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创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0-01-15夏一璞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肺炎绿色新冠

虽然世界将会面临更加多重的全球性挑战,但是人类仍期盼一个更加团结、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类历史發展的艰辛历程中浇筑着奋斗的汗水、创新的才智、不屈的信念以及包容的互助。奋斗点燃了前进的烛火,创新拉开了发展的序幕,不屈坚定着成长的意志,包容则团结了人类的心灵与行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交织、互相作用,深刻地影响着身处时代大潮中的国家、群体与个人。人类凭借自身的奋斗坚决防治抗击疫情,以创新的精神应对疫情多变诡谲的挑战,以不屈的信念坚定发展前行的脚步,以团结协作来包容矛盾,粘合裂隙。随着各国携手努力和医学科学的创新研发,新冠肺炎疫情终将过去,世界将会面临更加多重的全球性挑战,世界必将期盼一个更加团结、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重申“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历史是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与薪火相传,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代人的责任与传承,这种责任与传承不是各自为战,不是隔岸观火,更不是以邻为壑,而是团结协作,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世界更美好的未来。

互联互通、命运与共是世界发展大势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所以人从本质上说是社会性的动物,而人类社会是在社会生活与社会关系中成长发展并日趋成熟。人与人在交往中成长,国与国在交往中发展。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形成从正面提示我们,互联互通是世界发展的大势,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则从反面警示我们,人类事实上正处于命运休戚与共的航船之中。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引发的世界性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中国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早在2020年1月11日,中国科学家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全球科学家展开药物、疫苗、诊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此后,中国不断与世界共享新冠病毒的科学数据、技术成果与防控经验,搭建“全球冠状病毒组学数据共享与分析系统”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等重要平台。新冠肺炎疫苗是有效防范疫情发展的关键,中国最早参与到新冠疫苗研发之中,并积极与国际组织和各国企业展开科技合作与信息共享,确保疫苗研发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力求实现疫苗使用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可覆盖与可负担。

世界性的挑战与危机在未来须积极防范,却决不能龟缩回避。危机挑战的责任须主动承担,决不能袖手旁观。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命运环环相扣的今天,必须挣脱狭隘的保护主义与零和博弈思维的束缚,光明坦荡地走向世界和平合作的大家庭,抛开分歧,搁置冲突,跨越陷阱,以包容的胸怀面对世界的多姿多彩,尽己所能去保护人类进步的火种与提供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任何妄图从他国困境中捆绑价值、获取利益的行为都将不利于人类社会稳定的前行,任何妄图在他国动荡中转移矛盾、谋求稳定的做法都将最终遭到反噬。

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与历史潮流

经济全球化是任何国家与地区都无法抗拒与回避的历史发展趋势与潮流。所谓的“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无非是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被命运拖着走,而发展的洪流是不会因为逆动的支流而停留与改道。历史有其自身客观的发展规律,不会因为某些国家、某些地区在现阶段力量较为强大而为其意志所转移。无论是回避还是抗拒,世界都不可能退回闭关锁国、彼此孤立的状态中,也更不可能随着某些经济体的意愿人为割裂。

每个国家、地区的贫富差距都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均衡发展,每个经济体的贫困都是世界性贫困的一部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开放包容理念,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增长和分配、技术和就业的关系,坚持保证发展既平衡又充分,力求发展成果公平惠及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而中国精准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创造了中国减贫事业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也被国际社会盛赞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优等生”,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经济全球化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重大助力。

绿色发展与生活方式是人类必需的自我革命

经济的永续发展必须以绿色发展作为前提,绿色代表着生机,是大自然的底色。在绿色发展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保护生态环境就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环保是最普惠的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要求从基本的温饱转变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从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无论是“全面”还是“美好”,都集中体现时代对绿色发展的呼唤。

绿色发展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与价值导向,也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警示“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地球是人类共同且唯一的家园,地球环境的容量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与走向。绿色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破坏的可持续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对以往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绿色发展是对人类解决生态危机迫切诉求的积极回应,是破解人类社会发展困局与难题的有效途径,是新的人民生产生活的增长点,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向好发展的新的支撑点,代表了21世纪全球经济新的主流。中国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 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肺炎绿色新冠
来势汹汹的肺炎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