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路径研究

2020-01-16曹洪滔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育人思政

曹洪滔 张 倩

(1.2.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9)

高校是统一战线的重点领域,做好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必然要求。截止2017年,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总数的60%以上[2],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必须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紧迫性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开展的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斗争越来越尖锐化、公开化,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日益成为我国必须面对并加紧解决的重大问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部门和意识形态对外斗争的前沿阵地,做好相关领域、人群的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高校统战工作这个媒介、平台,做好青年教师统战工作,做好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青年教师统战工作关系高校立德树人使命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3]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既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矢志前行的努力方向,也对青年教师统战工作提出了根本要求。

青年教师是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传道”“授业”的重任,肩负着培育新一代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使命。正是无数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创新方法、调动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同时,青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肩负着“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他们与学生年龄相近,成长环境相似,兴趣爱好趋同,在教育教学与交流中更容易同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易于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和灵魂,推动学生不断突破自我、成长成才。

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关系高等教育基本方向的遵循。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育的基本方向,恪守教育的基本原则,完善教育的基本内容,创新教育的基本方法,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作为高校统战工作对象的青年教师,他们的思想状况、教学内容与方法关系教育问题的解决:他们的思想状况关系着教育的基本方向,关系着引导学生按照正确道路前进的基本要求;他们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也关系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完成对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强化的基本任务;他们的教学方法不仅教会的是研究具体科学技术的思路、逻辑与规律,还关系着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唯物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任。由此可见,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关系着立德树人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加强青年教师统战工作是建设可信、可敬、可靠教师队伍的时代要求

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的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要用坚定的政治信仰培育学生,用深厚的情怀感染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启迪学生,用宽广的视野引导学生,用严格的自律示范学生,用人格的魅力带动学生,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青年教师的要求,也是做好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

建设一支可信的青年教师队伍必须将理想信念教育纳入统战工作的基本内容。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高校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4](P37)。只有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建设一支可敬、可靠的青年教师队伍必须将统战工作与青年教师道德情操培养、科学研究提升、仁爱之心传承有机结合。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不是简单的受教育者,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的青年,青年教师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青年教师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抛弃固守的师道尊严,与学生平等交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用一片真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加强青年教师统战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5]。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也是检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情况的重要依据。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解决“为谁培养人、培育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青年教师作为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关键一环,在立德树人中承担着关键性责任和使命。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敌对势力争夺的对象,因此,作为培养青年成长成才的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加大了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争夺阵地、抢夺人心的斗争日趋激烈,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颜色革命、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论、民主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广泛。应对各种挑战,必须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立校办学、育人育才的全过程,确保高校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增强政治敏锐性,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青年教师统战工作在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增强党外青年教师、知识分子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年教师统战工作是检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的重要依据,它能检验青年教师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认同度、落实执行的程度和效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青年教师要提升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才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

二、课程思政与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相契合

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与课程思政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但都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把理论化的观念形态转化为鲜活的实践,将家国情怀、仁爱之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和内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质量和学生的培养水平,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水平。

(一)课程思政与青年教师统战目标的一致性

引导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同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实质上就是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增强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

孙春兰在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引导党外知识分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6]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要凝聚政治共识,增强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强化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各种社会思潮夺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前沿地带。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渗透,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造各种不和谐的声音,严重威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青年教师有能力也有责任当好意识形态的“守护人”,敢于“发声”,抵御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提升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让马克思主义发出时代最强音。

课程思政建设与青年教师统战目标一致,都是要引导青年教师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坚定“四个自信”,汇聚力量,为高校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有利于形成课程思政承载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与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寓于课程思政的新机制,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二)课程思政为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

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课程思政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载体和平台。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应建设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深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帮助教师了解世情、国情、省情等,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文明从教、廉洁从教、规范从教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教师育德能力的培训,提升青年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把本学科内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学中。

课程建设为青年教师接受熏陶教育提供了契机。熏陶教育是教育对象长期置身于某种环境之中,在思想、行为、情感、心理等方面发生潜移默化变化的一种方式,熏陶教育亦是一种隐性教育。显性教育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会抑制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思政鼓励青年教师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推动他们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重要转变。课程思政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纯粹的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青年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与学生们一起接受了一次再教育,从而深刻地认识到各门课程都肩负着育人的使命。

课程思政教学的表现对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强烈的示范激励作用。一方面,要建立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任课教师的育德能力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岗位晋升中给予倾斜支持,以此激励青年教师找准德育要素的融入点,开创课程思政建设新局面。另一方面,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强化课程顶层设计,立足本专业的学科特色,结合教学实际,提炼“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积极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改革经验。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跨学科、跨专业联合申报课程,并对优秀示范课程进行资助,对优秀示范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三、运用课程思政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以课程思政建设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并在总结分析青年教师思想政治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解决青年教师思想问题的途径,从而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部分青年教师逐渐暴露出了价值取向趋于实用化、功利化,过度注重追求物质利益,个人发展目标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相偏离等问题。

从宏观上看,这与西方国家对我国持续进行价值观渗透、不良社会风气和互联网新兴媒体冲击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利用新媒体进行疯狂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千方百计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诋毁和破坏,企图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新兴媒体等新的传播渠道迅速发展,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无序性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网络世界充斥着各种色情、暴力的信息,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成极大的威胁。

从微观上讲,这与青年教师成长环境、分析问题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有关。青年教师的整个青年阶段基本上都在象牙塔里度过,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容易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自我。而且,青年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对工作抱有较高的期待,既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又通过进修深造提升学历,希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青年教师面临着赡养老人和照顾子女的问题,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趋于功利化。

(二)以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育人意识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对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有力支撑,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基于课程思政建设,青年教师要不断深化对课程思政地位的认识,提升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

当前,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还比较缺乏,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该干的事,专业课教师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一些专业课教师重视知识传授轻视道德培养,导致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脱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7]每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每位教师都肩负着育人责任。基于此,青年教师要强化“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意识,自觉提升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要努力提升专业水平,立足学科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巧妙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要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在知识传授中加强思想引领,从而构建“纵向全链接、横向全覆盖、全员一条心、全校一盘棋”的育人格局。

(三)以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育人能力

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证。课程思政的任务艰巨且繁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扎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底蕴。青年教师通过梳理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提高思政元素融合专业课教学的能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青年教师应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课程思政建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从专业领域寻找课程思政的突破口,由机械化的灌输式教育转为启发式教学,从专业理论角度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观的引领。优化教学方式,在灌输式教育的基础上,实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突破传统单向传递的方式,通过课堂中学生信息的反馈和交流,实现双向沟通,增强课程思政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课程思政要坚持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将课程思政拓展到网络虚拟空间中,搭建课程思政网站和课程思政信息资源库,拓宽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要坚持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以“一个主题、若干专题、多个课题”为指导思想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在实践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与认同。

(四)以课程思政建设形成青年教师统战合力

从一般意义上看,高校统战工作的开展多在党委领导下独立完成,统战工作与高校基层党建、基层学术组织、教务部门、教育教学等之间的交叉融合相对较少,这就导致高校统战工作不仅缺少相应的载体,更直接导致统战工作效果不尽理想。因此,课程思政不仅为高校统战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更能进一步丰富统战工作内容,为高校统战工作适应时代发展赢得新的契机。

坚持课程引领,提升青年教师育人自觉。课程思政与青年教师统战的结合,通过课程建设,实现在课程建设中的联合互动。比如,在课程开发中引入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任课教师的互动,达到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建设中将各民主党派支部建设、学习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实现党派建设与任课教师的互动,达到提升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目的;在集体备课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讨论,实现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互促共进提升育人质量的效果。

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优势,推动开设相关课程。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它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与投入,更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协助、合理保障。在高校诸多职能部门中,与课程建设直接相关的单位即是教务部门。教务部门可以有意识地选取非党员青年教师开设立相关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课程,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在资源上予以优先,在建设中予以协调,通过课程建设推动教师统战工作。学校共青团组织、工会组织可以有选择地组织非中共党员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研讨沙龙、科研沙龙等活动,推动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中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提升。学校人事部门将课程思政与教师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相挂钩,对于主持或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教师优先评奖评优,以此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践行者,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关系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落实。推动其他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需要高校在课程建设中下功夫。新时代,高校应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推动青年教师统战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提升青年教师育人意识、育人能力,使统战工作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同时,应积极研究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新特点、新挑战,把握新形势,应对新变化,树立新思维,探索新方法,齐心协力强化协同发展,共绘高校统战工作新蓝图,共创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