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社会化改革必要性研究

2020-01-17宋赛熙

黑龙江科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心理咨询社会化

宋赛熙

(广西财经学院 信息与统计学院,南宁 530003)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进程中,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高校办学资源明显得到了集中、高效的利用,其办学质量也在随之提升。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的健康程度则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进程中,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尚未纳入社会化改革的范围,而高校主体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尚不能满足一大部分学生心理咨询的需求。

学者罗晓璐等(2018)对全国7省市(北京、河南、陕西、湖北、浙江、贵州、广东)的11所高校进行了大样本问卷调查。对全国10 405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多样的需求,但满意度较低;对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专业性的认可度较低,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验较差,对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情况满意度较低。说明在当今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并未得到明显的提升。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质量高低的难以确定性、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及高要求性,以及社会咨询服务提供的优越性说明,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社会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质量的不确定性

随着双一流大学以及双一流学科建设改革的逐步推进,双一流大学与非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费拨款差距也在逐步拉大。据了解,某地双一流大学与非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费差距在数亿元以上。办学经费的短缺严重阻碍了相关非一流大学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条件的提升。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质量的提升需要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人才的支撑,而目前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进程还相当缓慢。高校心理咨询不仅缺乏专业标准,对专业胜任能力始终没有统一规定,对目前正在高校从事心理咨询专业实践的状况并不完全掌握。国外高水平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人才的引进主要以充足的办学经费作为支撑,而我国高校一直依赖于政府拨款进行教学的传统以及高校扩招原因极大限制了相关院校教学经费的增拨,使得办学经费紧缺的高校在提升心理咨询服务质量方面存在巨大的困难,导致各院校之间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质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需求难以满足。

2 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需求的多样化转变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压力也在显著加剧,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成增长趋势,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大,其心理咨询服务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转变。学者刘志远等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调查了湖北经济学院 1 817 名在校大学生,发现大学生最需要职业生涯规划、学业辅导、人际交往、自我接纳与自信等方面的辅导,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服务内容需求上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最愿意寻求朋辈、父母、心理咨询师的辅导,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需求上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度较高,对心理咨询服务需求的认知与求助行为尚存在差距;大学生偏好的心理辅导方式是网络咨询与会面咨询。而大学生这种对于心理咨询服务的要求,相关院校并不能加以满足,显然高校心理咨询提供与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需求之间这种不相适应的现状反映了当前高校后勤主体自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不合理性,心理咨询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及必要性。

3 社会资源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盈利性决定了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相较高校而言具有在优秀人才引进方面的优越性。与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相比,权威的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提供机构在保证服务提供人员质量方面具备一定的可信度,提供的心理服务质量也具备一定的权威性。第二,在咨询经费承受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大学生的人均消费能力也在逐步提升,而政府对相关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收费方面也有一定的约束及管制,大学生在接受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方面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其消费能力也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第三,在心理服务咨询便捷度方面,社会心理咨询服务也具备一定的优势。由于高校的科层组织机构设置状况、机构运行时间固定化以及教学设备配备的滞后性,高校心理咨询网络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相较高校而言,社会心理咨询服务由于财力的雄厚性及人员调配、时间安排的灵活性,使得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服务方面具备一定的便捷性。相较于高校后勤主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社会资源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具备明显的优势性及可行性。

4 结语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后勤改革“管办分离”已成主体趋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取得了诸多成效,一方面提升了高校整体的办学质量及后勤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为社会机构提供了巨大的盈利空间。经相关论证,社会资源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较高校后勤主体的确具备一定的优势性及可行性。但是如何保证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权威性及收费的合理性是目前乃至今后研究过程中必须注意并加以重视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政府、社会主体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这种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审批,并对相应的收费咨询项目加以系统、科学规定,使其收费符合大学生消费能力标准,而同时也可以通过免除此类机构相关税费来达到促进机构创建的目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体要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向政府及相关单位反映此类机构的运行状况,并对其不合理的行为及要求及时举报,以保证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权威性。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本身也应以身作则,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克己复礼,严格要求,自身重视机构权威性和可信度的维护。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心理咨询社会化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发挥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问题及其原因初析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