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多年前,我们土法架设高压线

2020-01-14

文史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输电线电杆架设

在我们村(湖南湘乡龙洞镇)西南角上,有一条高压输电线横空通过,线路离地20多米高,人们从线路下经过,成天可听到“嗡嗡”的声响。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高压输电线,这是我们湖南省内架设的第一条农用高压输电线,架设于1963年。这条线路西起湖南安化柘溪水库发电站,东至洞庭湖滨,绵延数百公里。这是在王延春(1910—1984,河北曲阳人,曾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湖南代理省委第一书记、湖南省政协第四届副主席)主政湖南时,亲自抓的建设。

故事发生在50多年前。当时的洞庭湖滨是湖南粮仓,也是湖南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方,我父母年轻时曾到洞庭湖滨种过田,三年便遭受过两次洪水洗劫,他们心有余悸,于是返回家乡。

为了向洞庭湖滨源源不断输送高压电力,涝时排渍,旱时提供抗旱抽水动力,保证洞庭湖滨农田水旱无忧,确保这里年年丰收,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建设一条通向洞庭湖区的农用输电线。自从架设了这条线路,洞庭湖滨农业在水患面前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就一去不复返了。

50多年前架设这样的输电线路,其艰难是现在的人难以想象的。就我们这个偏僻山村而言,首当其冲的困难,是线路器材运输的不便。输电线路逢山过山,遇水过水,有些地方还要横空跨过农田上空。而要把器材设备运到施工现场,谈何容易!为了解决这个当时堪称瓶颈的难题,有关部门领导通过当地政府组织农民工,在短时期内突击抢修了一条农村简易公路,使这一困难迎刃而解。然而仅仅凭着一条简易农村公路,解决所有物资运输问题,是不可能的。连板车也去不了的田畴,大部分器材、设备只能靠当地农民肩挑手提,最多用土车子推。

安装水泥电杆必须挖出深坑才能立得安稳。深坑必须用搅和的水泥、砂、卵石填充。水泥好说,湘乡有水泥厂,要多少有多少;至于沙子,需要当地农民到山溪、池塘打捞,洗净泥浆;卵石是到本地石灰窑,让窑工放一些炮,炸一些石灰石坯,由老人、妇女一锤一锤敲石坯,把石坯敲成比鸡蛋

还小的石块,再把水泥、砂、卵石、搅料的水一担一担挑上高山。

当时在黑石托和包家湾这两地各挖了一个巨大的深坑。黑石托是我们附近的一个山包,包家湾是黄祖示老家的后山,黄祖示那时是部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标兵,是在全军、全国很有名气的人物。农民把堆成小山般的水泥、砂、卵石以及水,用土车子推、用肩挑运上山,觉得能够为名人家乡建设出力,再劳累也值得。

更何况这样的劳动,施工单位也付了报酬。当年在生产队出工,一个劳动日工值不过三四角钱,而往高山运输物资,一天挣个四五元也不为奇,一天相当于平常十天,何乐而不为呢?

运水泥、砂、卵石、水,可以用土车推,肩膀挑,人工提,而运送输电线就不行了。输电线缠绕成一个一个的大圈,大圈直径有小孩那么高,没有机械助力,要想挪动它是不容易的。架线工人常年在外施工,他们有足够的施工经验。只见他们把大线圈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线圈,让大队长把全大队的劳动力组织起来,两人分成一组,每个组发一根竹杠,用竹杠扛着线圈“吭唷、吭唷”往前走,就此解决运送输电线的任务。

我父亲是1965年年底逝世的,扛线圈时他老人家还健在,大队长让我们父子同扛一个线圈。我们全村几百个劳动力,把线圈一个一个扛到电杆旁,让架线工把线放到电杆上。

线圈沉甸甸的,在阳光照耀下发出阵阵银光,宛若一条巨蟒在田野上滚动,场面甚是壮观。

时过境迁,50多年过去了,但我梦中时常浮现这令人难以忘怀的土法施工架设现代化输电线路的场景。

顺便提到的是,当年国家在我们这里架设大型高压输电线路,电流通过线路输向远方,但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却只能望洋兴叹,因为那时候我们还是用煤油灯照明,将近20年后,才实现电灯照明。为了支持国家电力建设,大家义无反顾地投入劳动,那种精神直到今天还常被提起!

猜你喜欢

输电线电杆架设
弯曲型输电线电磁耦合的时域建模分析方法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腾飞的银田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架设中韩教育的“金桥”
大山来电了
一种发电站专用的电力输送电缆的架设设备
10 kV砼电杆运输车的应用
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