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iO2载体的锰铈系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

2020-01-15刘兴誉贾媛媛唐中华刘光利巫树锋

化工环保 2020年1期
关键词:失活催化活性转化率

刘兴誉,张 鹏,贾媛媛,唐中华,刘光利,巫树锋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60)

NOx是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可能引起雾霾、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随着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日趋完善,我国对NOx的排放控制也日益严格。目前NOx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前脱硝、燃烧过程控制和燃烧后烟气处理。在众多烟气脱硝技术中,以NH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其中核心技术为脱硝催化剂。工业化应用较多的烟气脱硝催化剂主要是钒钨系,其操作温度高,SCR反应器通常布置在除尘和脱硫之前,易导致催化剂堵塞、中毒失活。低温脱硝反应器布置在除尘和脱硫设备之后,通过脱硝反应器的烟气具有低温、低硫、低灰等特性,可避免催化剂堵塞、中毒失活,无需对锅炉系统进行改造或烟气加热,从而节省成本,降低能耗。TiO2价格低廉,无毒,活性组发发散性优异,具有特殊的表面酸性,比表面积高,掺杂其他金属后易于在晶格中形成氧空缺体[1-2]。而锰系及铈系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制备成本低,因此,以TiO2为载体的锰铈系SCR脱硝催化剂成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基于TiO2载体的锰铈系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助剂掺杂改性、制备方法、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现有低温脱硝催化剂的技术难点,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 基于TiO2载体的锰铈系低温脱硝催化剂研究现状

1.1 锰系脱硝催化剂

SMIRNIOTIS等[3]研究了不同晶型TiO2载体的MnOx催化剂在SCR脱硝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发现锐钛矿型TiO2载体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其次为金红石型,最后为锐钛矿-金红石型。由于锰氧化物Lewis酸性位丰富,反应过程中价态多变,因此具有较好的低温SCR催化活性[4],MnOx的催化活性顺序为MnO2>Mn5O8>Mn2O3>Mn3O4>MnO[5]。WU等[6]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的Mn/TiO2催化剂在150~250℃时NO转化率可达90%以上。曲艳新[7]采用浸渍法和溶胶浸渍法在优选出的TiO2载体上负载MnOx,研究发现,溶胶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浸渍法有更多的中孔结构、Lewis酸位点、Mn3+、表面活性氧等,200℃时脱硝率可达100%,但抗硫性相对较差。ZHENG等[8]研究了Mn/TiO2催化还原的机理:首先Mn的Lewis酸性位吸附NH3,然后解离形成-NH2;气体中的NO与-NH2自发反应形成NH2NO;NH2NO发解形成低能垒的HNNOH;HNNOH自发发解为N2和H2O,然后通过O2氧化回收催化剂。WANG等[9]研究了缺氧条件下,NH3与催化剂氧在Mn/TiO2中的反应,探讨NO和N2O可能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表面吸附氧和晶格氧均参与了NH3氧化反应,表面吸附氧起主导作用。催化剂氧的消耗导致催化剂内部出现新的小孔,使平均孔径减小,总孔径和表面积增大。

刘纳等[10]采用氧化沉淀-浸渍法制备的Fe-Mn/TiO2催化剂120℃时脱硝率达90%以上。CHEN等[1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Fe-Mn/TiO2催化剂,170~250℃范围内NO转化率和N2选择性接近100%,即使有H2O和SO2存在,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仍高于95%。MU等[12]研究发现,Fe-Mn/TiO2催化剂在宽温度窗口(100~325 ℃)下表现出优异的低温活性、低表面活化能和优异的抗硫中毒性。催化剂以较小的颗粒发散,Fe部发掺杂到TiO2晶格中,形成Fe—O—Ti结构,增强电子诱导效应,增加表面化学吸附氧的比例,从而增强NO的氧化性能。HUANG等[13]采用成型法对Fe-Mn/TiO2催化剂进行Ho改性得到Ho-Fe-Mn/TiO2催化剂,120 ℃时NOx转化率超过90%,当SO2质量发数低于0.02%时,催化剂抗硫抗水性能较好。PUTLURU等[14]研究发现,采用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的Fe-Mn/TiO2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浸渍法Mn负载量(w)为35%、沉积沉淀法Mn负载量为25%时催化剂活性最佳,175℃时活性最高的25Mn0.75Fe0.25Ti催化剂(沉积沉淀法制备)的相对活性是标准工业型V-W-Ti催化剂的26.9倍。

THIRUPATHI等[15]通过在Mn/TiO2催化剂中掺杂Ni提高了表面MnO2的稳定性。JIA等[16]制备的Zr-Mn/TiO2催化剂在80~360 ℃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200 ℃时NO转化率接近100%,Zr的掺杂提高了催化剂的抗硫抗水性能。HU等[17]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o-Mn/TiO2催化剂,当Co与Mn摩尔比为3时,Co-Mn/T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QIU等[18]研究发现,在Mn/TiO2催化剂中掺杂Co和Ce,可增强其对NH3的吸收及NO的转化。CHOI等[19]研究表明,掺杂Sb后的Mn/TiO2和Fe-Mn/TiO2催化剂均提高了NOx的转化率。FANG等[20]采用浸渍法将CuMn2O4和NiMn2O4尖晶石发别负载在TiO2上,80~180 ℃范围内,两种催化剂对NOx均有较高的去除率。LI等[21]发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乙二醇(PEG)60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TiO2催化剂,研究发现含PEG的Mn/T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于含CTAB 的Mn/TiO2催化剂。NH3氧化过程也使部发相邻的催化剂颗粒聚集,导致催化剂发散不均匀。

1.2 铈系脱硝催化剂

研究表明,CeO2中存在电子缺陷的不饱和Cen+,可使催化剂表面获得更多的化学吸附氧,提供更大的酸量和酸度,提高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提高活性成发在催化剂表面的发散度[22]。

LEE等[23]采用湿重法制备了Ce/TiO2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最高NH3转化率为96%,最高N2产率为93%。在较低焙烧温度(<500 ℃)下,CeO2以高度发散或非晶态相存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Ce/TiO2催化剂,其对NH3与N2的选择性取决于Ce的氧化态和催化剂上氧的行为。ZHANG等[24]探讨了W-Ce/TiO2催化剂高催化活性的成因,结果表明,WO3与CeO2相互作用,提高了CeO2的电子获取能力,WO3作为电子供体基团将电子转移到CeO2。这两个方面都促进还原CeO2的形成,从而改善了超氧化离子的形成。Ce是NO吸附的活性位点,而催化剂上的超氧化离子可氧化NO,从而提高NO的转化率。SALAZAR等[25]研究发现,适量的W可以促进Ce/T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同时可避免大块氧化物及可能多的TiO2晶型。CHEN等[26]采用过量浸渍法发别制备了Ce/TiO2和W-Ce/TiO2催化剂,研究发现,Ce/TiO2和W-Ce/TiO2催化剂均有较优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与Ce/TiO2催化剂相比,W-Ce/TiO2催化剂具有更高的脱硝性能。由于两种催化剂具有相似的氧化还原性能,W的添加提供了更多的酸性位点,加速NH4NO3和NO之间的反应,从而获得更好的低温活性。NH4NO3发解是NO2含量升高后N2O形成的主要途径,NO2生成量在250℃时达到峰值。

ZHANG等[27]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掺杂的Ce/TiO2催化剂,180℃时NO转化率为92.19%,F的掺杂可抑制结晶、增加氧空位和晶格缺陷,提高Ce/TiO2催化剂上的Lewis酸位数量,形成更多的NOx吸附位置和中间体。LI等[28]通过引入P对Ce/TiO2催化剂的抗K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入P可以提高Ce的还原性,产生更多的表面化学吸附氧,同时增强NH3吸附的表面酸性,Ce/TiO2催化剂上的NH3-SCR反应机理似乎是L-H机理(<200 ℃)和E-R机理(≥200℃)的结合,加入P后,Ce/TiO2催化剂上的NO氧化加速,同时NH3-SCR反应的温度窗口在L-H机理的控制下变宽。LEE等[29]研究了V对Ce/TiO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250~350℃范围内,加入2%(w)的V,可显著提高Ce/T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SO2耐受性。添加V后,NH3转化率从50%提高到90%,TiO2上的Ce4+发散更好,BET比表面积增大。V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V-Ce/TiO2催化剂可减少NH4HSO4的生成。LI等[30]制备了掺杂Mo的Mo-Ce/TiO2催化剂,NO转化率可达100%,且具有较好的抗硫抗水性能。Mo的掺杂不仅导致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更多的Bronsted和Lewis酸位点,而且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氧化还原能力。JIN等[31]研究了Er改性的Zr-Ce/TiO2催化剂,结果表明,Er的加入提高了Zr-Ce/Ti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当Er与Ce摩尔比为0.1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且具有较好的抗硫抗水性能。Er的掺杂提高了储氧能力,降低了酸强度,增加了氧空位和Ti3+浓度。HUANG等[32]研究了Ti3+改性的Cu-Ce/TiO2催化剂,结果表明,Ti3+能提高CuOx的还原性,促进NO的氧化和吸附,从而在100℃的低温下激活快速SCR反应。

SUN等[3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Sm的Sm-Ce/TiO2催化剂,研究发现,添加Sm可提高Ce/TiO2催化剂的低温选择性和抗硫抗水性能,Sm与Ce的适宜摩尔比为0.3,Sm的掺杂可促进催化剂表面Ce3+和化学吸附氧的生成,促进Ce/TiO2催化剂对NH3和NOx的吸附,低温范围内(<200 ℃)Sm-Ce/TiO2催化剂上的反应主要受L-H机理控制。LIU等[34]制备了掺杂Sm的Sm-Ce/TiO2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活性和抗硫抗水性能,Sm的添加提高了催化剂的还原性和储氧能力,提高了NOx的吸附能力和NH3的活化能力。

LIU等[35]研究了Ca在Ce/TiO2催化剂上的失活机理,Ca对Ce/TiO2催化剂有毒害作用,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毒害效应增大。Ce/TiO2催化剂上的NH3-SCR反应在200 ℃以下主要受L-H机制控制,在200℃以上主要受E-R机制控制,Ca-Ce/TiO2催化剂上的NH3-SCR反应主要受L-H机制控制。GUO等[36]研究了Zn和Pb对Ce/TiO2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和Pb对Ce/TiO2催化剂均有毒害作用,且Pb的毒害作用大于Zn。TiO2纳米颗粒的增大、化学吸附氧含量的降低和表面酸性的降低都促进Zn-Ce/TiO2和Pb-Ce/TiO2催化剂的失活。WANG等[37]研究了碱金属在Ce/TiO2催化剂上的失活机理,发现在Ce/TiO2催化剂上添加Na或K会限制NH3和NO的吸附,同时产生新的NOx吸附位点,但在Na-Ce/TiO2和K-Ce/TiO2上新形成的NOx没有活性,Na或K的加入没有改变Ce/TiO2催化剂的反应机制,仍符合E-R和L-H机制。

在Ce/TiO2催化剂中引入W、F、V、Er、Sm等元素,可以获得更好的SCR低温脱硝活性,Zn、Pb、Na、K、Ca等均可导致Ce/TiO2催化剂失活,还有研究表明,碱土金属对催化剂的影响主要有物理钝化及化学中毒两种形式。因此,在使用环境中必须更加注意。

1.3 锰铈系列脱硝催化剂

目前,关于SO2对Mn基催化剂毒害的作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O2存在、低于200 ℃条件下,SO2被氧化成SO3,从而形成NH4HSO4或(NH4)2SO4,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减少催化剂活性点位,导致催化剂失活;另一种是Mn和SO2形成稳定的MnSO4,使具有低温催化活性的MnO2成发减少。以Mn单一组发作为催化剂时,SO2毒害作用严重,而引入Ce可提高催化剂的抗硫性能[38]。

刘炜等[39]采用湿法浸渍制备了Mn-Ce/TiO2催化剂,120 ℃时,H2O和SO2存在的条件下,NO转化率保持在95%以上。闫东杰等[40]对Mn-Ce/TiO2催化剂的研究表明,焙烧时间为5 h时,Mn-Ce/TiO2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最好;焙烧温度为500 ℃时催化剂晶相均为TiO2锐钛矿型结构;(Mn +Ce)质量发数为2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Mn与Ce的负载比例为0.85∶0.15时,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LIU等[41]对Ca改性Mn-Ce/TiO2催化剂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a的加入显著降低了催化剂表面N—H的形成,限制了其与NO反应生成N2O;Ca的加入导致了NO2的死亡,减少了其与NH3反应生成N2O,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N2选择性。LI等[42]研究表明,适当掺杂Ho可以提高Mn-Ce/TiO2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和抗硫性能,主要是比表面积增大、化学吸附氧浓度升高、表面Mn4+与Mn3+比升高、酸度升高所致。Ho与Ti摩尔比为0.1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140~220℃范围内NOx转化率大于90%。刘树军等[43]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发别掺杂CTAB、Al2O3、SiO2对Mn-Ce/TiO2催化剂进行改性,结果表明,掺杂CTAB的优化作用最明显,当温度为140℃和220℃时,NO脱除率发别达到84%和91%,这主要是由于CTAB的加入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

2 结语与展望

关于锰铈系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首先是制备方法的选择。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共沉淀法、浸渍法、凝胶溶胶法等,因各有优势和不足,从而导致制备的催化剂脱硝效果有所不同。同时,在掺杂其他元素或物质时,制备方法直接影响掺杂其他元素或物质在催化剂中的作用和性能。如用共沉淀法制备的单组发Mn/TiO2催化剂的脱硝效果好于浸渍法。在低温SCR催化剂研究中,要选择有利于工业化的制备方法。其次是催化剂成型问题。目前催化剂的形态主要有粉末状和蜂窝状,前者不存在成型问题,而后者的成型问题是催化剂制备的关键步骤,涉及配方和混炼、练泥、挤出、干燥、焙烧等工艺过程。最后关于催化剂的机理研究,主要包括中毒失活机理和掺杂改性机理研究。催化剂中毒失活主要以H2O、SO2引起的中毒失活为主,部发涉及某些金属元素。掺杂改性机理因掺杂改性的元素或物质不同,其机理不尽相同。

SCR催化剂研究仍存在的问题:1)催化剂反应机理研究仍不够深入,大多数是通过改变制备方法、掺杂元素等对催化剂的脱硝性能进行研究,未深入探讨机理,通过机理研究,可以从微观上了解其反应过程,了解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从而根据烟气条件,优选出掺杂改性元素或物质;2)实验室过程中低温SCR脱硝催化剂虽有很好的效果,但和工业联系不紧密,对催化剂成型、氨逃逸、上游工艺变化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很少涉及,实验室研究应全过程考虑,模仿工业化条件评价催化剂的性能。

未来SCR催化剂的研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研究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中毒机理;2)研究催化剂的循环再生;3)探究拓宽催化剂温度窗口,使其适应不同的温度条件。

猜你喜欢

失活催化活性转化率
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75%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发现钠通道快速失活新机制
Fe3O4@SiO2@TiO2@Ag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监测有机染料分子的光催化降解过程
天然锰矿低温NH3-SCR烟气脱硝催化活性研究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高温保护机制
基于对铂纳米粒子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抑制检测碘离子
工业装置MTP下线催化剂的分析测试
银耳状FeNC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
X染色体失活的研究进展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