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冈县不同类型橘园柑橘木虱的种群动态

2020-01-15周小武齐国君

生物安全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佛冈县虫量橘园

周小武, 齐国君

1广东省佛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清远511600;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640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隶属半翅目Hemiptera 木虱总科Psylloidea 扁木虱科Liviidae,是热带及亚热带重要的柑橘害虫。 柑橘木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嫩梢、幼叶和新芽上吸汁为害,导致嫩梢干枯萎缩、新叶畸形,若虫排泄的白色分泌物可引发煤污病,严重影响作物光合作用(黄邦侃,1953; Grafton-cardwell et al.,2013; Hall et al.,2013);而更为重要的是,柑橘木虱可以传播柑橘毁灭性病害——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 HLB)(赵学源等,1979; Bove,2006)。 在我国,柑橘木虱是传播黄龙病病菌唯一的自然媒介昆虫(陈循渊,1986; Capoor et al.,1967; McClean & Oberholzer,1965),其发生分布情况与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控制柑橘木虱是防控柑橘黄龙病传播蔓延的关键(邓明学,2006)。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是砂糖橘种植大县,2002年开始发现柑橘黄龙病零星发生,2010 年柑橘黄龙病大面积暴发成灾,全县砂糖橘种植面积由1.23 万hm2锐减至0.47 万hm2,危害损失逐年加重,且该病尚无有效的根治措施,这给当地柑橘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明确佛冈县沙糖橘柑橘木虱的种群消长动态,有效控制柑橘木虱和柑橘黄龙病的扩散流行,2015—2016 年选择3 种具代表性的橘园(常年失管橘园、常规水肥管理橘园、常规水肥管理及化学防治橘园)进行观察,系统调查佛冈县柑橘木虱的种群消长动态,并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措施对柑橘木虱种群数量的影响,以期为当地柑橘木虱及柑橘黄龙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概况

监测点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凤城村和莲溪村,选择3 种不同管理水平的橘园,橘园内种植的均为砂糖橘,树龄均为10 年左右,其中橘园Ⅰ位于佛冈县石角镇凤城村,种植面积为2.92 hm2,因柑橘黄龙病危害严重,该橘园于2012 年放弃管理,既不防治传病媒介柑橘木虱,也不挖除病树,常年处于失管状态;橘园Ⅱ位于石角镇莲溪村,种植面积为1.73 hm2,由于该橘园内仅有部分植株染病,树势生长渐渐衰弱,化学防治效果不明显,而常规水肥管理后仍有一定的收成,故未完全放弃管理,自2014 年起仅进行常规水肥管理,但不进行化学防治;橘园Ⅲ位于石角镇莲溪村,种植面积为1.24 hm2,为控制柑橘黄龙病危害,保证柑橘产量和收入,每年除了进行常规的水肥管理,还定期进行化学防治。

1.2 柑橘木虱种群消长动态调查

调查时间为2015 年1 月—2016 年12 月,每7 d 调查1 次,每年共计调查52 次。 采用直接取样目测法,每次调查10 株砂糖橘,每株分东、南、西、北、中5 个方位各调查10 个枝梢(梢长20 cm 左右),每株调查50 梢,记录各梢上的柑橘木虱的卵、若虫及成虫数量,以50 梢卵、成虫及若虫合计虫量记为单株虫量(冯贻富等,2013; 叶志勇等,2007)。

1.3 不同处理措施对柑橘木虱种群的影响

根据调查的柑橘木虱种群动态变化,将2015年7 月中旬—10 月上旬、2016 年6 月中旬—9 月下旬定为柑橘木虱种群发生高峰期,以高峰期平均虫量、高峰日虫量、全年累计虫量为指标,对比分析常年失管、常规水肥管理、常规水肥管理及化学防治橘园措施对柑橘木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利用SPSS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进行数据分析,不同处理间采用Turkey 方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5 年佛冈县柑橘木虱的种群消长动态

2015 年的调查结果(图1)表明,1—2 月柑橘木虱在砂糖橘园未见发生;3 月上旬起零星可见部分卵、若虫及成虫,种群数量较低;4—5 月随着砂糖橘嫩梢增多,柑橘木虱种群数量开始上升,但由于持续降雨影响了种群增长,柑橘木虱种群数量增长不明显;6 月随着柑橘木虱大量产卵及孵化,其种群数量迅速增长;7 月中旬柑橘木虱进入种群发生高峰期,卵、若虫及成虫种群数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种群高峰期一直持续到10 月初,8 月下旬柑橘木虱种群数量达到全年最高峰;10—11 月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柑橘木虱的种群数量也逐渐下降,卵量急剧下降;12 月柑橘木虱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仅零星可见少量卵及若虫。

2.2 2016 年佛冈县柑橘木虱的种群消长动态

2016 年的调查结果(图2)表明,1—3 月柑橘木虱在砂糖橘橘园发生较轻,仅零星可见部分卵、若虫;4—5 月随着砂糖橘嫩梢增多,柑橘木虱种群数量开始上升,但增长较为缓慢;6 月随着柑橘木虱大量产卵及孵化,其种群数量迅速增长,6 月中旬进入种群发生高峰期,卵、若虫及成虫种群数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种群高峰期一直持续到9 月底;10月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柑橘木虱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卵量急剧下降;11—12 月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仅零星可见少量卵及若虫。

图1 2015 年佛冈县不同类型橘园柑橘木虱的种群消长动态Fig.1 Population dynamics of D. citri i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itrus orchards of Fogang County in 2015

图2 2016 年佛冈县不同类型橘园柑橘木虱的种群消长动态Fig.2 Population dynamics of D. citri i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itrus orchards of Fogang County in 2016

2.3 不同管理措施对柑橘木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对比不同管理措施下柑橘木虱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2015、2016 年3 种不同类型橘园内柑橘木虱的种群消长动态基本一致,2015 年柑橘木虱种群发生数量明显高于2016 年,3 种不同类型橘园内柑橘木虱种群发生数量也存在差别,常年失管橘园柑橘木虱种群发生数量最高,略高于常规水肥管理橘园,而常规水肥管理及化学防治橘园柑橘木虱的种群发生数量最低(图1、图2)。

对比不同管理措施下柑橘木虱高峰期、高峰日及全年平均虫量结果表明,2015 年常年失管橘园柑橘木虱的高峰期虫量、高峰日虫量及全年平均虫量分别为131.07、215.30、49.83 头·株-1,高于常规水肥管理橘园的93.86、182.80、35.72 头·株-1,显著高于常规水肥管理及化学防治橘园的42.73、76.10、14.05 头·株-1;2016 年常年失管橘园柑橘木虱的高峰期虫量、高峰日虫量及全年平均虫量分别为44.89、67.80、18.31 头·株-1,高于常规水肥管理橘园的35.88、55.70、14.57 头·株-1,显著高于常规水肥管理及化学防治橘园的6. 79、18. 50、2. 92头·株-1(表1)。 可见,无论是高峰期、高峰日还是全年平均虫量,常年失管橘园均为最高,常规水肥管理橘园次之,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常规水肥管理及化学防治橘园。

表1 2015、2016 年佛冈县不同管理措施下柑橘木虱的种群数量Table 1 Population size of D. citri under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in Fogang County in 2015 and 2016

3 讨论与结论

柑橘黄龙病是全球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近年来在佛冈县的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危害损失呈逐年加重趋势,且该病尚无有效的根治措施(桑文等,2018; 宋晓兵等,2016; Boina &Bloomquist,2015),这给当地柑橘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该病的传播介体是柑橘木虱(陈循渊,1986; 宋杨和罗育发,2017; Capoor et al.,1967;Hall et al.,2013),其发生分布情况与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程保平等,2017; 邓明学等,2009; 赵学源等,1979),控制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是防控柑橘黄龙病传播蔓延的有效措施之一(邓明学,2006; Grafton-cardwell et al.,2013)。

本研究通过2015、2016 年系统调查,明确了广东省佛冈县不同类型砂糖橘园的柑橘木虱种群消长动态,其与春梢、夏梢、秋梢等生长期关系较为密切,随着春梢萌发生长,柑橘木虱种群数量开始增长,夏梢和秋梢的生长期正值柑橘木虱种群发生高峰期,10 月之后柑橘木虱种群消退,维持在较低水平。 佛冈县柑橘木虱种群的季节性消长动态与乐昌、广州、阳春等地区的基本相似(张林锋等,2012;程保平等,2016),但种群发生高峰时间及发生量稍有差异,这可能是柑橘嫩梢期生长变化、种群基数、果园管理措施及天气条件等因素所致(冯贻富等,2013; 许长藩等,1992; Hall et al.,2013)。

本研究还对比分析了不同管理措施对柑橘木虱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常年失管橘园柑橘木虱的种群数量略高于常规水肥管理橘园,显著高于常规水肥管理及化学防治橘园。 常年失管橘园由于缺少水肥管理,也不进行化学防治,柑橘树势较弱,利于柑橘木虱种群生长繁殖,其种群数量最高,这与程保平等(2016)的调查结果吻合;常规水肥管理橘园的管理也较为粗放,缺少化学防治措施控制柑橘木虱种群,柑橘木虱的发生也较为严重,其种群数量略低于常年失管橘园;而常规水肥管理及化学防治橘园由于采取了化学防治措施,显著控制了柑橘木虱的种群数量,其种群发生数量最低(宋晓兵等,2015)。 这说明常规水肥管理有利于柑橘植株健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柑橘木虱的危害及发生数量,但与失管橘园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化学防治显著控制了柑橘木虱的种群数量,2016 年在春梢和夏梢发梢期防治后,橘园内柑橘木虱种群数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由此可见,适期的化学防治对柑橘木虱的控制作用较为明显(Boina &Bloomquist,2015)。

本研究还发现,近年来佛冈县由于柑橘黄龙病的肆虐蔓延,砂糖橘的种植面积锐减,但也有部分农户抱着侥幸心理不愿砍掉发病植株,并逐渐形成了大量的失管橘园。 失管橘园内既不防治柑橘木虱,也不砍除病株,且缺乏常规的水肥管理措施,柑橘树势较弱,抽梢次数层次不齐,抽梢时间较长,这十分有利于柑橘木虱的种群生长繁殖(程保平等,2016)。 本研究发现,失管橘园内柑橘木虱的种群数量较大,高峰日单株虫量可达到215.30 头,柑橘黄龙病的发病危害十分严重。 程保平等(2016)调查也发现,广州、阳春等地区失管果园的柑橘黄龙病发病率在82%~100%,且存在大量携带病菌的柑橘木虱。 可见,失管果园已成为柑橘木虱传播扩散的一个重要源头(江宏燕等,2018),及时清理失管果园对控制柑橘木虱和柑橘黄龙病传播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佛冈县虫量橘园
线香蕉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丰收的橘园
橘园生草栽培的生态学效应
春天来了
橘园杂草的绿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