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卞康全一家三代守护五条岭烈士墓70余载收集836名烈士资料替98名烈士找到亲人》

2020-01-11孙凤志,林治波

中国记者 2019年12期
关键词:烈士墓烈士亲人

【作者体会】

孙凤志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以小见大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

我和王谷雨合写的消息《农民卞康全一家三代守护五条岭烈士墓70余载》获得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类二等奖。回首采写过程,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坚持锤炼四力,挖掘独特新闻,以小见大,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

以小切口见大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讴歌弘扬爱国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是新闻报道的永恒主题。卞康全一家三代人为烈士接续守墓的红色故事,在缅怀中唤醒记忆,在坚守中传递真情,点燃的正是人们心中的精神火炬,照亮的正是全社会的爱国情怀。我们从卞康全一家三代守护烈士墓这一小切口入手,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爱国主义内涵,用生动的事实来诠释习近平总书记“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这一重要思想。

以“小人物”见大时代。记者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挖掘独特新闻,需要记者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用普通人寻常事反映时代特征。卞康全一家三代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然而正是这些有血有肉的“小人物”,接续守墓,无怨无悔,做出了惊天动地的时代壮举。曾几何时,有人对英雄事迹提出质疑,对烈士英名进行诋毁贬损。2018年4月27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而卞康全一家三代尊崇先烈守护先烈的举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更加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鲜明的价值取向。

以小故事见大情怀。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坚持“三贴近”原则,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来烘托人物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新闻才能沾泥土、冒热气、暖人心。卞康全有一本厚厚的来五条岭祭奠或寻访人员的签名簿,他告诉我们,他要为每一位无名烈士找回名字找到亲人,也要让烈士亲人找到墓地,因此他要抓住每一个来宾每一条线索。细节的挖掘和描写,使得卞康全的形象跃然纸上。采访中我们也在追问,普通农民为烈士守墓70多年这种博大的家国情怀从何而来?“那年我8岁,父亲参与了掩埋烈士遗体。母亲搀着我就在旁边,告诉我,这些烈士都是为老百姓牺牲的,是我们最亲的人!”正是从卞康全父亲卞华纯朴的话语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专家点评】

林治波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该消息作者的最大贡献,就是找到了这个十分珍贵的线索,把卞康全一家三代守护五条岭烈士墓70余载,并收集烈士资料、为烈士寻找亲人的感人事迹挖掘出来,公之于众。

70年如一日,不曾间断地守护烈士墓地并费尽心血收集烈士资料、寻找烈士亲人,这种作为足以感动中国。对卞康全这个人物及其事迹的挖掘和报道,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领域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我们不但要感谢卞康全一家三代,还要感谢发现了此事线索的作者。

由这个消息,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媒体的优势所在——他们虽然在发行领域、影响范围、人才和硬件等方面无法与大媒体相比,但他们接地气,距离百姓和基层更近,有利于发现和挖掘深藏于民间的各类新闻线索。如果地方中小媒体能够注重发挥这方面的优势,那么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

建议更高级别的媒体,对此事继续挖掘,进一步展开延伸报道和后续报道,以便让此人此事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烈士墓烈士亲人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你是我的亲人
亲人
“请放心……”——写在2019年清明烈士墓前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无名烈士墓
杨绍栋烈士墓已修葺一新
向烈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