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天然草地利用现状及分析

2020-01-11王红艺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南阳市苜蓿肉牛

王红艺,梁 爽

(南阳黄牛科技中心,河南 南阳473000)

南阳市地处中原,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地理坐标为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东西长263公里,南北宽168 公里,总面积2.66 万平方公里,平原、丘陵、山区各占21%、30.6%和48.4%。总人口1 010.75万,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农业大市天然草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粮改饲试点项目和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等项目为依托,把加快肉牛、奶牛、山羊产业等优质草畜发展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市场消费升级,促进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降低了饲养成本,带动了全市优质草畜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畜牧业整体水平。唐河县、内乡县、社旗县等被农业部确定为养殖大县,新野、唐河等8 个县区被确定为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卧龙、桐柏等7 个县区被确定为粮改饲项目试点县,西峡县被省畜牧局确定为奶山羊产业发展示范县。方城县、唐河县、内乡县、社旗县分别被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确定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体推进试点县,内乡县、唐河县、方城县成功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河南三色鸽乳业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20家休闲观光牧场之一,新野科尔沁肉牛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产品示范区。

1 草地资源状况

南阳市有天然草地12.77万公顷,占全省24.45%。草地类型主要为低地草甸、暖性灌草丛,其次还有山地草甸,主要分布在南召县、方城县、淅川县等县区。2018年南阳市天然草地产量鲜重86.02 万吨,折合干草产量28.73 万吨,占全省天然草地总产量的28.06%。

全市划为三大类型区,即伏牛山区、桐柏山区和南阳盆地。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800~1 000 mm。境内有两大水系,即长江水系、淮河水系。长江水系主要支流有丹江(南水北调水源地)、唐河和白河;淮河水系主要支流有月河、五里河、毛集河,水域面积18万公顷,水资源总量85.2亿立方米,水资源蕴藏量、亩均水量和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

2 草地利用情况

2.1 开展草地监测清查,提供开发利用数据

南阳市南召、淅川两县连续13 年承担着农业部共计20 个样地的草地监测任务,该工作涉及10 个乡镇、20 个村,工作量大、工作经费少,每年监测工作持续进行8 个月,行程5 000余千米,参加人员60人以上,野外工作环境危险性高。每年监测样地20 个,样方55 个,入户调查40个,拍摄各类照片200 余份,包括草地返青期、生长期、枯黄期的照片和牧草盛期的样地景观照,样方俯视照等。全面获取了草地资源状况、植被生长状况、生态状况、生产力状况、利用状况及草地鼠、虫、病害和水、旱、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草食家畜补饲等情况的各种数据。同时开展草原返青调查工作和草原野生植物采集及草场基本情况调查等工作,为我国草地监测工作及时提供储备数据,为南阳市草地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全国草地资源清查总体工作方案和河南省草地资源清查工作实施方案精神,2018 年南阳市开展草地资源清查外业调查工作,自6月1日至9月30日完成8 482个样地草地权属调查和360户入户访问调查工作,工作量占全省四分之一。我们严格按照草原资源清查技术流程和草地监测技术规程,规范开展外业调查各项数据采集,严格执行外业调查操作要求,加强数据质量审核和检查,保障清查数据真实可靠,并如期上报。圆满完成全市草地资源清查的各项任务,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2.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保护草地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水库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肩负着为沿线地区和首都北京供水的重要使命,其水资源供给、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地形地貌差,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大量饲草资源尚未很好利用,不能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部分山区草地因利用不足演变为灌丛和森林;靠近居民点的少数草地因利用过度演替为裸地,导致草地面积逐年减少。而香根草是一种极具推广价值的禾本科植物,有“神奇之草”之称,具有耐旱、耐涝、耐贫瘠等极强的生态适应能力,由南阳市21世纪议程管理办公室、河南坤元生态环保公司等率先在南阳市引进并选育,经过10多年的科研努力,目前已驯化培育出耐低温、耐水淹又保留原有优良生物性状的香根草新品种“宛香一号”,并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内的水土流失区、石漠化坡地、库区消落带成功、大面积推广,真正做到了保持水土、治理荒山、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净化水质、美化环境,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和较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2.3 发展奶肉山羊产业,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西峡县山地草地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乔木和灌木饲草资源,草地覆盖率高达80%左右,且有可供利用的秸秆,自然隔离条件好,不仅是奶山羊生长的适生地,更是生产高端的山羊产品的前提条件。从2012 年开始,该县全力推进奶山羊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建成千只畜位奶山羊养殖场5个,其标准化程度居全国养殖区前列。已具备向市场供应鲜羊奶、酸羊奶和羊奶冰淇淋的能力。奶山羊产业发展消化掉大量的作物秸秆和森林落叶,减少作物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从而确保西峡出境水质的达标,为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作出贡献。

内乡县赤眉乡、大桥、王店等建立了一批规模养羊场,充分实利用当地草场草地资源,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

2.4 利用浅山丘陵优势,探索肉牛养殖新模式

南召县石门乡、方城县独树镇和桐柏县吴城、月河等乡镇,充分利用海拔300 m以下,坡度35°以下的山丘地优势,探索肉牛养殖新模式。南召县南河店乡利用无人沟建立百苑肉牛场,石门乡利用万亩坡改田种草养牛,种植多倍体饲料刺槐。南阳科尔沁牛业已与方城县独树镇联手成立方城县澳元养殖场。该场负责草地租赁建场,解决饲草饲料、牛舍问题。南阳科尔沁牛业负责提供300 kg左右的母牛,开展自繁自育和肉牛育肥工作,目前已饲养母牛近300头。

2.5 因地制宜种植苜蓿,大力发展现代奶牛产业

苜蓿作为优质植物蛋白饲料,还具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供蜜源、保护环境等多种功效,苜蓿耐贫瘠、耐干旱、耐盐碱,地面覆盖率高,大量种植苜蓿,可改造中低产田,降低风蚀,防治荒漠化蔓延,同时大面积种植可调节气候,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减少水土流失,增强了植物的保土保水能力,改变了区域性水热条件,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在防风治沙、减少灾害、保持水土流失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加强生态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天然保障。镇平县敏霞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现有牧草生产基地4 120余亩。聘请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的有关专家,提供技术支撑。2018年,该企业生产苜蓿干草2 187 t,青贮苜蓿7 560 t,苜蓿干草草粉310 t,全面实现订单化生产和销售。苜蓿草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90%以上产品达到国家标准2级以上,其中50%产品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实现销售收入930.9 万元。同时为周边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年敏霞牧业支付的人工生产费用达到22 万元以上,带动了农民的增收,社会效益显著。以镇平县为基础,带动了周边浅山丘陵乡镇种植苜蓿,大力发展苜蓿加工企业,促进奶牛产业升级发展。

2.6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

桐柏县浅山丘陵起伏,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当地畜牧部门按照“稳定生猪、扩群肉牛、提升家禽、强壮山绵羊”的发展思路,在现有养殖基础上,建立规模化的黄牛肉牛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养牛业,走绿色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道路。2018年4月率先在南阳市成立了“桐柏县南阳黄牛养殖协会”。截至2019年7月底,桐柏县肉牛基础母牛存栏2.8万头,肉牛养殖总量约7.5万头,其中10头以上繁殖母牛养殖户494户,10头以下母牛养殖户2 700户,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2.5倍。山绵羊存栏8.8万只,年出栏10.6万只。

桐柏县山区肉牛、肉羊养殖模式主要是利用山坡、河岸等天然草场放牧饲养,一般春季将牛、羊群赶至山上草场,秋季陆续将牛群赶至山下圈养,放牧期间不进行补饲或少量补饲,圈养期间饲喂精粗饲料,冬季将达到出栏标准的育肥牛、羊出售,不能出栏的育肥牛、羊和母畜第二年春季再赶至山上放牧饲养。这种养殖模式既能有效降低饲养成本;又节省人工,一般放牧100头肉牛仅需要1个工人;还能最大限度满足动物福利要求,促进牛羊生长发育,放牧牛群、羊群运动量大、耐粗饲、抗病能力强,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因此在桐柏县山区被普遍采纳。

桐柏县依托远大牧业、祺杰牧业、康顺、福特养牛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实施养牛脱贫工程,在全县所有贫困村,与养牛大户帮扶结对,每个养牛大户带动3~5 户贫困户,使460户贫困户通过养牛脱了贫。

3 草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林草矛盾。大部分近山、低山及部分丘陵、岗坡都被搞植树造林变成了林地。还有部分荒山、荒坡被坡改梯,种果树变成林果地。

二是田草矛盾。由于山区人口多,基本农田面积少,为了缓解这个矛盾,有大部分接近村庄的荒山、荒坡被改造为农田,草地变为了耕地。

4 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草地保护建设利用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要加强宣传工作,大力宣传草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广泛普及草原科技知识,弘扬种草、护草、爱草的绿色文化。树立和运用大资源的理念,高度重视草地资源的保护开发,确保草地永续利用。把草地保护建设和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来发展。树立和运用大食物的理念,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增加草畜绿色食品供给。树立和运用大生态的理念,充分发挥草地的生态功能,建设好草地生态屏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保护建设草地的责任意识,努力创造全社会爱护草地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南阳市苜蓿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还要做回自己
肉牛口炎咋防治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苜蓿的种植技术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要造就一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