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隆化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2020-01-12高淑杰高玉民

河北水利 2020年7期
关键词:节水型用水节水

□高淑杰 高玉民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资源,具有经济、资源、社会、环境属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持续增长,造成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高效转变,实施全面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1.基本情况

隆化县位于承德市中部,七老图山脉西侧,境内主要有燕山及其余脉,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除河谷、狭窄平川外,大部为低山丘陵,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属大陆型季风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7.3℃,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2.3mm,汛期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并且多暴雨、冰雹,全县面积约5497km2,下辖25个乡镇、365个行政村,人口约44.8万,县域主要河流均属滦河流域,从西向东依次有滦河干流、小滦河、伊逊河、武烈河,均属滦河一级支流。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33897万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8848万m3,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计算水量16489万m3,隆化县水资源总量为36256万m3。隆化县现状无大中型水库,共有小型水库3座,总库容660.0万m3,现状供水能力525万m3。隆化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加之受气候变化及水环境污染影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建设现状

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冀水资〔2017〕72号)部署,2017年隆化县人民政府印发《隆化县县域“十三五”期间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计划》,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细化职责分工,明确部门责任目标,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审批、用水定额管理、计划用水、节水“三同时”、生活用水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等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显著成效。

2019 年隆化县用水总量13223万m3(控制目标 20023万 m3),其中,地下水开采总量3600万m3(控制目标3857万m3)、地表水利用总量 9622.6 万 m3(控制目标16166万m3)。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8%,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8.06%(修正后)。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100%,计划用水管理100%,隆化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02m3/万元。公共场所和新建居民小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1.77万亩,总灌溉面积33.09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为96%。2019年共征收水资源税361.8万元。截止2019年底,重点用水行业企业(规模以上用水企业)共计9家,累计创建6家节水型企业,创建率达到66.67%;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共用办公场所)共计29家,累计5家单位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率17.24%;隆化县居民小区共52个,累计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4个,创建率为7.69%。隆化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部分指标与全面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还存在差距。

隆化县于2019年底被列入河北省2020年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计划,针对节水载体创建、农业用水计量等方面存在的目标差距,将相关建设内容已列入《隆化县2020年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到2020年底建设完成后满足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要求。

3.存在问题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涉及众多行业、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由于行业节水责任主体不清晰,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中水务部门成为主角,承担了主要任务。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各行业、各部门未能建立起有效的联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协调联动,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持续开展的战略举措,资金是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包括制度建设、节水先进技术应用、节水设施更新改造、节水工程建设等投入。隆化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节水效果明显,但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由于节水资金主要靠政府投入,来源单一,资金不足成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约因素,需要完善节水投入机制,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持续开展。

4.建议对策

4.1 创新节水宣传形式,提高社会节水意识

在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进行节水宣传以外,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公益广告、海报、典型示范等形式,定期开展水情教育、节水宣传,营造节水的良好氛围。作为水行政管理部门,要创新节水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深入到企业、社区、学校等单位开展节水政策、节水知识、法规宣讲,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引导用水主体参与节水载体创建活动,建立节水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全民惜水、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4.2 加强取水许可审批、行业用水定额及用水计划管理

在建设项目取水审批过程中,严格审查其用水工艺及环节中的各项用水指标是否符合用水定额及相关行业标准,对技术工艺落后、耗水量大的项目不予审批许可,严格市场准入,从源头上做好节水关。把计划用水作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抓手,结合全县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行业用水定额,兼顾各取用水单位用水水平及实际生产、生活等需要,下达用水计划。加强企业用水管理,创建节水机制,强化取水计量,鼓励用水单位通过采取节水技改和使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等有效措施达到节水目的。

4.3 建设地表拦蓄工程,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建设节水型社会一方面减少耗用量,另一方面还要在增加存量上做文章,做到两手发力。隆化县河流较多,地表水资源量较为丰富,但受水资源条件、投入力度等因素制约,缺少地表拦、蓄水工程。隆化县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占比较高,地表水蓄水工程供水量占比非常低,在发生干旱、枯水年份,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尤为明显,需加快建设不同规模的地表拦蓄水工程,提高县域水资源存量、合理调蓄,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4.4 加强再生水利用,增加水资源供给

隆化县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日处理总能力达到4.0万m3/d,达标处理后水量达到1460万m3/年,可作为充足的再生水水源。加快发展再生水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还可替换新水增加水资源供给。加强再生水利用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环节,将再生水利用系统纳入到城镇规划建设中,加快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对适合使用再生水的企业、经营单位,制定优惠政策,配置使用再生水,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4.5 推广使用农业节水技术,发展农业节水产业

隆化县主导产业为农业,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今后用水结构中仍以农业用水为主。隆化县农业节水技术、工程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灌溉采用传统方式,造成水资源浪费,节水潜力巨大。应结合县域农业发展规划、农田水利规划,同步规划建设农业节水工程设施,同时针对地域特色和区位优势,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集约高效的节水农业,推广使用喷管、滴灌、微喷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实现农业产业节水高效。

5.结语

隆化县是水源涵养区,要从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坚持节水优先,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突出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建立节水体制保障。通过县域节水型社会的全面建设,统筹做好农业、工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的节水管理,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落后的用水方式向现代高效的用水方式转变,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节水型用水节水
山西省节水达标县数量达61个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节水型抽水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