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技能素养的培养与渗透

2020-01-11邵秀红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邵秀红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模式,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由原来的传授知识为中心转换为以培养技能为中心。学生合作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启发引导为辅,积极思考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能素养的渗透与培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探究实验,积极思考,培养他(她)们从问题中归纳出其中的物理道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技能素养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一、设计贴近生活的物理情景,建立学生技能素养渗透与培养的路径

经验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学生将物理知识技能化的前提,是创新之源。物理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课堂上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物理情景,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悟性技能素养效果很好。比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对惯性的概念感到抽象,难以接受。教学中可以采用设计贴近生活的物理情景引入新课:①爸爸或妈妈开车送你上学时,车子加速时你会后仰,车子减速你又会前倾,再有车子向左、向右拐弯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②洗衣机甩干衣服和小鸭上岸拍打翅膀有没有类似的地方;③骑自行车下坡,后座带人与不带人,刹闸感觉会一样吗……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开发学生智力,从中悟出其中蕴含的道理——物体具有惯性的缘故。第三个生活情境对学生来说轻车熟路,很容易得出惯性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又如,讲授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找学生两个做一个小游戏,一个同学对着镜子梳头发,另一个同学表演镜中的像,动作要统一,教师提醒同学们注意人像与人左右手、头与脚的关系,同学们很快就能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对于水中倒影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这样寓实验于游戏之中,寓道理于日常生活中,将趣味娱乐性与严格的科学知识统一起来,有利于启发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适应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的技能素养渗透与培养做好铺垫。

二、以观察激发思维,夯实学生技能素养渗透与培养的基础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就离不开创新素养。能发现问题才能有创新,要发现问题就要学会观察。学生是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参与者,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是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继而发生浓厚兴趣,专心致志地思考和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他获得成功后,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这个过程激发了他的思维,使他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在练习使用电流表时,我让学生利用器材对三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1)用一节干电池做电源,与开关、电流表首尾相连,连接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示数,用手摸一摸干电池,说一说自己的感觉,由此想到了什么?

(2)用电池盒(2节电池)做电源,用导线将规格不同的灯泡甲和灯泡乙与开关、电流表连接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的亮度,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3)用一根导线将其中一只灯泡短接,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同学们通过手摸短路情况下的电池,真真切切感知到电池发热,他(她)们很快会领悟老师为什么反复强调“不允许把电流表与电源的两极相连”。再经过(2)(3)两个小实验,观察到现象不同,学生们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开发学生潜能的时机成熟了,教师要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动手做一做,彼此交流观点,学生不仅掌握了电流表的使用,同时又明白了什么叫电源短路、用电器被短接及其造成的危害。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后,教师适时的点拨激发他(她)们的思维是渗透与培养学生技能素养的基础。

让学生经历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之间分享彼此成功的喜悦,既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同时以观察现象激发思维,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从感性层次上升到理性层次,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技能,为学生技能素养的渗透与培养夯实了基础。

三、注重小实验的探究,以小悟大,强化学生技能素养渗透与培养的迁移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渗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技能素养。例如学习了电流的磁效应后,学生知道电能生磁,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磁可不可以生电呢”,从而积极地探讨学习。这种想象思维的逆向独特性,有力地强化了学生技能素养能力的迁移。

物理课堂要注重小实验的探究,以小悟大是创新的本质。小是小问题,大是大道理。比如,教材中“纸锅烧水”的小实验。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把纸放在火上,纸一定会烧起来。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用纸做的锅不可能烧水。教师完全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让他(她)们用实验来验证结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交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汇总实验中操作的关键细节:锅体最好用硬度较好的纸,锅中水要适量,火苗要小一些……可以想象当实验证明自己用纸做的锅能把水烧沸腾,对学生而言,又何止是兴奋和快乐。疑则诱发探索,从而获得新知识。

教学中通过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从小问题中悟出大道理,其实就是在悟的过程把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延伸,做到“闻一知二”,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技能素养渗透与培养的迁移。

四、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物理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技能素養渗透与培养的升华

初三复习环节,学生的最大困难是知识点太多且错综复杂,抓不住重点,理不清结构,只能以简单的“背概念”“抄公式”的方法去应对,学习效率低下,效果不佳。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规律进行梳理,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只需记住几个关键性知识,就能形成物理知识体系,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复习《运动和力》专题时,我引导学生绘制了下面一张思维导图,它以“运动和力”为中心,展开出“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和“运动和力的关系”三大主干,再有各主干分别引申出其他的分支,各分支再派生出小分支。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专题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这张“地图”,学生可以将这个专题的内容整合,系统地掌握《运动和力》专题的物理知识。

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每一个单元或专题的思维导图,让这些物理学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可见化”的图像。学生以自己的思维和方式去构建这样一张张知识地图的过程,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渗透、培养学生技能素养的绝佳机会。借助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空前激发,而且这种思维激励功能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上,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所以,合理应用思维导图,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经过思维导图的刻意训练,学生学习所得的系统化思维能力还可以轻松地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从而促进学生技能素养渗透与培养的升华。所以,教学中应最大可能地进行学生技能素养的渗透与培养,才能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晓云.应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中学物理教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2]杨德军.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创新能力.科学大众,2010.

[3]陈素婷.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科教文汇,2006.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