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桂英雄 见证辉煌

2020-01-11本刊编辑部

环球飞行 2020年11期
关键词:航空航天航空工业北斗

本刊编辑部

本届航空航天月桂奖得到了工信部、国资委、科工局、民航局等国家机关、军委科技委及各军兵种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各大军工集团、民航企业、航空院校的大力支持。12位获奖人和团队分别获得了“大国工匠”“飞行精英”“英雄无畏”“技术先锋”“领导卓越”“携手合作”“终身奉献”等七项大奖。

获得本届航空航天月桂奖的个人和单位有:航空工业哈飞数控铣工秦世俊与航天科工二院数控铣工曹彦生分别被授予大国工匠奖;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飞行部被授予飞行精英奖;航空工业宏光李军空降空投试跳团队获得英雄无畏奖;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和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邓景辉获得技术先锋奖;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与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摘得领导卓越奖;中国商飞与中国航空工业捧获携手合作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陈一坚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尹泽勇被授予了终身奉献奖。

自2018年第十三届月桂奖以来,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继续大踏步向前迈进。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直20先进中型通用直升机,还是成功实现海上首飞的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无论是托举“天问一号”飞向火星的长征五号火箭,还是实现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论是ARJ21喷气支线客机的批量交付,还是国产大飞机C919的六机四地试飞;无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大兴机场的建成,还是运送医护人员飞赴武汉的“空中逆行者”,航空航天人创造了多项激动人心的成就。每一项成就的背后,都凝聚着几代中国航空航天人为成就航空梦、航天梦和中国梦,所迸发出来的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精神。航空航天月桂奖的获奖人,正是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拼搏奉献的无数奋斗者的代表。

值此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的举行,既是对近两年来航空航天领域所取得成绩的回顾与表彰,更是全面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创新发展实践,彰显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航空航天强国的生动实践。

航空航天月桂獎创立于2005年,秉承“弘扬行业精神、讴歌骨干精英、探索新知前沿”的“月桂精神”,旨在表彰航空航天人在国家科技发展进步和国防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所展现的崇高精神。迄今,航空航天月桂奖成功举办了14届,共有98位个人、29个团队获奖,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行业大奖,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

—— 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奖人物(部分)——

终身奉献奖

陈一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

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原总设计师

他,一直为飞机设计研究工作殚精竭虑,为歼教1、初教6、强5、运7、“飞豹”等多个飞机型号的设计研制贡献了自己的盛世年华与心血智慧。

作为“飞豹”的总设计师,他在研制过程中科学决策,打破沿用的原苏联设计规范体系,大胆采用了40%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成品,并组织几十个厂所成功地完成了研制任务,使飞机达到20年不落后的高标准,而全部研制经费仅相当于1亿美元,这在其他任何一个进行飞机研制的国家都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这个奇迹在他的手上诞生了!

“飞豹”飞机填补了我国歼击轰炸机的空白,扩大了我军空中突击力量的作战半径、增强了机动灵活性和打击精确性,对捍卫南海诸岛主权、保卫海疆和巩固国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愿皓守伴银燕,卜居何必武夷山”。功成身退后,时值国产大飞机事业酝酿之际,他为大飞机方案论证殚精竭虑,建言献策,为大飞机项目成功立项助一臂之力,并马不停蹄地為新一代飞机设计人才培养奉献心力。

他的一生,不仅是一个航空人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作贡献的一生,也是一个中国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赤子深情持续流淌的一生。

终身奉献奖

尹泽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科技委主任

他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型完全自主研制的先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第一型完全自主研制定型并大批量使用的先进涡轴发动机、第一型设计定型并批量使用的涡扇发动机、第一型自主研制并批量使用的先进传动系统等,为我国航空动力技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与团队数十年如一日,自主走完预先研究、技术攻关、工程研制、使用发展全过程。我国首型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玉龙”先进涡轴发动机2010年成功定型并系列发展至今,让国产战鹰装上强劲中国“心”,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和封锁,闯出了独立自主研发涡轴发动机的中国道路。

2011年,年近古稀的他,带领团队制定研制路线、布局技术攻关、构建研发体系,从头描绘国产大飞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蓝图。

他始终致力于航空动力技术的创新性探索、研究及应用,以无限的创新探索放大有限的生命,用生命丈量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的航程。

领导卓越奖

迟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

2020年6月23日,中国西昌。北斗系统第55颗卫星发射成功,宣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中国首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就此竣工。至此,作为卫星项目总指挥,他长舒一口气。

造卫星并不难,难的是百分之百国产化。对于这一点,他从没有过任何动摇:“一定要做中国人自己的导航卫星!”为此,他精心谋划,集中航天五院内外优势力量,攻坚克难,突破了星间链路技术、高精度原子钟、星敏感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最终实现了北斗导航卫星星上部件100%国产化、核心元器件100%国产化,摆脱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为了抢时间,他还创新管理模式,实现16星并行研制的工作目标。过去的两年半,他的团队实现了卫星发射13战全胜、20星连捷的纪录,还创造了单个型号三年内连续成功发射的新纪录。

他所代表的北斗人,正书写着“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全球带去中国导航星!

领导卓越奖

汪劲松

西北工业大学 校长

2020年夏天,西工大翱翔体育场,一张张稚嫩的脸孔正接受校长的寄托与祝福。

作为“国防七子”之一的这所高校,在价值多元的冲击下,如何坚守理想与方向,身为一校之长的他,谋之深远。

他改革人事制度,实施“翱翔人才工程”,持续提升师资水平;他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对外输送高素质人才;他布局新型交叉学科,引领参与多个国家重大专项……

守正创新、超前布局、勇于变革……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国铸剑的征程中,他正在续写“西工大现象”的新篇章!

技术先锋奖

李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总设计师

作为总设计师,他哺育长征五号十载,又送其“建功立业”。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首飞成功。这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改变了全球航天界的 “游戏规则”。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发射成功,将我国首架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地火转移轨道。此次发射,打出了中国航天的新高度,打出了中国航天的新速度,打出了中国航天的新精度,自此我国开启了行星探测时代。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为了开拓中华民族与星星对话的能力,他埋首写就诗篇:

《我有擎天箭·贺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屈子曾又问,列星安陈显?

今朝换日月,我辈慰先贤。

欲靠上下形,求索看航天。

星河路虽远,我有中国箭!

技术先锋奖

邓景辉

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总设计师

2019年的国庆大阅兵中,受阅梯队里一型全新的直升机引起了观众的注意,不久后的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这型直升机再次惊艳亮相,它就是直20,航空20家族的又一员猛将。

作为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的总设计师,邓景辉带领研制团队已经在直升机领域耕耘了30余年,从毛头小子到中流砥柱,他人生的大半时间不是泡在设计现场研究参数,就是在制造和试飞保障现场进行技术攻关。进入21世纪,他将目标放在了新一代直升机的研发上,他精心谋划,带领团队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型号研制的卓越目标。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新一代直升机的横空出世,实现了我国直升机型号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填补了我国直升机谱系的空白,也让他离毕生奋斗的梦想——“使我国成为直升机研发制造强国”更近了一步!

猜你喜欢

航空航天航空工业北斗
“北斗定位仪”和“北斗系统”是一回事吗
北斗导航卫星助我去旅行
一步之遥
摄影
飞行的历史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北斗港”再发两星
空天传奇系列科普丛书
航空航天
第44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