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师倾听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2020-01-11周晓乐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4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仁爱技巧

周晓乐

摘要:良好的语文课堂倾听能力是实现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前提,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当下语文课堂教师倾听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重点从三个方面探讨培养语文课堂教师倾听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倾听能力 转变观念 技巧 仁爱 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学生语文倾听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渠道还是语文课堂,最根本的保障还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课堂倾听能力,不仅直接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也关系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更影响着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传承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可是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还有许多拒绝倾听或不善倾听的现象。

一、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台下静如死水;教师只管背手巡视,学生相互喧闹一堂……为什么语文课堂会出现这样一冷一热的“两极”现象呢?根源在于语文教师的“一缺”和“两怕”。

“一缺”即心中缺少对学生的爱和尊重,长期的强势和权威地位,使教师习惯了发号施令,渐渐失去了对学生内心体验的关注、理解和倾听的耐心,慢慢地,教师不善于也不屑于真诚地交流互动了。

“两怕”是语文教师既怕传统的师道尊严与权威受到挑战;又怕语文课堂教学秩序受到干扰,影响正常教学步骤、目标的完成。这导致课堂开展的沟通、对话与讨论,最终都变成走过场式的假倾听。

二、培养策略

(一)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做语文课堂倾听的参与者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从“师道尊严”转向“学道尊严”,不搞“一言堂”,不唱“独角戏”,想方设法去做学生求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牢树“生本”的观念,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以“首席学习者”的身份,主动投入,一起合作,共同探究,彼此发现。

作为语文教师,要放下课堂身段,就要从倾听开始,学会倾听,践行倾听,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素养,一种艺术。语文名师于漪曾反复强调,语文是讲教书育人的艺术的,教师一定要养成倾听的习惯。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语文课堂之所以魅力四射,学生总是积极主动,妙语连珠,听课的老师常常赞不绝口,除了学生素质高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于老师能坚持做课堂“参与者”,放下身段和学生平等对话,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氛围中敞开心扉,放飞思维,形成师生呼应、教学互动的良好局面。

(二)心怀仁爱,尊重体验,做语文课堂倾听的点拨者

2014年教师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谆谆告诫大家:“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语文教师要将仁爱之心久渗课堂,首先要比其他学科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甘做一名好听众,不随意打断学生话语,更不表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多使用“哦”“是吗”“后来呢”等词语,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激发其更强烈的表达欲。

其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学生的人生经历不尽相同,解读文本而获得的感悟也也千差万别,因此,课堂倾听要尊重“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听读差异。有时即使听出“错误资源”,也要表扬“你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真好”“你难得有自己的思考”……并将“错误资源”转向全班,让更多的同学发出不同的声音。

最后还要简洁地对学生的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一直在用心倾听这既是在理解,又是在帮助。倾听中,既关注到学生传达的语言内容,通过连续追问方式展开有关文本的对话,如“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是不是还要补充什么……”“知道为什么原来的想法欠妥吗?”……同时又关注到学生语言的形式,指出其不规范的表述,分析病因,点拨改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掌握技巧,激发兴趣,做语文课堂倾听的引领者

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倾听兴趣的法宝,人人巧妙,各有不同,相同的是教师善于引领学生相互倾听,提升课堂质量。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求知的规律,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1)巧设语文问题,牵引学生专注听。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多设计些检测性问题,如:“能不能把刚才听读的课文中,你最感动的地方说一说?”“为什么受到了感动?”“能联系实际生活经历说一下吗?”……多设计些拓展性问题,如:“文中引用的那句名言让我们想起哪句诗词?它们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吗?”……以此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引领其向文本深处探究。

(2)配合肢体语言,感染学生醉心听。据科学研究,各种可视的形式因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远大于单纯的语言。语文教师以略微夸张一点的肢体语言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仅可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可增添学生兴味,活跃课堂气氛。如:讲授《变色龙》时,语文老师用不同的语气、神情,并配合动作,去演读文中奥楚蔑洛夫多处反复无常的话语,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沙皇专制统治下欺下媚上、趋炎附势的走狗形象。

(3)实施评价奖励,唤醒学生乐于听。评价是最好的激励方式。窦桂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常这样评价学生:“你真了不起!这么小的区别都听出来了,还作了补充,真该谢谢你!”……这些发自肺腑的表扬,尽力指向学生倾听能力的提升,极大地唤醒了学生心灵深处的自尊和力量。评价可以配合奖励,奖励实行积分制,累积到一定量时,可获得相应的物质与精神的奖励:一本名著,一次作业免交,一次出错的免责……语文教师定期记录、评选“倾听之星”,再次激发学生的倾听热情,实现由“被迫听”到“乐于听”的过渡。

(4)把握黄金时间,训练学生科学听。一堂课45分钟,要求学生始终保持全身心的倾听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课前20分钟左右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也是倾听的黄金时间。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充分利用这一黄金时段,讲析新知,突破重点。当黄金时间过后,学生大脑往往疲劳,注意力分散,此时教师应适当放慢教学节奏,设计一些多样化的活动,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插入关联的简短有趣的小故事、小笑话;组织同桌或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彼此质疑、辩论;提醒整理一下课堂笔记;进行听读、听写练习或当堂检测……这使前面高强度的倾听学习得到缓解调节,又使课堂变得张弛有度,为后面新的教学高潮蓄势。

三、结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5G时代的呼啸而来,语文课堂学习中,倾听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相信我们师生一定会通过不懈地努力,去探索、积累倾听能力培养的技法和策略,用强大的教育伟力去打动学生、改变学生、发展学生,使师生都成长为学习的共享者、倾听的艺术家,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变得高效而富有智慧。让语文课堂永远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參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4年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3]李政涛.倾听者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侯月琴.浅谈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J].小学青年教师,2005(4):30.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仁爱技巧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指正要有技巧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提问的技巧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