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品种“秋丰×白玉”人工饲料适应性再选育生产试验初报*

2020-01-16周文林叶爱红曹锦如曹光华邵国庆戴建忠

蚕桑通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蚕白玉蚕桑

周文林,叶爱红,曹锦如*,曹光华,邵国庆,戴建忠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蚕桑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2.淳安县茧丝绸有限公司,浙江 淳安 311700;3.淳安县蚕桑管理总站,浙江 淳安 311700; 4.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嘉兴 314400)

蚕品种是蚕桑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浙江蚕区,秋用蚕品种“秋丰×白玉”占主导地位。该品种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1989年育成[1]。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浙江蚕桑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部分蚕区甚至推行“秋种春养”,全年饲养该品种[2]。

人工饲料养蚕,是以人工生产制作的饲料代替传统桑叶饲育家蚕的新技术[3]。采用人工饲料养蚕可不受季节、气候限制,且具有消毒无菌、省时省力,有利于蚕病的防控等诸多优势,与传统蚕桑产业的工厂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方向相契合。因此,基于人工饲料育的“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2018年被列为浙江省种植业主推技术(浙农科发〔2018〕7号)。

面向蚕桑生产新的需求,在前期研究工作中,我们针对蚕品种“秋丰×白玉”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再选育,为检验其生产适用性,分别在浙江主要蚕区海宁市和淳安县进行农村生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蚕品种:“SL秋丰×SL白玉”正反交,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提供。浙江蚕区推广应用的蚕品种“秋丰×白玉”,针对其相应的中日系母种进行人工饲料摄食性再选育,并以育种学方法固定母种品系,品种名加前缀“SL”,以示经过人工饲料选育后的品种,区别于未经过人工饲料摄食性再选育的对照品种(下同)。杂交种依据生产常规标准装盒28000粒卵/盒。对照品种采用该期生产普通用种“秋丰×白玉”。

人工饲料:有颗粒饲料和粉体饲料2种。其中,颗粒饲料由山东农业大学提供,粉体饲料为自制饲料。

1.2 试验方法

2018年春期和2019年春期,分别在淳安县浪川乡联欢村小蚕共育示范点和海宁市周王庙镇云龙村智能蚕室,针对人工饲料再选育蚕品种“SL秋丰×SL白玉”和生产普通用种进行对比试验。1~2龄颗粒饲料育,3龄粉体饲料育,4~5龄桑叶育。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

2019年春期,人工饲料再选育蚕品种“SL白玉×SL秋丰”以及对照种“白玉×秋丰”在海宁进行了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对比试验。

如表1结果,经过人工饲料选育后,“SL白玉×SL秋丰”相较于对照种,疏毛率(24h)、1龄就眠率(72h)、起蚕率(2龄、3龄)分别提高了3.13%、11.76%、15.29%、486.67%。表明“SL白玉×SL秋丰”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显著提高。同时,其死笼率较对照种降低了41.60%。

2.2 饲育成绩调查

目前,浙江蚕区蚕桑生产上推行的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模式,主要是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普通桑叶育。为进一步结合淳安当地的“十天养蚕法”模式,探索现行的小蚕人工饲料共育(1~2龄)进一步延长1个龄期至3龄,4~5龄再采用普通桑叶育的农村面上生产省力化养蚕模式。

为此,2018年春蚕期,在淳安县浪川乡联欢村进行了“SL秋丰×SL白玉”与“秋丰×白玉”的对比试验。

2.2.1 龄期经过

如表2所示,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区组的龄期经过时间最长,而全龄桑叶育龄期经过最短,全龄经过约相差2 d左右。在同一个试验分组中,试验品种“SL秋丰×SL白玉”与对照品种相差不大。

2.2.2 眠蚕熟蚕调查

农户饲育期间,分别进行眠蚕、熟蚕调查。如表3所示,“SL秋丰×SL白玉”30头大眠蚕体重略重于对照种:1~2龄人工饲料育区组,2.0 g,1~3龄人工饲料育区组,0.25 g。500 g熟蚕头数:“SL秋丰×SL白玉”1~3龄人工饲料育区组183头,较对照种多3头,1~2龄人工饲料育区组为172头,比对照种少1头。

表1 “SL白玉×SL秋丰”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2019春,海宁)Table 1 Adaptive Investigation of"SL Qiufeng×SL Baiyu"to Artificial Diet(Spring 2019,Haining)

表2 龄期经过(2018年春,淳安)Table 2 Larval Duration(Spring 2018,Chun'an)

表3 眠蚕熟蚕调查(2018年春,淳安)Table 3 Investigation on Molting Silkworm and Mature Silkworm(Spring 2018,Chun'an)

表4 小蚕人工饲料育产量调查(2018年春,淳安)Table 4 Productive Investigation of Young Silkworm Fed with Artificial-diet(Spring 2018,Chun'an)

2.2.3 养蚕成绩

表4结果显示,在3组不同的试验分组中,试验种“SL秋丰×SL白玉”的产茧量均高于对照种,只是在不同的分组中高的量有差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表4结果再次表明:1~3龄人工饲料育,蚕茧产量低于另外2种饲育方式。这样的结果表明,延长小蚕人工饲料育至3龄,对产量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经过人工饲料选育,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明显提高

“秋丰×白玉”对应的母种经过人工饲料筛选6代后,其杂交种“SL秋丰×SL白玉”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了明显进步。具体体现在24 h疏毛率、72 h就眠率、2龄起蚕率、3龄起蚕率等指标有显著性提高(表1)。同时,死笼率明显降低,而且,小蚕1~2龄人工饲料育的张种产茧量并无降低,甚至因其人工饲料适应性提高,产量也有所提高(表1)。

3.2 适于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选育与饲育技术的配套有待加强

人工饲料育龄期经过偏长,较传统桑叶育约延长1 d~2 d(表2),与现行生产上占主导地位的全龄桑叶育有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冲突(如:收茧、桑园病虫害防治等)。与此同时,在现有的饲育技术条件下,人工饲料育易出现生长发育不齐现象,对眠起处理带来一定的影响。人工饲料养蚕无经验可循[4],因此,后续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品种选育世代,而且要探索调整现有的生产饲育技术体系,以适应未来较大规模小蚕人工饲料育。

3.3 品种主要经济性状已基本达到生产实用需求

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实行小蚕1~2龄人工饲料育,“SL秋丰×SL白玉”不仅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提高,而且,其经济性状与现行生产上全龄桑叶育相仿甚至还有所提高,已基本达到农村生产应用需求(表1、表4)。但其丝质性状稳定性等仍需进一步调查。

此外,若延长人工饲料饲育龄期至3龄,则产量较传统桑叶育明显降低10%左右(表4)。因此,一方面需加强品种选育,另一方面,在应用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综合省力、省工、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进行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结合生产实际确定是否延长至1~3龄人工饲料育。

总而言之,经过人工饲料再选育,“SL秋丰×SL白玉”主要指标优于对照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较“秋丰×白玉”有了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了生产应用需求。

猜你喜欢

小蚕白玉蚕桑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白玉羊首瓜棱形壶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华夏太白玉 丝绸之路情——陕西省首届丝绸之路“太白玉文化节”暨第二届“太白玉研讨会”盛大举行
可爱的小蚕
A White He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