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五行针灸调整食管癌负性情绪的探索

2020-01-11胡玉娜王若凡郝彦钧王玉萍杨亚琴王玲玲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灵枢负性食管癌

胡玉娜,王若凡,2,郝彦钧,2,王玉萍,杨亚琴,王玲玲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发现已是中晚期,治疗棘手,5年生存率不到30%[1]。随着病情及症状趋重,加之放化疗副作用的影响,食管癌患者往往承受着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从而诱发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会影响患者对肿瘤的应对能力和治疗积极性,降低生存质量,对食管癌治疗和预后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药物治疗与情志心理疗法相结合,将是未来食管癌治疗的趋势。

五行针灸是源于中医经典,盛行于欧美的一个针灸医学学派,它基于中医传统的“气”、“道”、“五行”、“阴阳”理论,将四时、方位、五材、五色、五脏、五音、五味、十二经脉等相关概念纳入五行体系当中,并根据患者的五行主导一行、十二经脉阻滞情况及身体、精神状态,选取穴位施以针刺或灸法治疗,同时重视经气转化和时令及子午流注次序,在改善恶性肿瘤不良情绪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五行针灸指南》[2]中提出“症状是心灵的呼唤”,提倡关注患者症状背后的东西,即要注意患者的身心健康,“身心同治、以人为本”是五行针灸的理念。本篇从食管癌和负性情绪的关系以及五行针灸的理论出发,对五行针灸调整食管癌负性情绪的思路及方法进行探索。

1 食管癌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五行偏性不同的人,无论从外在的形体特征,还是内在的情志反应,均有较大的差异。五行作用于人体,随其气的升降出入不同,带给人五种基本的思维方式。五行偏性决定了一个人会以某一种思维为主导。五行人因为体质、思维的差异,在面对外界刺激时的反应不同,所患疾病也有所不同。如《灵枢·通天》篇说:“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即是说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易患发狂及猝死等病症;而太阴之人“好内而恶出,心抑而不发”,即禀性柔弱,缺乏主动,易孤独悲观,忧郁寡欢,此类人多发肝郁之证,如郁证、梅核气、癌症等[3]。因而,体质不同的人在面对外界不同刺激时,会产生不同的疾病。

恶性肿瘤在发病前后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情志异常。葛春芳等[4]通过对1 088名确诊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病前精神状况调查发现,有71.88%的患者发病2年前存在精神创伤。吴艳林等[5]采用SCL-90量表对148例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等均高于正常人。王如跃等[6]运用临床心理评定量表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病前病后调查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病后的抑郁程度均高于良性肿瘤组。一项对癌症患者的追踪调查发现,情感抑郁者的食管癌死亡率较普通人高1倍[7]。可见,负面情绪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而五行人由于各自不同的体质和思维方式,其面对疾病造成不适的心理反应和症状表现亦有所差异。

2 五行针灸源于中国古代典籍

溯本归源,针灸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至今最为鲜活的代表之一,五行针灸的理论基础部分源自《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目前公认这一针灸流派最早的学术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华思礼(J.R.Worsley,1923—2003)教授。近年来,其弟子诺娜·弗兰格林(英)将五行针灸介绍回归中国,并在中国针灸医生龙梅、刘力红教授等的推广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识接受。

从发展历史来看,五行针灸流派的学术思想是在中医针灸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了西方心理学方法,并充分发挥了“心身同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东西方哲学和医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8]。

2.1 道与气

五行针灸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生理、思维意识和精神灵魂的物质。“道”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第二十五章》中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传统中医针灸追求人体之“道”的和谐以保证身体可以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对生命活动起着推动和调节作用。华思礼[9]强调针灸师需要理解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来诊断治疗,以恢复“道”的正常效力,“气”(即生命力)才能治愈疾病的致病因素。

2.2 五行人

《五行针灸指南》[2]认为人禀五气生,与生俱来即有的一行作为“主导一行”,统领其他四行,“主导一行”决定人的生长壮老已、精神、行为等。“主导一行”失衡,无力统领其他四行,波及其他各行及脏腑而致病。因患者五行属性的不同,将治疗分木、火、土、金、水等5种类型。五行针灸医生根据患者能量运动的特点,给予相应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诊断结论。“金、木、水、火、土”是五种气的运动形态。金代表向内、向下的气的运动形态;木代表向外、向上的运动形态;水代表向下、向前的变化不测的运动形态;火代表向外、向四周的,在一定高度波动的运动形态;土代表环形的气的运动形态。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即已有对五行人的判断:“木形之人……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形之人。”

2.3 “夫妻”阴阳

五行针灸中用“夫妻”来比喻左右手的脉力。左手脉为“夫”,右手脉为“妻”,且左手脉含“心”脉,因此正常情况下,左手脉力强于右手脉力,若心脉严重不足,右手三部脉强于左手三部脉,心失去主宰地位,为“妻篡夫位”,是“夫妻不和”,患者常常表现出绝望之感。“夫妻不和”反映了人体最基本的阴阳平衡的崩溃,是经络循行中最大的一种阻滞,体现了中医阴阳法则的应用。阴阳是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式,《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而《难经·三十三难》言:“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可说明夫妻、阴阳的概念是从中医中发展丰富而来。

2.4 用针思想

医生在行针灸之前,首先需要判断患者的主导五行。判断主导五行的方法是,医生在五行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气味、皮肤颜色、声音、情感(包括性格、情感需求)为重要依据,综合地感知出患者气(能量)的运动形式;并基于此,得出患者的主导五行。依据患者主导一行、有无“附体”、“邪气”、“夫妻不和”、十四经脉的阻滞等情况,选取内外七龙、背俞穴、十二经脉及任督脉出入穴、五输穴、原穴、络穴,应用针灸方法,调和气血,达到祛邪、调神的目的。

2.5 医者行医

在治疗过程中,要求医师达到神志专一,不为外界刺激所干扰,用心看着患者的眼睛,细心体察并调适针刺反应,令患者之气易行。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说:“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孙思邈《大医精诚》所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五行针灸医师在与患者交流时,应专注听取对方的诉求,努力与之建立沟通、交流的渠道,使患者畅所欲言。

五行针灸这种基于五行特征对人的体质进行分类的治疗原则、用针思想,以及要求医者胸怀慈悲之心的观点,正是中医传统理论注重整体调节,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置于天地、时空大背景中进行宏观考量,给予个体化诊治的优势体现。

3 五行针灸治疗重点在“神”

《灵枢·本神》记载:“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而心神可以调控意志,从而来调节人的情感。《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卫气》曰:“神生于五脏,舍于五脏,主导于心”,《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人体之神,广义指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体现,狭义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性格倾向等精神活动,心藏神,主神明,心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主导着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情感过程。

孟子提出了“志气说”,“夫志,气之帅也”,“持其志,无暴其气”,指出意志可以统帅情感。《灵枢·本脏》言:“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提出意志为人对外界反应,可控制或影响其他精神活动。中医认为,意志是人身之神的最高层次活动,可驾驭气行对机体的调控作用,并有利于维护机体阴阳协调的健康状态[10]。因此,意志影响着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下这个急速发展的时代,心神扰动的人群众多,不愿或不敢向外界敞开心怀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肿瘤患者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面对和承认自己的痛苦是源于心理层面。

《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皆强调“治神”是针刺的关键。[11]《类经》曰:“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涵造化,具一理以应万机,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所提的“十二官”,在五行针灸中指代十二脏腑分属五行,并一一对应十二正经,通过调节十二经络的气,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五行针灸通过调理五行十二官之气来治疗“神”这一层次的疾病,而心居君主之位,心主神明,“神”是五行针灸首要关注对象,五行针灸的治疗重点在“神”。

4 五行针灸调整食管癌负性情绪的可行性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肿瘤的占位效应,至中晚期,患者吞咽梗阻、食入即吐、咯痰、胸痛、消瘦等症状往往较为明显,比起其他恶性肿瘤,其患病者常常存在更多的负面情绪,需要及时的引导和干预[12]。依据五行理论判断食管癌患者所属的主导一行后,初次治疗患者要判断有无“附体”,祛“附体”,即针刺“外七龙”与“内七龙”;如无“附体”,直接进入第二步“祛邪气”,祛邪气取双侧肺俞、心包俞、肝俞、脾俞、肾俞(只有发现心包俞有邪气时,才针刺心俞),针只能浅浅刺入皮肤,针身与身体最多呈45°。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初次治疗不需要判断有无阻滞,祛邪后以护持一行的原穴结束治疗。此后治疗(一周一次)要判断有无“夫妻不和”、十四经脉阻滞、瘢痕阻滞等,疏通阻滞后,仍需以护持一行的原穴结束治疗。五行针灸的重点在于辨别患者的五行主导一行,而非症状,我们看到的不是患者的疾病,而是患了疾病的人。

五行针灸是在天人相应、形神合一整体观的指导下,从五行角度出发辨别食管癌患者的主导一行,强调心身的相互影响,重视内因致病(七情内伤),治疗次序由里及表,将治疗的重点放在主导一行相对应的经络上,给予方向明确的针对性扶助,激发人体的自我调整能力。从而促使食管癌患者体内五行正常运转,五脏功能恢复,心神安定,情绪恢复平静。近年来,五行针灸改善恶性肿瘤不良情绪的临床观察报道较多,如张博等[13]通过对60例肿瘤病人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与单纯口服中药相比,中药联合五行针灸在改善肿瘤相关抑郁伴随的焦虑症方面效果更优;曹爽等[14]通过对五行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发现五行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西药圣·约翰草提取物片(路优泰)或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博乐欣);王雨等[15]列举临床验案佐证了五行针灸在改善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食管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对其治疗和预后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五行针灸源于中医传统的“气”、“道”、“五行”、“阴阳”理论,强调“身心合一”的整体观,认为人是五行的独特组合体并有一行为终生主导,故其治疗方法是找出主导一行,调整其下属经络之气以疗身心健康,关注焦点为心神,心神主导情志。运用五行针灸,可以全面调整食管癌患者的情志,缓解其负面情绪,对食管癌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存期的延长都具有积极效果。即使对于终末期食管癌患者,虽然不能改变最终结局,但这种深入内心的针法也可以帮助患者以更稳定、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死亡,从容走过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猜你喜欢

灵枢负性食管癌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