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同心圆模式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0-01-12罗华军杨昌英

化工时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孵化器校企

罗华军 杨昌英 张 锐 邹 坤

(三峡大学 生物与制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我国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二大市场,总产值达到2万多亿元[1,2]。湖北省“十三五”规划中,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仅宜昌地区产值就有1 000多亿,涵盖药物制造、生物检测、精准医疗、中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等领域,其中硫酸新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麻醉镇痛药等产品的产量分别排名世界第一、亚洲第一[3]。宜昌生物产业园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其生物医药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余家。面对三峡区域千亿生物医药产业,三峡大学与宜昌生物产业园共建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以区域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供给侧改革为出发点,产教协同、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同心同德、同频共振、同点聚焦的“基于同心圆模式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区域经济急需的高素质、强能力的产业人才。

1 党旗引领,同心同德,共画“立德树人”同心圆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从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4,5]。以往由于观念和条件所限,学生主要在高校进行专业学习和思想教育,对社会生产、职业道德体会不深,对复杂的现实问题缺乏直面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闯劲。因此,高校应与企业密切合作,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在生产劳动中体验和感悟,共同培养爱岗敬业、讲诚信讲奉献、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生物医药产业人才。

坚持党旗引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与企业密切配合,应用马克思主义之道、课程思政之法、画龙点睛之术、信息技术之器,打造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热度的教育过程。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为突破口,不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孵化器各企业共同开展党建活动、思政教育,创建校企学习共同体,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共同铸魂立德,申报的《以积分纪实管理夯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优秀案例。一切坚持德育为先,在生产制造、质量监控等环节,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通过生物医药产品对人类健康的特殊价值体现,让学生形成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将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画龙点睛,引导师生以德立学、以德修身,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吴春红等一批先进典型。

2 深化改革,同频共振,共画“创新育人”同心圆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30多次提及生物医药。面对新兴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需要实时更新,与企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频共振,创新育人模式[6,7]。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与产业前沿结合开展新型工程课程建设,如何面向产出开展高质量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中,如何打造金课,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创造能力”?这些都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关注的问题。

学院聘请产业园企业专家、产业教授、创业导师为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资源等定期把脉,同频共振、及时反馈、持续改进,不断创新育人模式,依照新兴产业人才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分类培养特色人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学校、企业、政府携手,将“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创造能力”教育贯穿生物医药产业链进行全程人才培养。与生物医药前沿、行业发展紧密接轨,引入企业新药品、新工艺、新设备的案例教学,体现优化、经济、绿色的工程思想,突出“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好奇心、洞察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创造能力”教育。同时,聘请企业高工及高管以孵化器创业项目实例讲授《药品研发》、《现代制药企业管理学》等专业拓展课,将“创业素质”教育贯穿始终[3]。

面对众多高新企业,如何改变以往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培养模式?学院与宜昌市生物医药孵化器众多高新企业一起创建“1+N”的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共同打造“四个一”,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即“一件高质量的工程设计作品、一项科技创新课题、一次系统的企业实践、一份完整的创业企划书”,鼓励本科生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中,体验研究式、实践性学习。“1+N”中的“1”指统一孵化器平台上的“四个一”,“N”指对应的N个企业和N名学生的个性特色培养。

2018、2019年,学院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共获奖105项,其中全国一等奖8项。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3 产教融合,同点聚焦,共画“协同育人”同心圆

以政产学研合作为引擎,不断强化协同创新,先后与宜昌生物产业园及生物医药孵化器的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共同聚焦生物医药新兴支柱产业,成立了“三峡大学——人福生物医药研究院”等校企共建研发平台,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资源共享、员工互聘等领域一起打造新时代校企创新共同体。学院依托生物医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大力推进“一体化·四共同”校企协同育人体系[8](学校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一体化,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工程实践和综合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通过与企业合作项目、承担重要研究课题、师生入驻孵化器创业等方式来锻炼队伍、培育学生,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进信息化、实训化、角色化素质工程,形成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学生成为适应行业高速发展的新型高级生物医药产业人才。

例如,入驻孵化器的三峡大学绿色制药团队致力于绿色手性药物合成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积极为宜昌建设国家级仿制药生产基地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展了马拉维诺、贝他斯汀等原料药研发项目,在《绿色化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入驻孵化器的生药堂团队开展大球盖菇的产业化推广和精准扶贫,大力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组织学生党员小分队驻村参与扶贫工作,构建技术指导、购种销售、加工开发、物流运输等全方位服务链条,项目惠及五峰、宜都、长阳等区域众多贫困群众,2019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银奖。

4 结语

面对日新月异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旺盛的人才需求,以生物医药孵化器为点、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链为线、区域千亿生物医药产业为面,创新实践校企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育人模式。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创新育人为重心、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校企协同,共同打造“同心同德(思想尺度)、同频共振(时间尺度)、同点聚焦(空间尺度)”的基于同心圆模式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孵化器校企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TOP100榜单公布 鲁南制药全球排名59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