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辽宁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路径选择

2020-01-17马如宇辽宁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1

关键词:飞地辽宁省县域

马如宇(辽宁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110031)

张 英(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116052)

县域经济作为具有我国特色的区域经济体,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省县域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压力。 积极探索辽宁省县域产业结构优化新路径,对于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经济贡献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辽宁省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一)县域整体经济发展基本稳定

近年来,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保持稳定,虽经济总量偏低,但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短板不断补齐,2018 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超过全省平均增速。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 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7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在41 个县(市)发展中,瓦房店市发展速度比较快,排在前列。2018 年瓦房店市地区生产总值874 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增加值最高,达到439.4 亿元,增长9.8%。 2019 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

(二)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 辽宁省县域乡镇不断整合,呈现出了乡镇数量、乡村人口数和乡村从业人员不断缩减的态势。 截至2018 年, 辽宁省县域共有乡镇845 个, 乡村人口2269.5 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210.4 万人。根据海关统计,2018年辽宁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61.9 亿元, 同比增长5.46%。其中,农业总产值1749.4 亿元,同比增长7.96%。 辽宁县域经济第一产业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农业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特色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加快。 2019 年辽宁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191 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0.2 万亩,县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98%,建设美丽示范村656 个。例如北票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大现代农业投入力度,获批全国首批畜牧业(生猪)绿色发展示范县。丹东东港市制定《东港草莓质量等级标准》等3 项地方团体标准,“东港大米”“东港草莓”“东港大黄蚬”获省优质农产品百强品牌称号。北镇依托葡萄和蔬菜特色农业产业,创建了20 个农业高标准示范园,14 个乡镇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无公害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 岫岩推进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建设,“中芝岫”“弘建” 等6个产品被核准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三)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

目前辽宁省县域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形态强劲,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个别县域领跑全省经济增长。 例如,盘山县以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为平台,聚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拓展石化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学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9 年盘山县推动开复工投资9 亿元的辽宁宝来生物能源有限公司12 万吨/年针状焦等项目17 个、竣工投资4 亿元的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140 万吨/年延迟焦化等项目9 个。 盘山县以辽宁新材料产业经济开发区为平台,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2019 年新引进投资1 亿元的辽宁格瑞帕洛孚新能源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3 个, 新签约投资2.9 亿元的辽宁润兴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项目11 个。

海城市充分发挥菱镁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镁质新材料深加工产业和镁建材产业,推进菱镁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2019年开工建设投资7 亿元的德国雷法集团定型镁制品加工等菱镁产业重点项目18 个。通过成立国有控股的菱镁矿业有限公司,吸纳民营矿山企业入股,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

(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

辽宁县域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商贸商务、 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行业。 例如桓仁满族自治县现代服务业主要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优势产业,以“生态+旅游+养生”引领,重点建设“全域+全季”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促进“旅游+大健康”“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业态的融合发展,努力培育农村金融、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2019 年1-6 月,桓仁满族自治县旅游总收入57.9 亿元,同比增长18.2%,完成全年目标值55.04%。 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1.02 万人次,同比增长45.7%;旅游创汇1540.2 万美元,同比增长41.9%。 桓仁满族自治县作为辽宁省唯一一家参评单位并成功入围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交通运输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鞍山市岫岩县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以‘中国玉都’文化为灵魂,整合旅游资源, 培育特色旅游品牌, 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使旅游业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器。

(五)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

辽宁省县域电商发展比较快, 通过社交电商和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018 年辽宁省农村网络交易额为395.1 亿元, 同比增长37.9%。 2019 年1-6月,辽宁农产品通过阿里巴巴电商平台销售16.82 亿元,同比增长21.3%。 在贫困县电商服务体系方面, 截至2019 年10月,辽宁共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41 个、电商仓储物流中心128 个、村级服务站超过2 万家。

辽宁积极推进电商产业带发展规划,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其中,包括阜新玛瑙产业带、铁岭山珍产业带、鞍山西柳棉服裤子产业带和岫岩玉产业带、丹东草莓产业带、葫芦岛兴城泳装产业带等。丹东东港市的电子商务发展较快,与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平台合作,积极打造东港草莓、大米、梭子蟹、黄蚬子、杂色蛤、蓝莓等六大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品牌,其中东港草莓、东港大米已纳入京东自营店。 目前东港市已建成3 个电商产业园,各类网店达到1.5 万多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 亿元,安置就业2 万多人。 葫芦岛兴城形成了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国内泳装产业重要集聚区。 截至2019 年,兴城共有泳装生产企业1200 余家,规模以上企业30户,年销售收入最高时达到150 亿元,年产量2.2 亿件(套)。通过搭建本土运营平台以及和亚马逊美国站、 澳洲站以及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台等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开拓俄、美、非、东南亚等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六)县域“飞地经济”发展迅速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机制,促使项目“飞出地”和“飞入地”紧密合作的发展方式。 2019 年1 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8〕43 号),支持市县和区域之间联合共建“飞地经济”园区,同时以“飞地经济”模式鼓励外省产业向辽宁梯度转移。 截至2019 年,辽宁省“飞地经济”园区共落地项目超过1000 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900 亿元,其中,72 个省级“飞地经济”园区落地项目440 多个。

北票市将“飞地经济”发展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 启动了辽宁腾翔集团、 温商北票智造产业园、三宝阀门产业园等封闭式“飞地经济”模式。 2018 年2019年两年间,北票市“飞地经济”项目总数115 个,其中投产项目21 个,开工建设项目59 个。 截至2019 年,北票市累计引进“飞地”项目130 个,开工建设94 个,基本实现乡镇街全覆盖。

海城市与邻近营口市大石桥合作, 推动两地菱镁产业优势互补, 积极打造辽宁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和腾鳌精细化工产业园。朝阳市176 个乡镇、街道共有300 余个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飞地园区”,总投资额312 亿元。铁岭市抓住对口合作机遇,主动与江苏省淮安市对接洽谈,建设“淮安—铁岭”工业园,承接南方产业梯度转移。

二、辽宁省县域经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均衡,工业企业创新力不足

第一,县域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优势不突出。 辽宁沿海经济带总体县域(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盘锦、葫芦岛等六个沿海城市所辖的县域地区)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较大,总体经济结构较好;沈阳经济区总体县域(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五市所辖的县域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一产业增速落后于全省总增长速度,增长快的部门比重较大,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辽西北县域(朝阳、铁岭和阜新三个市所辖的县域地区)集中发展第一产业,工业化和信息化严重不足,第二产业中夕阳产业比重过大,经济结构亟需调整。各个县域产业发展中具有明显发展优势和显著带动的产业有限,第一产业中无公害、节约型生态农业基地较少,第二产业中产能落后、污染严重、技术更新较慢的工业企业居多, 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动力不足。

第二,工业产业链有待延伸,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主要包括:自发成长型、资源驱动型、规划引导型和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 产业链条发展过多依赖于资源禀赋,缺乏专业的科研人员和技术设备。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缺乏长期资金投入,工艺装备水平较低,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引领能力较为乏力,市场竞争无序,集群内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 另外,县域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创新人员面向县域集群工业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县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第三,工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自主品牌培育力度不大。与工业发达县域相比,辽宁省县域工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第二产业多以煤炭采掘业、地产建筑业、化工业、木料加工、纺织业等他制造业为主,高端制造业所占比例较小,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滞后。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从事初级加工,即使像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也主要从事肉鸡饲养、饲料加工和屠宰加工等初级加工,缺少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更没有形成如燕都、双汇等农事龙头企业的规模。另外,辽宁省县域工业企业自主品牌培育力度不大,区域品牌意识淡薄,自我发展和自我升级意识不够强烈,在环保建设、产品研发及定向人才培养方面投资意愿不大, 企业发展潜力较低,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二)产业信息化不足,部分县域电商发展滞后

第一, 产业信息化和数字化不足, 县域网络零售规模偏小。目前辽宁省县域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农产品加工业或工业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设备联网率不足30%。 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运营主体规模小,经营分散,信息化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尚未形成完整的农产品电商产业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与发达县域相比,辽宁县域电商规模偏小,2018 年县域网络零售额360 亿元,而同期江苏、广东和浙江三省已经分别达到4768 亿元、5265 亿元和10665 亿元。 同期辽宁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1.1 亿元,不足同期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的1/3、1/5 和1/8。 全国县域网络零售100 强,江苏省和广东省分别入选19 个县(市)和9 个县(市),而辽宁无县(市)入选。

第二,县域物流体系不完善,本土电商专门人才匮乏。 辽宁省县域物流业发展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冷链物流缺乏、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服务内容局限于仓储、 运输等基本业务,相关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的能力较弱,难以开展高层次物流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 另外,辽宁省县域地区懂平台运营、店铺设计、客服和供应链管理的跨境电商专门人才匮乏。第一产业的电商从业人员大多年龄偏大、学历不高,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对网络店铺管理、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等信息化营销手段缺乏系统认识。

(三)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

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与现代科技融合度不高。 尽管辽宁省县域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但所占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仍以商贸商务、文化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与现代科技融合程度不高, 以服务制造业企业发展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辽宁省一些县域地区第三产业的GDP 依然不足GDP 总量的三分之一,尽管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项目做了多方位的尝试,但特色依然不够突出,缺乏文化产业和现代科技产业支撑,不能满足第三产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亟须进一步加大。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选择。桓仁县和本溪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本溪市努力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充分发挥了“两翼”的支撑作用。辽宁省其他县域亟须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提高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例, 使其成为辽宁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强劲引擎。

(四)“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产业存在同质化竞争

第一,“飞地”园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发展模式单一。 目前已经批准设立的“飞地”,主要依赖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市场化发展水平较低,部分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缺少标准化厂房,难以吸引发达地区龙头企业和大型项目入驻。部分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功能不完善,尚未确立成果共享机制与风险共担机制,园区融资难度大,大规模建设和开发进度受到影响。

第二,统筹规划不够,个别产业同质化竞争。 与“飞地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部分县域发展“飞地经济”统筹规划不够,工作操作模式不够完备,建设流程不清晰,域内共建项目多,跨省(市)合作少,园区存在无序建设和产业同质化竞争的危险。 一些园区的知名度不够,难以做到招大引强,已签约落地的“飞地”项目投资规模偏小,集聚效应不明显,对县域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和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有限。

(五)农业高技能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农民技术水平亟须提升

第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业高技能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人才缺乏是所有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共性问题。目前辽宁省县域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 务农劳动力数量幅减少,“空心化”现象严重,农业高技能人才明显匮乏。部分县域对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在内的人才体系建设重视不够, 既缺少长期人才培养规划也没有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部分县域新建的工业园区,高端研发人才和基本技术工人都存在巨大缺口,限制了经济发展。

第二,农业技能培训亟须加强,农民技术水平亟须提升。目前辽宁县域务农劳动力“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现象比较普遍,农民技术水平偏低,农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农民知识化、技术化进程缓慢,难以达到辽宁省县域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建设的要求, 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辽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宁省县域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补齐发展中的短板,加快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大限度地释放发展潜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第一,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 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助推城镇化。 各县域要结合自身的工业基础和特色资源,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制定支柱产业发展规划,以工业园区为核心,鼓励产业链条上相近类型企业形成空间聚集,加强相关产业的联动和配套工业企业间的分工合作, 推动产业链条上的工业企业发展, 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企业市场联盟。在县域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辽宁省各县域要不断完善交通、水利、电网通信、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做好税收政策、市场准入、金融服务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保障工作,降低民营经济的准入门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辽宁县域要全力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大田精准农业、智慧畜牧业、智慧渔业等,推动农业由信息化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第二,市场主导与政府支持相结合延展工业产业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辽宁省县域根据产业发展优势,要提高工业企业产品的精深加工比重,实现价值增值,拓展工业产业链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进高端生产要素,将自身产业做优做强。 要做好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供应链发展规划,培育和发展县域中间品、劳务、消费品等各种生产要素交易市场, 构建和完善辽宁县域产业集群产品信息化支撑体系。

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产业集群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意识,实施积极的专利管理战略,建立并完善以市场导向的县域产业集群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健全各类产业的技术标准和各种产品标准, 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的运营能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激励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加大产业自主品牌培育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发展意识。品牌是企业发展水平和市场认可的标志。要统筹制定并实施区域产业品牌发展战略, 明确县域内产业品牌培育目标和扶持政策,增强县域内企业的品牌和质量意识,提高企业的品牌培育能力。加强对产业品牌商标的注册管理,完善品牌使用许可制度,赋予产业品牌文化内涵,加大对产品质量、技术水平、 企业规模等的宣传力度, 提高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鼓励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自主发展意识,建立产业集群内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 重点攻关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自身发展活力。

(二)提高三次产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电商与产业融合发展

第一,提高三次产业信息化水平,扩大电商发展规模。 加强辽宁县域电信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县域信息化和数字化,完善社会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打造辽宁县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等,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通信技术与三次产业发展相融合,提升三次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具有传统外贸优势的县域,在国内电商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跨境电商, 引入大型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优化跨境电商经营环境,试点打造跨境电商园区、各类跨境电商孵化中心以及跨境电商产品研发中心,探索开展跨境结汇试点工作,促进跨境电商飞速发展。

第二,完善县域跨境物流体系,培养县域本土电商人才。进一步加强辽宁省县域交通运输、水利工程、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优化县域物流快递体系,促进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为县域的经营主体提供物流、金融、销售通道等一系列服务。积极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带动其客户企业及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进入物流集群,促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升级, 融入辽宁省对外物流体系。 与辽宁高校或校企联盟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加大对本土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训力度,建设众创空间、创意工作室、创业孵化器、创业苗圃等创新创业的载体,为本地的年轻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推动年轻群体的创新成果转化,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一,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将“互联网、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文化旅游业相融合,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搭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县域旅游的美誉度,逐步推进辽宁省县域全域智慧旅游建设。将“区块链、SaaS、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金融业、通信业、现代物流、交易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相融合,促进相关产业链条的实体经济形成业务交叉、数据通联、运营协同的产业融合机制,搭建行业服务的“公共品”,提高整个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出效率。

第二,加快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县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结合县域资源优势,重点支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等产业提档升级,推动海洋科学、生态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型能源、生物科技等产业重点突破,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四)创新“飞地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第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创新“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利用PPP 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完善“飞地”园区供水、供电、燃气、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盘活闲置土地,动态调整园区面积,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引入市场经济主体,发展园区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飞出地”单一管理或者“飞出地”与“飞入地”共同管理模式。根据产业布局、资源分布及园区的地缘性,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确立成果共享机制与风险共担机制,通过跨空间经济开发,实现不同地域和区位之间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统筹“飞地”园区规划,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统筹“飞地”园区规划,优化科技、医疗、教育、交通等资源布局,开发“人才飞地”“政策飞地”“制度飞地”等。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业务流程,追求制度创新。将“飞地经济”园区作为产业项目落地的集群平台,将“飞地经济”模式作为释放政策红利的创新之举、作为开辟发展空间的关键一招、作为激活招商引资动力的重要一环,使其成为引进项目的承接地和集群带。

(五)依托校企联盟协同创新网络,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发挥校企联盟优势,完善协同创新网络。 校企联盟是辽宁省协同创新网络的重要表现形式, 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组织模式。 依托校企联盟,可以完善协同创新网络,完成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通过校企联盟常驻机制可以及时反映企业需求和输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 校企联盟范围内,“校政行企”可以共建研究院,联合攻克行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定向研发产品,开展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第二,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服务体系。加大科技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创新人才使用激励机制,重视县域产业集群技能熟练、业务精湛的高级“蓝领人才”队伍建设,为辽宁县域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飞地辽宁省县域
飞地是怎样形成的?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优化飞地经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对策建议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经济提速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