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提亚模式在高职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0-01-17岑海燕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萨提亚冰山资源

岑海燕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快,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现代经济文化发展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高职学生的来源多样性使得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课堂教学也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并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选择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成长。目前,我国高职学生主要为00后群体,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他们充满选择,因此这一群体的课堂教学管理成为新的课题。00后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是: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庭的宠爱,对于自我的需求家长给予了无条件的满足,因而缺乏反思自己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在学习方面缺乏目标,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不够。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与高中学生相比偏弱,以成绩为主的传统家庭对孩子要求较为严苛,多以批评、比较、指责等方式进行教育,从而导致孩子对自我评价偏低,不够自信。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忍耐力差。由于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包办安排,容易弱化孩子面对挫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1 萨提亚模式简介

萨提亚治疗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所创建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十分重视原生家庭,关注个人自身正向的积极的资源,认为改变是可能的,通过挖掘个人的潜力与内在资源的方式来实现改变和成长[1]。萨提亚模式最大特点是重点关注个人的感受,例如,你是否感到“喜欢”或者“悲伤”等情绪,通过察觉这些感受来提高自尊,改善沟通模式来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

2 萨提亚系统转换模式的基本信念

2.1 对人的基本信念

萨提亚认为人如果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他的善良就能显现出来。因为人有发展自我潜能的倾向,所以只要拥有合适的条件和环境,并且受到一定的鼓励,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到新的处理方式,这样人的自我潜能就能很好地显现出来。

2.2 应对姿态

应对是在压力下一种寻求生存的本能反应,这个反应可以通过身体上、情绪上表现出来。萨提亚认为,应对是我们自我价值水平上的表现,自我价值越高,应对方式也就越健康。例如一个人表现得越自信,对自己的评价越高,就越接纳自己。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已经继承了父母所有优秀资源,教师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需要去发掘和探索孩子内在资源,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模仿四种应对姿态动作的演绎,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加深刻明了地接受知识。例如在讲解人际沟通的内容时,请两位学生演绎遇到问题就互相指责的两个人的动作,演绎结束后让两位学生表达做这个动作内心的感受,如果感受到不舒服应该如何去调整去转换成舒服的姿态。

3 萨提亚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3.1 用一致性的方式增强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萨提亚沟通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中的运用。萨提亚模式以人本主义为基础,注重自身资源的开发,以个人成长为取向,提高个人价值感和责任感、发挥个人最大潜能、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等目标[2]。

尊重和积极关注。在教学中发现高职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比较害羞甚至害怕,害羞多是平时回答问题的频率较少,缺乏锻炼,害怕主要是因为缺乏自信,担心自己回答的不好引发羞愧的情绪。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使用萨提亚模式,总结学生不善于回答课堂问题的原因,对学生进行积极关注,多提供表达的机会。要尊重学生的发言权,鼓励并支持学生的表达。教师在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要停下手上的工作,稍微走近学生,眼神关注,运用肢体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期待后,他可能会放下一些防御和恐惧,开始斟酌自己的答案,甚至不担心回答错了是否有代价。

达到一致性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在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沟通。萨提亚理论认为一致性沟通是指人们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达到一致。其中包括语言方面、情感方面及非语言方面,当我们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包括表情、姿态、语音语调以及呼吸频率等在内的多种非语言信息,而这些非语言常常反映了我们内心的真实状态。教师在课堂进行知识讲授时,要善于使用语言和非语言,和善而坚定的表达,避免过多的主观性评判和指责学生,让学生乐于接受表达,勇敢地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良好的安全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的成长有更多的可能性。

觉察学生的积极资源。萨提亚理论具有人本关怀,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赏识的眼光觉察学生的积极资源,即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教学加以强化和内化,让学生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具备某些能力,提高自我评价。其实,每位学生都会有自身的发光点,重点是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时间去发掘。有不少学生不善于表达,回答问题时略显紧张,害怕说错直接选择沉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作为课堂中的指导者需要耐心引导,觉察到学生不善于表达的背后其实有还有很多积极资源,可能这个学生是位非常谨慎的人,对于不确定的答案不会表达。这样学生的谨慎可能就是他的积极资源,教师可以耐心发掘,让学生进行自我意识,从而提高自尊水平。

3.2 以冰山理论为框架,了解学生个性

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像一座冰山,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能够被我们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冰山漏出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冰山都深藏在水底。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冰山,如果能认识到自己的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3-4],就会有很大的改变。学生在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认真听讲或者不断反驳教师的授课内容,这些都是外在行为表现和应对方式。教师需要透过外在行为的呈现,探寻学生蕴藏着情绪、感受、期待和渴望等[5],思考学生这种表现和应对方式背后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冰山”隐喻理论指导学生自我成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觉察,体验自己内在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深层渴望,以便更好地加深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

4 结语

课堂中运用萨提亚模式帮助学生真正地觉察并发现隐藏的内在自我。当学生能够接受和认知到他们的内在世界时,他们的内在力量将会被发现、被运用,从而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课堂中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角色的感受,让学生在一个被充分尊重和关心氛围中实现个人成长,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

猜你喜欢

萨提亚冰山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奇!科学家发现罕见冰山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