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出导向法”在财会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2020-01-11韩露

商业文化 2020年29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财会英语课程

韩露

目前,应用型院校已成为我国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而在各大院校中,财会专业一直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会计人员已不再满足仅掌握财会知识,而是更加倾向于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这一教学理念,提出对应用型院校财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旨在对未来财会英语课程的教学提供战略性帮助。

产出导向法教学概念

2015年,我国著名外语教学研究专家文秋芳教授提出了“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产出导向法”提出,课堂教学应该将教学关注点回归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教师的课堂中介作用,以学生“产出”活动和教师“输入”活动为主要环节,以产出活动为教学目标,以输入活动为教学引导和促成手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产出导向法”创造性地提出教学理念与教学流程的相互关系,强调课堂任务的驱动作用,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理念

“产出导向法”理论中的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学习中心说”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课堂教学活动都要有助于学生学习,强调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的中介作用;“学用一体说”即以实践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外语学习和运用相结合,通过语言输入性学习来促进实际产出任务的完成;“全人教育说”即以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获取相关外语知识和技能,同时更侧重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跨文化意识。

教学流程

“产出导向法”认为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包含三个主要环节:“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评价”。“输出驱动”即教师发布任务、学生自行探索,教师发布的课堂任务应尽量还原真实生活或工作场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盲区与技能欠缺;“输入促成”即教师及时提供信息输入,根据学生在第一阶段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输入,帮助学生实现内化式学习;“评价”即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随堂及时点评并适当考核。

在“产出导向法”的影响下,我国高校教研人员已在各类课程中将这一本土化的教学理论付诸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大学英语课、金融英语课、旅游英语课等,但该理论在财会英语领域的应用研究尚为稀少。

应用型院校财会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的财会类专业的教学仍然以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为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也以此为出发点。各类院校不仅开设常规的会计教学科目,并且会考虑到会计学科的实践性较强,各院校也纷纷自主建立众多网络平台、智能化财会软件等供学生在校内使用,通过这种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而对财会英语的教学不够重视。同时,财会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财会知识,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英语知识,是公认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

存在的问题

课程的实践与考核缺乏

很多高校中,财会英语课程缺乏实践环节,课程大部分都是围绕教材进行知识的灌输,没有能进入企业进行真正的实践;同时社会上也没有相应的等级考试来服务于财会英语,从国内来说,仅是围绕“英语”进行考核,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评价,但财会英语涉及很多专业词汇和会计上的很多专业知识,看懂英文未必就能学通财会英语。从国际来说,虽然有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考试,但报考成本较大、考试难度也较大,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双重压力使得选择该考试的学生较少,导致财会英语课程中教学效果受到制约。

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大

财会英语作为一门双语学科对教师、对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在很多应用型院校的会计专业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很大。在进入大学时,不同省份、不同环境的学生对于外语的掌握差距比较明显,导致财会英语课堂两极分化严重。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学习轻松自如,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则容易开小差、跟不上班级整体进度,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课程的课时安排少

财会英语课程一般会在高年级开设,而且周课时远远少于财会类专业课课时。比如部分学校会同期为会计学专业开设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财务管理专业同期开设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周课时一般在6节左右,而由于课程的特殊性,财会英语普遍课时较少,可能仅有2节左右。所以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将财会英语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任课教师而言难度较高。

“产出导向法”在财会英语教学中的改革思路

基于目前的财会英语教学现状,并考虑到应用型院校的办学宗旨,借鉴其他学科中“产出导向法”的实践经验,在财会英语课程教学中将这一方法合理融入,成为今后应用型院校财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立足办学定位,明确教学目标

应用型院校的财会英语的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从而为今后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应用型院校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因此,復合型技能财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财会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在已有的会计学知识体系上,学习相应的英文术语和表达方式,达到能够流利地进行对外业务交流、看懂英文财务报表和了解国外财会行业基本现状等目标。

兼顾“输出”与“输入”,丰富教学内容

基于“产出导向法”,财会英语教学应当坚持实用、够用的原则,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加强学生的财会知识储备。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和工作的具体需求,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真实生活、贴近岗位。首先,做好任务“输出”,即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设计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案例,并给出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案例情景可以设定为日常生活类、求职就业类、职场类等,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任务完成情况,发现学生的难点与困惑,比如不会专业术语表达、不清楚会计核算等。其次,促成任务“输入”,即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精确地提供信息的输入。在输出执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会计专有名词不会说或发音不准确等问题,教师应及时告知规范的核心术语该如何表达,并演示如何正确发音,并给出一些强化练习。同时,学生可能会遇到语言差异问题,比如填列分录时,因中英文分录的格式差异导致科目不会选择、科目属性判断错误等,教师应适时告知学生正确的科目名称,并提示中英文分录书写上面的差异,以讲练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分录书写的相关要求。

实现多维度测评,完善评价体系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课程的考核方式仍以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标准。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财会英语教学要转变这种单一的学习评价方式,基于“产出导向法”,构建以“产出”能力为核心的评估体系和手段。第一,增添评价维度,除保留会计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考核标准外,应考虑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第二,创新评价主体,即除了教师评价,增添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的财会技能和语言技能双产出,加强财会英语的学习效果。

综上,“产出导向法”这一教学理论为推动财会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教学目标、内容、考核提出今后的课程改革方向,以激发学生对财会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会计技能人才。

(广东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财会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我与《财会学习》”大型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