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

2020-01-11王乐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高中数学微课

王乐云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也更高了.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始终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开展一切围绕学生的教学活动,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有所收获,提高自身能力.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有更好的课堂体验和收获.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生本课堂

前 言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数学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在高中学习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科目,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微课中大量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能够提高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

一、利用微课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势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利用微课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展开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解决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能够为数学课堂提供更多的便利.教师在利用微课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多的教学内容,

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并且也能够帮助其进行自我教学能力的提高.微课中的优质资源可以作为学生复习的有利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享受最为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教师将微课资源引入到高中教学中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重大创新,彰显着教学的进步,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之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借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当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益处,并且这势必会成为一种趋势.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了技术不断发展的受益者.教师是学生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中间桥梁,故教师应做好中间的信息传递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开展生本课堂的重要意义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衍生出的教育模式.在生本课堂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在开展生本课堂的过程中也是对其个人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一个考验,需要教师转变个人的教学观念,从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打破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转换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中心.生本课堂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推行更加幸福的教育,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享受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享受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性较强,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由发展,让学生在高中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能够得到一定的释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为学生的高中学习减轻阻力.

三、翻转课堂,增强学生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由教师一人面对众多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的授课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核心这一重要内容.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中跳脱出来,进行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让学生走上讲台站在教师的位置进行课堂讲解.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准备上课会用到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源及自己的课前自主学习进行课程讲解.学生的讲解更能够吸引台下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提高课堂学習效率.同时,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表达能力的锻炼.

比如,在讲解高一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时,这一章节的内容相对简单,笔者在课堂上利用微课给学生发布课前自主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15分钟结合微课资源自己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首先要自己进行思考,拿捏不准的问题要做好标注,并且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结束之后上台为大家讲解本章节的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紧张感和积极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之后,笔者找学生上台来讲解本章节的内容.笔者通过学生对集合的含义、表示方法的讲述,检验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成果,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集合的表示存在模糊”,从而使笔者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也提高了笔者的讲课水平.学生上台讲课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

四、微课播放教学视频,活跃课堂氛围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与课程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微课中有着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搜集教学视频,在课上为学生播放,这样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对于学生面对着高考的压力,教师应当寻找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放松,换一种讲解方式,给学生新的体验.视频的方式迎合了学生的喜好,符合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学生对所讲内容更加感兴趣,并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讲解高二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一章“统计”中的“从普查到抽样”以及“抽样方法”时,为了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换了一种讲解方式,在课堂上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视频采用动画的形式,迎合了学生的喜好,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讲解视频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压力,并且这些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学生结束观看视频后,笔者会结合视频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对章节内容有更加清晰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五、利用微课进行小组展示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因为通过学生展示,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课程展示,展示内容可以包括典型例题以及自己做题的思考.在小组中,存在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组内交流能够拉近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层次较低的学生能够有所进步,让层次较高的学生能够巩固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比如,在教授高三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五第一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知识时,针对这一节的内容,笔者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即从基础题到创新题.在经过两节课的学习和练习之后,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基础题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创新题,并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内讨论,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组内成员攻克难题.之后,笔者要求由小组代表上台,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展示,展示本组的课堂交流成果.

六、利用微课进行优秀作业展示

作业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上课学习成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运用程度的一个重要工具.作业可以使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设立优秀作业展示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学生的优秀作业展示,通过对学生的优秀作业的展示来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层次较高学生存在的差距,让层次较低的学生能够改正和进步,同时这也是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的一个鼓励,从而使学生能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让学生保持竞争意识,可以更好地进行高考冲刺.

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一章“统计中的数据的数字特征”时,这一章节的内容会涉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以及标准差等多个数据的运算,学生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数学运算能力,并要求学生需要一步步地进行计算,非常考验学生的细心程度、认真程度.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动力进行学习,笔者从学生的作业中挑选了五份优秀作業,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题目内容,让学生对所做过的题目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并且讲解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回顾教材知识,巩固基础.随后,笔者让优秀作业的学生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及学习习惯,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始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需要时刻秉持生本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学中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罗毕壬.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9(34):28-29.

[2]甘荣.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11-12.

[3]兰淋海.寓美于教,构建高中数学“生本课堂”[J].中学数学研究,2018(2):1-4.

[4]张金平.基于微课的高中物理动力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3):180.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高中数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