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也要靠紧紧依靠党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实现全国治理一盘棋。

从国家治理体系整体布局来看,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以党的领导来保障社会治理、引领社会治理,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衔接与互动。因此坚持“两个维护”,加强党对社会治理领域工作的领导,能够统筹各方资源、协调组织关系,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面前,能够全党上下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实现全国一盘棋。

从社会治理具体实践成果来看,十八大以来,正是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党的上下贯通、组织有序、高速运转、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全国各地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社区党组织通力合作,筑起了严密的群防群治的疫情防线,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在社会治理中的伟大领导和党的组织体系的强大优势。

四、坚持“两个维护”提升治理效能的制度逻辑

我们党一直强调要以制度保证全党在重大问题上的统一行动,形成了一系列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和规矩。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要“加强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2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9页。。其中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社会治理最大的制度优势。因此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的过程。

(一)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提升治理效能的制度设计

前文历史逻辑的梳理,可以总结出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史也是制度变迁史。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一直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民生需求强烈和治理薄弱环节,不断探索为中国人民寻求更完备的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注重宏观领导与基本方向的把握,具体实施过程鼓励基层创新探索,让社会治理各个方面制度逐渐趋向稳定成熟,充分提升了治理效能。比如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受此启发基层积极探索构建基层民主协商制度,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首创“三会”制度、珠海香洲区引入罗伯特议事规则、南通“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建设等,通过有效协商化解矛盾,在彼此尊重、相互理解中形成共识,由冷漠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行动者,持续培养居民“规则、妥协、参与、承担”的意识与能力,实现了自下而上的协商议事,形成了合理合法地表达意见、友善高效的社区议事氛围,用有序的协商议事机制构筑了居民的自我管理制度化。这正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用制度设计撬动起全社会的治理资源。

(二)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彰显中国之治的制度改革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也就是维护人民政权的稳固,党全面领导下的社会治理领域的制度改革,也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研判、从容应对,及时果敢地采取封城、限制流动、隔离病例、扩大社交距离等严格防疫举措,平息了全社会对于疫情的恐慌情绪,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动力(23)尹文:《重大疫情背景下党员干部坚持“两个维护”的四维进路》,《红色文化学刊》2020年第1期。,构筑了世界上最全面、最严密的疫情防线,取得了持续向好的抗疫成效。与此同时,面对疫情大考暴露出来的治理短板和不足,及时对公共卫生体系和街道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24)《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90页。。通过此次抗疫斗争我们更加认识到,越是复杂情况和严峻挑战,越是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发挥定海神针作用,从而把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障技术治理的制度创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是重要发展趋势,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的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65页。。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治理的难度系数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我国社会治理中,制度创新是核心任务。技术治理主要依托于基层社会智慧建设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来实时动态地获取社会变化情况和精确配备治理能量,与以普查、走访等传统治理方式相比,实现了“可视化治理”,极大提升了治理效能。但是在科技手段应用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联动,要破除“信息壁垒”和“数据鸿沟”,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宗旨和立场,对技术治理展开制度化建构,用制度创新来规范技术应用,让其在社会治理中提高效率,避免技术过多带来的信息泛滥和过度治理。如2019年在上海市委的牵头下,上海市应急管理、公安、大数据中心、住建等多部门联合建设了“一网统管”的智慧治理平台,接入几十个部门的城市数据,由市级层面统一整合制定了86个一级指标,用制度规范形成高效治理。(26)《上海:一网通办 一网统管》,《经济日报》2020年5月17日。

五、坚持“两个维护”实现治理目标的行动逻辑

在社会治理领域坚持“两个维护”、实现治理目标,不仅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更要付诸扎实的行动;不仅要体现在规章制度中,更要贯彻到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实际行动上。

(一)自觉坚持“两个维护”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动目标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加强党中央的集体统一领导,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方能实现社会治理领域规划的目标。根据“为谁治理、谁来治理”的行动逻辑来分析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坚持“两个维护”的原因主要在于:

行动本质是社会治理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邓小平曾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且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服务者,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27)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强调时刻不忘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作为奋斗目标。(28)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求是》2018年第1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一直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因此坚持“两个维护”、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就是追求实现我国人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行动基础是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治理力量。坚持“两个维护”是团结一致的前提条件,即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增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自觉,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人民群众,动员起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分释放出基层治理能量,同时让治理成果更为公平、公正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社会治理的生动局面。

(二)坚持遵循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实现治理目标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新的部署,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更是按照“上下一致、左右协同、内外互动”的逻辑为实现社会治理目标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确保社会治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是中央和地方的上下一致。社会治理领域中坚持“两个维护”有着全面具体的目标要求,必须通过有实效性的集体行动来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社会治理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言行举止要与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注重鼓励基层党员干部的首创精神,基层治理工作中不仅要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要因地制宜、灵活地甚至是创造性地进行大胆探索,在基层具体、复杂矛盾的化解中发挥社会治理的基层行动力量。

二是不同组织间的默契合作。在2018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无论如何都不能含糊和动摇。(29)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页。各级党委、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非政府组织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治理优势,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特别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能够听党指挥、统筹协调、配合默契。

三是党内和党外的有效互动。根据党中央多元治理主体的部署安排,社会治理中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实现有序参与,特别在疫情抗击期间,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爱心人士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积极参与物资筹备、爱心捐赠等,共同织成基层抗疫严密防线,充分体现了党内外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两个维护党中央领导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把“两个维护”要求贯穿始终
抓住关键词巧记知识点
牢牢把握“两个维护”根本政治责任担负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特殊使命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充分发挥工会维护作用积极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