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0-01-1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思政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12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专业教学中,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按习总书记的指示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全面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水平,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的课题。

1 《经济学基础》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服务区域经济的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信息传递越来越广泛,贸易、金融、管理方式等等也越来越多样化。面临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经济相关领域中,经常存在着缺乏诚信、虚假信息、违背职业道德、违反职业操守、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等等不良现象,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经济类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还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问题,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经济学是“经邦济世、强国富民”之学。通过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效结合,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养成和职业精神的树立结合起来,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尚品德人才,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类人才。

2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围绕经济领域的基本原理和经济现象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毕业后从事经管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教学目标分析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课程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教学,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要求设计三大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学生不仅能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而且能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更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2.2 教学内容分析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本课程打破了经济学固有的微观和宏观两大理论框架,重组六大学习领域,分别是走近经济学、生活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营销经济学、民生经济学,勾勒出现代经济学的全貌。同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每个学习领域之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3 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了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导向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辅助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活动。

2.3.1 教师为主导

教师发挥着课程学习领导者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比如: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新知识,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入生活案例、经济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其经济思维能力和正确积极的职业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法提升学生在真实环境运用经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崇高的职业修养,等等。

2.3.2 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和实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独立思考、与人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通过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逐步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转变。

2.3.3 任务为导向

经过重组教学内容,包括六大经济学习领域,每一教学领域中均设置若干学习任务。如学习领域二“生活经济学”中设置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任务二:市场经济运行基本规律;任务三: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以任务的完成检验和总结学习效果。任务完成后,学生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更有利于推动其他任务的主动执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程从以下五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分别是:课前自学、案例引导、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总结提升。

2.4.1 课前自学

教师通过校园网课程平台下发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登录平台自学预习,并回答相关问题,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课前自学,有利于教师重新把握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的施教。

2.4.2 案例引导

教师引入热点经济案例,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供求原理为例,引入当下热门话题:2019年,飞涨的猪肉价格,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离不开的话题。2019年12月广州市猪肉均价约为37.89元/公斤,而去年同期约为24.17元/公斤。猪肉价格暴涨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以任务为导向、问题为引领,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

2.4.3 教师讲授

首先,教师对新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经济概念和原理,并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比如在讲授“经济增长”理论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阐述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祖国繁荣而奋斗的上进心;在讲授“理性人”与“非理性行为”这一对矛盾体时,明确指出价值引领在人的行为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讲授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有效配置”等知识点时,列举生活中自然稀缺资源和时间成本的事例,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爱惜稀缺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等等。

2.4.4 学生实践

教师讲授后,学生根据案例引导中的问题进行思考。首先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组内互评,综合意见,统一答案。然后再由各小组选派一人进行总结回答,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和答疑解惑,对本次任务进行总结归纳,点拨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自我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从旁引导和提点,强化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能力培养。

2.4.5 总结提升

教师在校园网课程平台布置形式多样的课后实践作业,可以是结合生活中的经济时事开展的话题讨论,也可以是经济现象总结与汇报。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各种经济类的网站、经济类视频(如“财经郎眼”)和经济论坛(如人大经济论坛)等资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使之知识内化,提升综合能力。

3 结语

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经济学基础》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时,应不断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科学合理的设计经济学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知识点的衔接与融合,将思政教育适时融入课程内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也是改革中的关键一环。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功底和教学技能的同时,更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既能准确把握经济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又要具备思政教育能力,才能充分体现经济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

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思政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