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雨灌溉与高效节水技术相结合在崖底村的应用

2020-01-15冯丹丹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灌溉工程运城市田间

冯丹丹

(山西省运城市水务局,山西 运城 044000)

1 山丘区农业灌溉现状及存在问题

地处偏远地带的山丘区地区,由于其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发展农业灌溉十分困难。主要存在水源缺乏、地块凌乱、大小不一、平整度较差等突出问题,耕地普遍缺乏灌溉条件,完全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且种植结构单一,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十分缓慢,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大多属于贫困或十分贫困地区。因此,大力发展集雨节水灌溉是解决贫困山区缺水问题及改变其落后面貌的一个根本途径。

2 山丘区发展集雨节水灌溉的技术可行性

一个集雨节水灌溉工程要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有一定量的天然降水,有比较高效的集雨下垫面,有可以引、蓄雨水的工程措施,有配套的田间节水工程。对运城地区而言,其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2.1 降水量

运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0-550mm,但大多集中在6-9月份,几乎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二以上,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集中期与作物生育期严重错位。主要表现在:春季干旱缺水,作物得不到适时灌溉,减产严重,甚至干枯致死;而夏季量大雨急,雨水不能被作物完全利用,致使多余之水白白流走,不但造成了一定的水土流失,而且浪费了十分宝贵的水资源。而发展集雨灌溉则可以充分蓄集丰水季节之余水,灌溉干旱季节之农田,如再配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则可达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但可抵御自然旱灾,而且可增产增收,实为干旱缺水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初步计算,仅6-9月份亩降水量即可达到200m3-240m3左右,如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加以利用,则可为作物缺水季节提供宝贵的灌溉水资源。

2.2 集雨场

山丘区的特点是农民居住地比较分散,交通不便。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村通油路以及村内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所有这些都为大力发展集雨节水灌溉创造了十分优越的先决条件。

2.3 引蓄工程

引蓄工程完全可通过国家投资建设或群众自发建设来实现。山丘区,由于地形复杂多变,地块分布散乱,故引蓄工程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其技术含量也不太高,群众完全可以自行建设完成。

2.4 田间节水灌溉工程

田间节水灌溉工程与引蓄工程相同,亦可通过国家投资建设或群众自发建设来实现。但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含量较高,需要在市县专业技术让人员的指导下完成。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一年之中降雨集中的季节对雨水加以利用,并通过这些高效的集雨场地,辅以一定的引水和集蓄水工程设施,则可获得宝贵的天然水资源,然后将其加以储存,在作物最为缺水的生育阶段结合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灌溉,则可极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1-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山丘区大力发展集雨高效节水灌溉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完全可行。

3 山丘区发展集雨节水灌溉技术的效益分析

发展集雨技术灌溉技术既要在技术上可行,也要在经济上可行,只有技术、经济均可行,方具备大力发展的前提。以下以运城市平陆县坡底乡崖底村一典型集雨节水灌溉工程为例,来详细分析其经济上的可行性。

崖底村位于平陆县东,距县城41km,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山村。辖于坡底乡,11个居民组,26个自然庄,430户,1170口人。该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水资源极度贫乏,虽有耕地面积278.7hm2,但均位于山坡沟岭之上,全部为梯田旱地,无任何灌溉条件可言。该村主导产业为小麦、花椒,其中花椒种植面积53.3hm2。由于农业纯粹为靠天吃饭,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为切实解决山区雨养农业区的农业灌溉问题,为山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结合所要灌溉的作物,经综合分析,最终选择了发展涌泉灌节水灌溉技术。

2017年,国家投资10万元在该村南、村西兴建了2个容积分别为300m3和150m3的集雨蓄水池,2018年又投资5万元兴建了5.33hm2的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主要灌溉作物为花椒。

工程建成后,据实际灌水情况,原采用管灌技术亩次灌水量约60m3,两个蓄水池所蓄水量450m3仅可灌溉农田面积约0.5hm2,按而采用涌泉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按每棵树每次灌水100L、每亩栽植树木50-60颗计,亩次灌水仅需5-6m3,其灌溉面积可达约5.33hm2,扩浇面积是原来的10倍还多。由于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表土不板结,且能够对作物实施适时适量灌溉,为作物创造了一个十分良好的生长环境,不但提高了作物产量,而且提高了作物产品的品质,产品的商业价值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据调查,该村收获后的花椒产量提高了约27%,品质也有了很大提高,经初步计算,亩均纯收入约增加1890元,年纯收入可达7000元,一年即可回收所投入的建设资金。

崖底村为一移民村,其村址紧邻坡底乡政府所在地。经计算,该区域依靠硬化后的道路、广场以及屋顶集雨场,每年可集蓄雨水量达2万余m3,如按以上典型工程效益推算,可灌溉面积近266.7hm2,基本实现该村土地全部面积的灌溉化,其效益十分巨大。实践证明,这一“集雨设施+高效节水技术+高效益经济作物”的黄金组合,不失为山丘区地区发展农业灌溉、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脱贫致富的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4 结 语

运城市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水利大市,但却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致使降雨与主要农作物生长期的严重错位,大量水资源白白流失掉,多年来旱作地区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一直困绕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崖底村发展集雨节水灌溉的典型工程事例可以看出,如能在作物能生长的关键需水期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旱地即可变水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可以预见,如能在全市的山丘区大力发展该项集雨节水灌溉技术,运城市的农业经济发展必将会再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也必将会成为未来全省的粮、棉、果、蔬等作物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

猜你喜欢

灌溉工程运城市田间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田间地头“惠”果农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运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研究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中国再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