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

2020-01-12杨志远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药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杨志远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远远不是制造业强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必须要有一大批高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无疑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改革同样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完善。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职人才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在生物制药领域,对高职人才有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现状是高职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成为薄弱环节,也是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通过多年的校企合作,愈发感觉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来完善高职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提出了“2+1”产学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本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方向教学班全面实施,实行先期试点工作。

传统的高职人才方案,一般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2.5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两年半,0.5是指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两年半的在校学习,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主要是与课程配套的实验课,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较高的专业,尤其是对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在没有接触过制药工厂、车间以及单元操作的背景下,很多专业基础课中的概念只能靠想象去理解,这无疑会增加教学难度,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0.5是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阶段,其过程对教学已无益处,这个阶段已成为学生进入岗位前的入职教育,这期间的实践教学过程对理论教学没有直接帮助。鉴于此,通过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试图通过学生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利用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将理论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模式上,将传统的2.5+0.5的教学模式,改为2+1的办学模式。即学生入学后的第1、2学期在校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认识性教学;第3、4学期到企业进行现场实践教学;第5、6学期在校进行专业理论课学习。第1、2学期的教学安排有一部分是为了第3、4学期进入企业进行的教学安排,重点是适应工厂的实践教学过程。经过3、4学期的学习,对工厂和单元操作有了一定认识,在第5、6学期进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学生由于有了工厂的实践经历,药品生产的工艺过程、设备结构、操作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学习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效果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使学生尽早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岗位技能;也可以让学生在专业理论课学习时有的放矢,不再迷茫。

我们组织了高职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课题组,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探讨与研究,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基本理念,对国内外同类院校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

2 探讨“2+1”教学模式及相关理论

2.1 “2+1”教学模式的内涵

根据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特点,结合学校、企业的教学环境,以提高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2a 时间内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利用1a 时间在工厂进行生产实习。“2+1”教学模式实质上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最初的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实践,而实践过程是为了达到更高的理论水平,最终是理论与实践达到有机结合的目的。

2.2 “2+1”模式的运行

“2+1”模式由三个系统组成,即运行系统、保证系统和评价系统。运行系统包括高职人才方案的制定、企业的选择、合作机制的建立、教师队伍的组成、教学方案的联合实施等环节。保证系统由组织保证、机制保证和条件保证组成。评价系统包括教学过程评价和学习最终评价。

2.3 “2+1”模式的教学设计

“2+1”模式的教学设计包括理论教学阶段设计,也就是模式中的“2”和实践教学阶段设计,也就是模式中的“1”两个部分。理论教学阶段设计是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以高职高专教育水平为标准,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阶段设计是根据高职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在工厂环境下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工程概念的认识来确定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后续的专业理论课学习提供感官认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要注意方案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4 “2+1”教学模式的实施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常常出现脱节,尤其是实践教学限于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能完全提供有利于理论学习的感官认识。改革后的“2+1”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使技术应用与专业技能、科研理念与生产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2+1”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使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工厂环境里,作为一名生产工艺人员,完成具体的岗位工作。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校、企业特有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把系统的理论化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把岗位生产与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的选择上,根据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选择发酵企业,就业在工艺方向的,岗位主要在发酵和提取两个大的车间;就业在药品质量管理方向上的,岗位主要在药品分析检测,企业有QA和QC 两个岗位。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力争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理论教学工艺类可以围绕发酵技术、生化分离技术组织教学,其中包括对专业基础课的选择;药品分析与检测方向的可以围绕药品分析与检测这门课组织教学,其中包括对专业基础课的选择;实践教学选择在发酵企业,这一类企业有发酵车间和提取车间,相关岗位基本上能够满足工艺类学生的要求;同时发酵企业作为生产企业,对产品的分析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同样能够满足药品分析检测方向的学生的需要。

“理论—实践—理论”高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我院生物技术教研室在药品生物技术专业长期教学过程的实践总结。以“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交替进行,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感官基础作用,同时挖掘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深层指导作用,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使整个教学都能到达理想的效果。“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学生在接触系统的专业理论之前,通过生产实践获得感官认识,使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达到升华的目的。

3 人才培养形式的改革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历史上有多种形式,中国传统上一直是师徒型、至今在一些行业中仍然保留这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企业的培训也有其特色和实效性,当然最多的还是以高职院校为主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是“文化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这种方式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

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到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主要集中在对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的针对性和技能的有效性等方面,而且改革力度较大,在模式的执行上会有一定难度。课程体系仍以“三段式”为主,即“专业课+企业实践+专业基础课”。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首先接触到是专业课,当然这时对专业课的学习是浅显的,然后到企业参与生产性实习,也就是现在安排的顶岗实习;最后一个环节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在完成企业实践教学基础上,对于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会远远地超过传统教学模式。同时注重与职业有关的素质培养、技能训练和应变能力的形成。最终实现具有高职特色的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4 课程内容的改革

4.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选择上有机结合

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确定培养目标,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尽量满足岗位的需求。对于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而言,生物方面的、化工单元操作、工程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三个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实践教学尽量选择在发酵企业进行,这类企业有发酵和提取车间,可以满足工艺类就业方向的需求;同时也有药品分析检测岗位,满足分析就业方向的同学需求。

从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来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模式不断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在开发课程时要行业企业同时参与,根据专业和岗位的能力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选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2 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的关键是优化教学资源。首先要强化教材建设,按照国家政策指导重点建设好规划教材,根据改革后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规划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信息技术背景下网络资源中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进本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大受益面。

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职生物制药人才,优化课程体系是根本。我校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经过多年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课程体系,把生物制药行业本身具备的特点和高职教育进行匹配,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做到两者有机地结合。新课程体系明确了专业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专业课程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更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使课程体系更加趋向合理。

改革后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上相对于原有的体系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对一些课程进行了整合,既考虑到了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大基础、宽口径、后期分化”的改革要求,也考虑到了今后相关专业会有进一步融合的可能。因此本文提出的课程体系具有超前性。在教学改革方案中,生物、制药、化工方面的理论知识均为前期基础课程,同时工程类课程成为专业的必修课程,保证了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接受制药工程类知识更加扎实牢固。

4.3 处理好改革与继承的关系

对于传统课程的处理历来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将现有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两门课程整合为《化学基础》一门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活的处理,一方面保证了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改革了原有的课程结构,更有利于新学科的建立。把《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作为后期理论提高课,在学生完成实践教学之后再进行授课,有了实践过程的感官认识,这些课程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发酵技术》《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微生物发酵工艺学》课程的重新定位和设立,是整个项目计划中的重大举措,其目的在于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由于加强了《发酵技术》的教学力度,在以后的生物制药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可以极大减少与《工业微生物》重复的内容,从而减少了既往教学内容重复的程度,为加强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条件。调整后课程体系既保留了原有课程体系的优势,又显示了改革后整个课程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对新时期高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猜你喜欢

药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水果药品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