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贸易风险的规避和跨境贸易的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2020-01-15

中国食用菌 2019年12期
关键词:食用菌国际贸易跨境

张 婕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3)

我国在食用菌产业上有绝对的国际竞争力,利用可获取的数据可以发现,食用菌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TCI)在2001 到2016 年期间均保持在0.99 左右,过去20 年,食用菌国际贸易竞争力稳步提升。2000 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额仅为4.4 亿多美元,而在2018 年出口额翻了10 倍多,加入WTO 之前,出口品种仅有15 个,而在2013 年就高达30 多个[1]。当前,我国的食用菌的贸易额占全球市场一半以上,但是同时受到的贸易壁垒和贸易风险的冲击也日益增大[2]。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用菌企业明显缺乏竞争力。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之下,规避食用菌贸易风险,发展跨境贸易创新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风险分析

1.1 技术性壁垒风险

技术性壁垒是我国食用菌出口的最大贸易风险,比如日本的食用菌技术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冲击巨大。整理2005 年到2014 年的数据发现,日本检测出我国食用菌出口检出农药杀虫剂、二氧化硫超标分别为76 例和21 例,经过放射线辐射、成分不合格、重金属和腐烂等各4 例、7 例和2 例[3]。 欧盟检出重金属、杂菌、异物、放射性过高、其他含量超标各8 例、9 例、9 例、2 例、11 例。美国检出腐烂物质、加工不卫生、信息不全、杀虫剂、产品品质不合格各210 例、5 例、32 例、8 例、10 例,10年间TBT、SPS 通报高达414 例[3]。其中日本的《食品卫生法》、《肯定列表制度》对农残残留的标准要求非常高,美国对食用菌卫生状况的要求标准和我国差异极大,欧美食用菌重金属残留标准不区分干湿食用菌。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食用菌在国际标准、包装标识、绿色检疫制度上的缺失。

1.2 竞争风险

由于欧美食用菌产业内部竞争力差异明显,因为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全球食用菌五大生产国中国、意大利、美国、荷兰及波兰的产量分别为72%、 6%、4%、3% 和2%[4],中国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在贸易单价上我国处于10 大出口国的末端,见表1。尽管我国品种丰富,但是欧美消费食用菌种类比较单一,双孢菇备受青睐,比如2017年美国市场鲜菇比例上涨到90%,导致我国食用菌出口在高端市场受阻。而相比之下意大利市场增长迅速,单价从2006 年的6.73 美元上涨到2017 年的17.81 美元[5]。

表1 2006 年~2017 年世界食用菌主要生产国出口单价Tab.1 Export unit price of major edible fungus produc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rom 2006 to 2017

1.3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存在于食用菌国际贸易全部环节当中,不同的出口国家有不同的法律壁垒,导致食用菌生产不仅要适应市场需求,也要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在食用菌出口贸易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食用菌企业违法出口国规定的外部风险和法律法规所在监管风险,具体来说包括,公司员工不当操作造成的法律风险、合同风险、侵权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劳动合同风险等。

1.4 质量风险

质量安全是我国食用菌出口风险的根本原因。我国食用菌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后,食用菌质量安全评价、监督、标准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食用菌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执行机制不严格,食用菌检测机构没有深入到栽培基地和加工企业。缺失质量管理意识,原本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程度低,质量管理标准执行不严格,没有发达的销售系统。加之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对HACCP 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意愿不强。绿色发展意识较差,农户由于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所限,对于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缺乏了解。

1.5 国际市场风险

贸易保护主义也是一个潜在风险,这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动荡所致。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发起贸易战,不仅采用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措施打击我国的国际贸易,减少我国食用菌产品对本国的产业冲击。美国、日本、欧盟占我国食用菌出口的70%,由于我国企业缺乏认证意识,发达国家在产品检疫、劳工标准、绿色标准等方面设置技术性壁垒,导致巨大的贸易风险。

2 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风险的根源和规避

2.1 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风险的根源

2.1.1 食用菌标准法律体系和国际不接轨

我国尚未建立和国际接轨的食用菌生产标准化体系,对出口国法律法规不熟悉,以农药残留标准为例。

表2 我国与国际食用菌残留标准比较表Tab.2 Comparison table of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edible fungus residue standards

根据表2 所示,国外栽培和野生食用菌的标准分类明确,我国还没有建立此类完善的标准。同时涉及的限量指标较少,农药残留标准限量不足[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适用于食用菌的只有21 项,但是相比之下,欧盟有470 项,日本有三类共711 项[7]。有些农户甚至还明确使用国家禁止的“滴滴涕”和“六六六”,敌敌畏等农药使用上也存在超标现象。抽样调查也证明了这点,江雪飞[8]的检测的显示,尽管全部满足我国标准,但是样品中有27.27%超过日本标准。陈彦凤[9]使用气相色谱法对批发和零售市场干制食用菌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检出率为21.7%,农贸市场残留率偏高。这些负面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声誉[6]。

2.1.2 食用菌生产源头受到污染

研究显示,我国食用菌产业仍然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栽培,方式简单,原材料要求不高,一些地区反季节生产食用菌,比如,地栽菇技术的推广使得食用菌受到土壤农村农残的污染更加严重。研究表明,环境污染越严重的地域,食用菌污染越严重,农林废弃物,农药、土壤酸碱度、伴生植物、汽车尾气、大气浮尘、工业废气、生活废弃物等污染也会影响食用菌质量。调查表明,近年来山林生长的野生菌农残和重金属污染更为严重。

2.1.3 食用菌规模化生产水平低

我国与欧美相比规模化程度不足,以小作坊生产模式为主,缺乏质量管理的加工设备和环境,食用菌产品受到微生物侵害造成的污染。工艺设备的落后造成烘干缓慢,烘干过程许多地方以煤为燃料,造成SO2超标,还有一些地区为防止颜色发生褐变使用Na2SO3美化成色[10]。技术方面存在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不当,在食用菌加工、包装和运输环节中的操作不当导致的污染。

2.1.4 流通环节检测执行不力

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和人员,物流环节保险手段落后,仓储设施不足,物流环节损耗率高,再次污染几率大。文创增值产业方面发展不足,尤其是在大健康产业和食用菌文化创意产业上,没有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比如对食用菌保健品的管理缺乏标准,造成市场鱼龙混杂,出口质量得不到保障。

2.2 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风险的规避

要规避食用菌贸易风险,首先要深入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对食用菌产业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卫生安全标准、质量认证标准,将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和品牌质量融入供应链体系中,以绿色标准来提升食用菌的非价格竞争力。

其次,要克服法律和贸易壁垒,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竞争力。以冷鲜菇为例,我国冷鲜菇市场主要集中于日本,在20 年前,比例高达90%以上[11],但是日本出台的肯定列表制度给冷鲜菇造成了严重的打击。针对这种情况,就要从环境保护和生产质量标准的提升入手,从根本上规避贸易风险。比如针对日本的绿色壁垒,完善我国食用菌的绿色生产、绿色标志、绿色包装、绿色补贴等。

最后,强化质量管理,食用菌供应链环节复杂,体系庞大,涉及主体众多,要从原料培养到餐桌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贯穿栽培业、食品加工业到服务业的全过程,强化食用菌保鲜技术,确保每一环节的质量都可以追溯,促进食用菌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

3 食用菌跨境贸易发展模式的创新

3.1 建立食用菌电商跨境模式创新

食用菌从业者要改变过去传统国际贸易思维,建立“互联网+”和电商跨境营销的创新思维。以互联网平台技术推动食用菌生产的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依托阿里、京东等平台,建设好全国食用菌产销数据库,创新产品模式,发展田园直购、产品认筹、网络定制等。以平台模式推动食用菌跨境贸易的发展,创新食用菌跨境电商物流的新模式,利用跨境电商改变传统外贸发展格局,推动食用菌的生产、 贸易、 金融、 物流、 服务一体化的集约模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食用菌贸易价格的透明,提高流通效率。

我国食用菌产业从2002 年加入WTO 以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净出口态势,这说明国际贸易体系对我国的食用菌出口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如表3所示。因此,要依托“一带一路”开展战略,继续在政策和战略上进行创新,加快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坚决抵制和打击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上推动食用菌贸易便利化,改善边境程序,减少食用菌贸易成本。要建立出口国贸易壁垒的风险化解机制,有效规避技术壁垒,尤其是要突破绿色壁垒的影响。

表3 2000 年~2017 年中国食用菌进出口额和增长率Tab.3 Chinese edible mushroom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and growth rate from 2000 to 2017

3.2 食用菌跨境贸易模式创新

打造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食用菌商品购物街、免税商城,创新边境贸易结算便利服务,完善配套产业政策,创新食用菌跨境贸易和落地加工的新模式,以通关便利化,强化食用菌互市场贸易,推动食用菌落地加工合法化,贸易成本最低化,打造食用菌生态跨境旅游服务,推出食用菌庄园自驾游等项目,促进贸易伙伴的联合旅游服务,推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创新食用菌“跨境贸易+金融”的新模式,解决货币兑换困难,推动规范的结算管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创造电子支付手段,给食用菌跨境贸易带来便利。

4 结论

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的风险主要由于两个原因所致,一是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保护本国食用菌产业不受到低价产品的冲击,二是食用菌产品质量不符合发达国家标准,过度依靠低价竞争优势,在国际上产品质量和相关标准难以受到认可。要规避这些风险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建立和国际接轨的食用菌标准体系,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断推动跨境贸易发展模式的创新。

猜你喜欢

食用菌国际贸易跨境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