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14□熊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10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河道体制

□熊 奔

(南昌市南隔堤堤防工程管理处)

1 河道管理

河道管理可以应用行政方式,合理的利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保障河流的稳定功能,强化河流的净水能力,使河水一直保持在合理的水位范围之内,提高河流治理过程中的整体效益,有效改善河流的水质。

2 河道管理体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河道管理不及时

河道管理体制运行过程当中,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河道管理存在着延时,地区的水文情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河流交错纵横,河道在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从现阶段的河道管理体制来看,相关的体制制度存在着延时性,河道管理措施有待优化。由于治理的延时性导致河道治理工作的效率下降,许多河道已经呈现出了灾害的趋势。水文管理部门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工作效率会大幅度降低,严重影响了河道治理的质量和效率。河道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相关部门的体系系统延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河道管理的效率,影响了局部地区河道的运行和管理。

2.2 运行体制不合理

河道治理机制能够体现出管理者的思想和管理水平,在贯彻落实相应的工作内容时,需要较高的效率和质量。现阶段,水文河道在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机制在落实的过程中不够深入,严重阻碍了河道管理的进程。河道管理对于地域的地理位置需要明确,再根据地区的实际特点展开相应的工作,后期可以更好地制定管理政策。河道管理政策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管理者没有充分领会体制的具体内容,以至于工作受到了阻碍,管理者无法明确地将体制的具体内容传达给下层的执行人员,长此以往,基层人员无法明确河道管理机制的相应内容,工作过程中效率大幅度下降。

2.3 环保监测力度不够

河道管理体制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维度的相关内容,如环保、资源、工作人员、地理位置等内容。在评判河道管理体制的优势和劣势时,需要站在不同的维度进行综合的考量和检测。河道管理部门虽然会限制资源的过度开发,但具体执行力度有所欠缺,环保监测工作有所忽视。沿用的仍然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作理念,这足以凸显出河道治理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环保意识。当出现了水土流失的问题时,工作人员没有进行提前的预防和治理,这就给后期的环境治理带来较大的负担。

3 解决河道管理体制运行问题的举措

3.1 保障河道管理的及时性

河道管理体制在真正落实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内容进行完善,保障整个体制的及时性。河道管理部门在制订相应的措施时,应该充分地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强化问责机制,保障对水文变化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管理体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如果违反了相应的条例,没有保障工作的及时性,根据相应的管理制度追究个人的责任,并根据具体的工作失责带来的影响进行追责。通过加大力度对河道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督来推动相关管理部门的发展,确保河道的管理更加严谨和科学,有效提升河道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2 深入贯彻落实管理体制

河道管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系统,工作环节较为繁杂,每一项工作内容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也有可能给水文监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故此,应该加大力度对河道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贯彻。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管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并传达给基层员工,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了解到管理体制的标准。建立专门的小组对河道进行调查,确保辖区内的河道管理体制运行情况可以得到实时反馈,工作人员应该将反馈的结果及时向上级主管人员传达。主管人员根据反馈的内容,针对辖区工作的特点展开体制贯彻落实的工作。通过层层递进,将管理的体制逐渐深入到每一个环节,以便更好开展河道管理工作。

3.3 强化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会逐渐成为发展目标。河道管理在体制建立的时候也逐渐融入了环保的意识,地方河道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河流进行有效地分类汇总,对河流两岸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可以实时获取每一条河流的相关信息。河流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对河流周围的植被情况进行检查,对于遭受到破坏的植被,后期需要进行整体治理。河道管理工作需要渗透环保理念,建设环境和谐型的河道治理工作模式。强化河道管理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共同意识到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地区环境治理工作,有效改善地方的水环境生态。

3.4 加强行政监管

河道管理部门涉及到的分部门比较复杂,一项工作的开展可能会涉及到许多分部门,也就是说只有共同的配合、努力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各个部门应该团结起来,积极应对河道治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视水资源以及河道的利用问题,强化河道生态的监测力度。另外,河道管理相关部门如果公共权力过于集中,可能会给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一些本来能公布于众的工作变得隐晦起来。故此应该进行民主协商,强化河道治理工作的行政监督,加大执法力度,根据河道治理的具体情况,对考核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设定更加公开透明的系统,使得问题的督办、日常巡查工作、问题通报工作可以得到公开化,有效落实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整个工作的开展接受公众的监督。

4 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过程中干扰因素比较多,需要对河道治理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为未来的工作开展创建更大的空间。强化河道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对河道管理体制的内容进行贯彻落实,强化治理工作的环保意识,推动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水文管理体系,具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解决河道在治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河道体制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河道里的垃圾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演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