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防控中消毒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0-01-11鲁信举霍玉芹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16期
关键词:戊二醛猪只病原

鲁信举,霍玉芹

(安阳市龙安区畜牧服务中心,河南 安阳 455000)

在近两年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笔者发现,广大养猪户很重视消毒,但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诸如消毒药的选择、消毒方法、消毒药的使用等乱象,有的钱花了,药没买对,有的钱花对了,使用方法不对,总之,缺乏科学的防控知识让很多养猪户付出了不该有的代价。

1 消毒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消毒药的选择问题

选择消毒药时,不但要符合广谱、高效、稳定性好的特点,而且必须选择对猪只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毒性低的药物。强酸、强碱及甲醛等刺激性、腐蚀性强的药物虽然对病原菌作用强烈、消毒效果好,但对猪只有害,不适宜作为带猪消毒的消毒剂。

1.2 消毒药的使用问题

1.2.1 消毒药浓度问题 有些人不按要求配比,使用浓度不对。每种消毒药都有浓度要求,而很多人根本不看配比或看不懂。有人不知道甲醛和福尔马林的区别,使用时问题更多了。

1.2.2 消毒时间问题 消毒时间不够,不能完全杀死病原微生物。车辆进出的消毒池或喷洒消毒药后立即放行是完全错误的,很多消毒药需要30 min时间才能完全杀灭病原微生物,走马观花显然不起作用。

1.2.3 腐蚀性消毒药使用问题 腐蚀性消毒药喷洒在一些金属或木质器械上,造成养殖设备的严重破坏;或者饮水、混合到饲料中饲喂,破坏动物的消化系统;带猪消毒时间过长,破坏猪的呼吸系统,引起感冒等疾病发生。

1.2.4 空圈的熏蒸消毒问题 一是要求每立方米空间32 g 的高锰酸钾和64 ml 的福尔马林,往往按每平方米计算,浓度一定达不到,起不到消毒作用;二是浓度过大,只破坏微生物表皮,不能杀死微生物;三是密闭熏蒸时间不够72 h,或通风不够48 h以上。

1.2.5 环境消毒问题 选择的火碱、生石灰等固体消毒药:不知道生石灰是在水的作用下变成氢氧化钙才有消毒作用,厂区门口撒厚厚一层干石灰,风一刮就干净,跟没撒没区别;火碱也是在2%~5%的浓度才能更好地发挥消毒效果,有的人选择了使用已经结块的火碱,也即选择了失效的火碱。

1.2.6 人员的消毒问题 厂区进出人员的消毒很繁琐,而有些养猪户只用消毒药剂喷喷脚底板或好一点的喷喷全身,没有严格的洗澡、更衣、规定时间消毒、隔离的要求,生活、管理、饲养人员队伍不能长期稳定。

1.2.7 养殖区排放物的消毒问题 大多数的养殖企业都没有对养殖区排放物污水和粪便进行彻底消毒,是病毒传播的很大漏洞。

1.2.8 饲料的消毒问题 有些人通过高温或消毒药对饲料进行消毒,明显会造成饲料营养的破坏。

1.3 病死猪的处理问题

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过程不规范,发病猪场有不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现象,甚至不经消毒乱丢乱放;或有专门无害化处理厂在装运死猪过程不严格消毒,不按规范进行,甚至连装尸袋都不用。

2 对策

2.1 提高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认识

非洲猪瘟最初发生在非洲,非洲猪瘟病毒有一定耐热特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不过非洲猪瘟病毒也有弱点,那就是不耐高温,并且对强酸、强碱等物质是非常敏感的。非洲猪瘟病毒在56℃,加热70 min 就能把它杀死。而温度达到60 ℃,只要半个小时就能使其失去活性,总之,非洲猪瘟病毒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0~20 ℃,干燥饲料中很快死亡,在其他饲料原料中半衰期2 d。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的环境非洲猪瘟病毒存活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在室温的粪便中能存活11 d,在被污染的猪舍能存活一个月,在冷冻肉中能存活110 d。在低温环境中,像冻结肉中,非洲猪瘟病毒能存活1 000 d之久。在实际的生物安全体系中,“消毒”首当其冲,并渗透到了各个环节,同时也是整个生物安全体系的关键所在,猪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消毒计划,保留完善的消毒记录,如入场消毒记录、空舍消毒记录、常规消毒记录等,并及时进行消毒效果评估。

2.2 政府方面的组织和宣传

要像人的新冠肺炎防控一样,组织全社会的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非洲猪瘟的危害,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各项政策的宣传,要让政策深入人心。

2.3 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

科技部门要有前瞻性,要有责任担当,要把防控需要的消毒药最佳选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制成规范化的消毒手册发放到养殖场户,并按照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分包到场到户,真正做到科技下乡,科技到户,开花结果。

2.4 落实养猪场户的企业主体责任

2.4.1 药品的选择 最有效的消毒药是10% 的苯及苯酚、去污剂、次氯酸、碱类及戊二醛、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磷酸氢钾类盐等。

2.4.2 人员及物品消毒 饲养管理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更衣、留置30 min 以上;对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压灭菌、熏蒸等方式消毒。

2.4.3 场地及设施设备消毒 消毒前必须清除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容器等。对金属设施设备、圈舍地面消毒,可采用火焰喷烧、甲醛熏蒸和戊二醛冲洗等方式消毒。对圈舍、车辆、贮藏室等场所,可采用戊二醛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对养殖场(户)的垫料,可采用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对粪便等污物采用生石灰、火碱等消毒处理后采用深埋、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

2.4.4 对场区分泌物及排泄物的消毒 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发病猪只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虫卵等),即使是健康的猪只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中也存在大量的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必须使用戊二醛、漂白粉拌生石灰等消毒药无害化处理,或发酵处理后排放。经过彻底清扫,可以大量减少猪舍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2.4.5 带猪消毒 选择毒性小的戊二醛、磷酸氢钾溶液定期消毒,雾化要充分,消毒液作用的时间要尽可能长,保持消毒液与病原微生物接触,一般半小时以上效果较好。但频率不宜过大。

2.4.6 饲料的消毒 饲料进场要做到车辆和包装表面的消毒,可用戊二醛等喷洒消毒,并放置10 d以上再使用,切忌加热和用消毒药拌料。饲料放置期间非洲猪瘟病毒自然死亡净化。注意购进饲料要减少次数,一次购进多多益善。

2.4.7 消毒池的使用 猪场入口处的消毒池应为进出车辆车轮的两个周长以上,以确保车轮能全部得到消毒,宽度应与入口大门等宽,深度以浸入车轮轮胎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最小不得小于15 cm。猪场大门处最好设置喷雾消毒装置,对车身、车底进行细致、彻底的清洗、消毒,静置时间要保证。阴雨天气消毒池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可以适当增加到5%~8%,以加强消毒效果。平常注意消毒池的定期清理和消毒药的经常性更换。

2.4.8 病死猪的处理 对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死亡的猪只要按照要求做好无害化处理。切忌乱丢乱放,造成病原传播。

2.4.9 树木杂草垃圾的处理 清理场内外的树木杂草垃圾,喷洒环保生态修复剂,清除蜱虫卵、蚊蝇卵,控制非洲猪瘟传播媒介,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2.4.10 防鸟、鼠、驱蝇虫 猪场周围要建立防鸟防鼠隔离带,用生石灰围场防鼠,用捕鸟网防鸟,用灭蚊灯、一夏净杀灭蚊蝇,用灭鼠药消灭老鼠。

2.4.11 生猪交易的对策 对于养猪场来说,出售生猪应在猪场外500 m的地方建临时交易平台,经过严格的消毒再进行交易,不能让买猪人员和车辆靠近猪场。猪场购进生猪时,要在隔离圈按规定隔离后才能进入圈舍饲养。

3 消毒工作特别注意事项

3.1 正确使用消毒药品

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与要求配置消毒药液,药量与水量的比例要准确,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的浓度;计算好消毒空间容积而不要和面积混淆,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严重者还会引起不良后果。消毒药一定要现用现配。不同的消毒药要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3.2 饮水消毒和饲料消毒

要严禁任意加大消毒药的浓度,任意加大消毒液的浓度虽然有效地杀灭了病原微生物,但也能杀灭或抑制猪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造成猪只腹泻或继发肠道疾病。

3.3 带猪消毒

要使用毒性小、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并且时间不能过长,避免造成对猪体的伤害,引起呼吸道疾病,免疫力下降。

3.4 器械消毒

注意强酸强碱对木质、金属器械的腐蚀和破坏。配制足够的溶液量,应使猪舍内物品等消毒对象达到完全湿润,否则消毒药粒子就不能与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直接接触而发挥作用。

3.5 消毒时操作人员防护

要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眼镜、胶靴、工作服等,以免消毒药液刺激眼、手、皮肤及黏膜等,安全第一。

3.6 不同季节的消毒

消毒的最佳温度应选择20℃左右,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为了减缓消毒所致舍温下降对猪只的冷应激,要选择在中午或中午前后进行消毒。况且,很多消毒药在低温时作用大大降低,不稳定,起不到消毒作用。冬春季节最好选用磷酸氢钾类消毒药。夏秋季节,中午气温较高,舍内带猪消毒在防疫疾病的同时兼有降温和除尘的作用,选择中午或中午前后进行消毒是科学的。况且,温度与消毒的效果呈正相关,应选择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消毒工作。

3.7 检验消毒效果

有条件的猪场,消毒后应该采取样品进行消毒效果的检验,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评估消毒效果,进一步提高消毒正作用。

猜你喜欢

戊二醛猪只病原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开口稳定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