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AM理念下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教学体系研究

2020-01-10杨小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艺术设计设置

徐 晶 杨小晨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南昌 330063)

当前全球社会发展所面临各种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之间的合作,这也意味着对于多元学科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剧增加,高校未来培养的人才越来越需要具备多元知识结构和综合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STEAM 教育理念就是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五大门类学科为基础,将独立分散的学科教育以项目或解决问题等形式有效整合起来,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多学科知识,以及团队协作、沟通等来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借助先进的STEAM教育理念,结合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尝试构建一套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教学体系。

1 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1.1 以问题为驱动

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及其挑战仅仅依靠某一门类的专业是不能够去独立解决的。因此,未来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往往需要更加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储备,以及具有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意味着高校对于培育未来新生代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是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的。

艺术设计是一门建立在丰富的人文、自然、社会以及科学基础上的综合型学科,其教学系统的建立本身就和其它许多学科有着交叉融合的关系,体现出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的特点。但实际上,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依然没有摆脱单一性和局限性,在建立教学模式的上还是依照传统的模式,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多学科性、交叉性、协同性的特点体现。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面对产业制造、科学技术、社会生活,艺术设计往往会被放置在后期阶段,以使之解决方案的美学、人性化、适用性等相关问题。而在STEAM教育系统中,将艺术设计应用于某个问题的关键时间点,是有助于针对问题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的。

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是STEAM教育最主要的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们将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运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并协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因此,高校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其教学培养模式应当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在专业教学的早期阶段引入问题,以问题为驱动,使得学生们将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得课程学习不再是孤立分离的,并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促进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和多学科协同的能力。

1.2 以创新为导向

STEAM教育模式在早期阶段就引入设计思维,通过设计思维特有的感知方式和艺术设计的方法论来科学的确定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共同解决问题的手段,而实践证明运用这些模式形成的解决方案是真正具有创新性的。

艺术设计学科的人才培养是应该以培养其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为导向的,使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多元知识与完善技能去改变世界。享誉世界的皇家艺术学院在其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中,就特别注重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这与STEAM教育理念有着异曲同工的意义。皇家艺术学院在教学模式中打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力求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合作。实际上,他们的教学实践跨越了26个艺术与设计学科,引导学生以不同视角,运用不同学科结合共同完成解决一系列问题。例如,以数字技术来创建时装、雕塑与可穿戴艺术之间结合;通过数学和物理学教育,设计了一款在太空和微重力环境中使用的对抗性束缚紧身衣裤概念模型,用来应对宇航员长时间在太空中生活时大量骨质流失和肌肉萎缩的情况等等。

传统意义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已经慢慢不能胜任快速发展的世界,借助STEAM先进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创新为导向,将艺术设计学科主动纳入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中,模糊专业教学的边界,加强艺术设计学科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和渗透,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是未来趋势所在。

2 设置多元化的课程模块

2.1 “基础课程+”的多元化课程

当前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对于专业课程的安排往往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进行单独设置。虽然许多高校进行了相对灵活的学分制改革,设置了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但整体来看,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是相对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课程的设置目的还是针对于某一门课程,或局限在专业课程自身的体系内。不同专业课程之间和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显得相对薄弱。课程设置仅仅重视单方面的纵向教学,使得不同专业课程之间均处于孤立的状态,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融合更是薄弱,缺乏广阔横向的拓宽与延展。

在专业教学方面,相对单一的课程设置方式,使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上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根据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体制的现状,设置多元化的课程模块,并不是完全摒弃原有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而是根据STEAM教育理念转变成为一种更加灵活多元的课程设置方式,即“基础专业课程+”的课程模式。

“基础课程+”的课程模式是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点,在学生学习完成一些常规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将会进入更加灵活自主的课程模块环节。这个环节,将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班级、某一专业类别,甚至某一学科。学生将首先以团队或组的形式进行组合,确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研究方向,根据自身所选择的目标或是问题,在所应用的专业之间,或是学科之间进行灵活的课程组合。当然,这是一种更加独立且个性化的教学课程设置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结构、更加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能力和更加完善的综合专业素养。

2.2 强化项目为主体课程的建设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许多的问题将变得复杂,这也意味着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是应具备自如解决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与挑战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在设置多元化的课程模块的同时,还应该注重项目为主体的课程建设,这将有效打破单一专业领域学习的局限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需要关注自身专业领域,而且还需要综合学习与之密切相关的其它跨专业领域的知识。

以项目为主体的课程建设,是要求课程团队以某一项目或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为前提,进行不同相关专业课程的选择,旨在构建更加综合、更加多元的课程体系。强化项目课程建设就是强调教育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直面社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支持学生通过学习跨专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解决具体事务及问题的方案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具有职业专注精神。例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一直具有前沿的理念,无论是时装设计、工程设计还是传统手工艺、雕塑绘画等都以审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为前提。根据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或是一种创新的实验,再聚焦到所涉及需要的各类专业学科的知识,有可能是一种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甚至是某种创新可持续材料设计使用和研发,这都意味着将打破传统课程设置的框架,重新定义专业学习领域的范畴。

3 构建综合型评价体系

3.1 设置灵活的学分制体系

国内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多建立在学分制的基础上,所有培养方案的制定都是依据学分的安排设置一定比例的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学分制还是强调学科的专业性,虽然设置了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但是基本是围绕着本专业领域而开设的,学生还是没有相对灵活的选择空间,必须按部就班按照课程安排修满学分完成学业。

当然,目前的学分制体系对于学生深入把握相关专业知识是具备一定的优势的。但是,这在各个课程之间倾向于独立的专业教学,往往局限于相对单一的专业知识,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和整合性,使学生接受的知识处于碎片化的状态。因此,建立一个更加灵活、系统、科学的学分制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是将本专业各个学科,甚至跨学科的知识模块联系、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综合全面获得专业知识。

设置灵活的学分制体系首先打破现有的局限性,在学分认定和学分设置上实行更加灵活的机制;其次,在保证通识课程、基础专业课程的学分基础上,加大实践课程环节的学分比例,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以外的实践场所进行学习,并获得更为全面的学习资源;其三,将项目类课程计入学分,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实践,且实践环节可以计算相应的学分;最后,在选修环节中开放其它专业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的选修相应的课程,使得学生有机会获得更为全面的知识储备。

3.2 建立科学的成果评价机制

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将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将实际问题作为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实际项目、竞赛项目或是企业团队,使学生能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各类实践中得到应用,通过项目形式检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巩固学习知识,由此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全面的掌握专业知识并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艺术与设计专业具备着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并跨人文、社会和科学知识及数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专业学科,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评价仅仅侧重于几门课程成绩分数,如此单一的评价是缺乏一个完整、科学、系统的体系。因此,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以某一门课程的分数进行评价认定,而是要将成果评价认定的范围扩大,比如学生在设计实践环节中获得的奖项,企业实际项目中获得的成果等等,都可以纳入成绩考核的范畴。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成果评价机制不仅能够对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成效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定,而且能够提供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学习模式,提供给学生更为全面、综合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整体的思维方式方法,以及具有综合性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艺术设计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星.云.海》
《花月夜》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