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创新研究

2020-01-17妙旭嫣

黑龙江科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产教就业指导职业院校

妙旭嫣

(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乌鲁木齐 830022)

2017年12月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学校教育链、创新链、企业产业链和市场人才链形成有机衔接,这是我国目前在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要求,也是将产教融合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

1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就业市场信息反馈不及时。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不能及时掌握了解企业的真实所需,导致很多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跟不上企业的先进技术,不能及时把握机会,不能根据自身特点做出正确选择和准确判断。

开展的产教融合程度不够。产教融合的主体是职业院校、企业和政府。政府对开展产教融合的单位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企业在开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兴趣不高。很多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校企合作水平有限,自身没有能充分吸引企业的地方,培养出的毕业生优势不强,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从而出现了产教融合中职业院校“一头热”的尴尬局面。

职业院校专业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性不强。职业院校在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时,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服务方面反应迟缓、跟力不足。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系统培养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实践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合力,专业从独立发展到集群发展模式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的问题并存,没能体现出职业教育要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决心。

职业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不太清楚。高职院校不能对就业指导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虽然有很多指导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就业知识,但只停留在向学生传授本专业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层面,不能做到全方位深入分析研究就业指导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度不够。高职院校对就业市场的熟悉度不够,没有自觉的市场竞争意识,在认知上不重视,观念上也相对落后,使得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取得应有效果。

1.2 毕业生自身的问题

很多毕业生缺乏清晰的人生目标,没有做好就业准备工作,缺乏职业规划与前瞻性,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很多毕业生不愿到距离自己家较偏远的地方生活和工作,缺乏独立性,过度依赖家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遇到困难挫折时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有一些毕业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只想一味追求理想、高薪的行业。

2 产教融合背景下实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的有效策略

2.1 学校方面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大。但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矛盾仍然突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与市场实际需求的人才相脱离。学校应根据毕业生的不同专业、企业的不同岗位需求来有针对性的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要根据不同的就业人才市场来深入了解有关的就业岗位和就业企业单位。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关键,解决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基础不牢固等问题,积极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使产教融合思想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拓宽学生受教育的宽度和广度,融入企业文化,注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提前谋划好职业发展方向。

加强就业观念指导。就业观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关键的部分,职业院校要为毕业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奋斗观,要脚踏实地来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要为学生树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就业观,要根据自身优势和不足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目标。要让毕业生能真实了解自己,面对失败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自我调节心理状态。

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就业管理模式。职业院校应主动研究和创新就业指导办法,使毕业生在求职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及时调整和应对变化。要教育毕业生勇于面对现实,不能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要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社会市场竞争。

建立灵活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针对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学生,高职院校要紧跟市场就业形势、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最初的专业课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要进一步修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创新和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让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学以致用,迅速适应岗位工作。

加强和完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产教融合大背景下,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对就业指导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持续规划,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指导教师应结合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以及对技术技能人才变化的需求来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态度,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要引导毕业生熟悉企业的运行机制和文化氛围、逐步提高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2.2 毕业生方面

加强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学生不要只限于学习书本上的专业技能知识,更要走到校外、走向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锻炼适应社会职场的能力。

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学生要有社会担当的责任意识,养成不断学习、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3 结语

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探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由校企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增强就业指导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出更好更多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就业指导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