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班风民办高校辅导员

周 艳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东莞 523083)

当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变化,面临着学生群体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民办高校班级管理难度逐渐增大,层出不穷的问题也不断向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提出新挑战,一方面老辅导员经验丰富但难免刻板化、因循守旧,老旧的经验主义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年轻人的喜好,另一方面新辅导员各方面管理经验尚浅也缺乏对新环境、新学生的足够认识,难免使得班级管理难度增大;另外,民办高校对班级班风建设的投入不够,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不足够清晰,班级辅导员更换频繁,使得学生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自我管理能力弱;此类较为常见的班级问题不断要求每一位高校工作者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加强对班级的科学化、民主化、自主化管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育人目标。

1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自我意识强烈

首先,当前大多数“95”后、“00”后大学生从小跟随父母生活在城市里,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优越生活条件,且多为独生子女,常被家人视为“掌中宝”,受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普遍缺乏挫折教育,自我意识强烈,思维认知不够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弱;其次,“95”后、“00”后均是网络的土著名,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他们过度依赖网络,沉浸于手机、电脑当中,缺乏与周围人之间面对面的线下交流和情感互动,久而久之表现出对班级同学不了解、不关心,班级课外活动不组织、不参与,他们追逐片面的“个性”,受到互联网上标榜“自由”、“做自己”、“放飞自我”等片面言论的影响进入一个思想误区,片面追求自我的感受,忽视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以及作为人的社会属性,追求绝对的个性化和自我优先,班级、集体于他们而言属于选择性融入。

1.2 缺乏具有凝聚力的班级环境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不断更新迭代的科技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一方面辅导员发布班级通知多半是通过微信群、QQ群等,学生对班级的参与感仅在于是否回复班群消息;另一方面在网络平台里学生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学生不通过班级也能获取提升自己的渠道,他们的网络依赖性使得班级活动难以组织,班级各成员间缺少凝聚力、向心力;此外,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足够的自律性、参与度和领悟力,而部分辅导员没有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缺乏足够的耐心指导学生和学生干部建立班级公约,没有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和积极有力的学生班干部很难实现班集体的共生状态,大部分同学仍以“我快乐”为主要认知,优先满足个人欲望,集体利益靠后,缺乏班集体意识。

1.3 “二手”班级的管理难度大

由于大学高等教育的扩招,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专任辅导员或班主任管理压力明显增大,流动性强,造成了一个班级会有多个辅导员的现象,甚至一年换一个辅导员;在新旧辅导员交替的过程中班级管理会出现小小的松动,存在学生对前任辅导员的留恋,常常与前任辅导员作对比而不满现任辅导员的管理模式,甚至不服从现任辅导员的管理,也有的会出现对现任辅导员的漠视,原本的参与积极性受到压制而更少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尤其在心理问题学生的管理上会出现更多的挑战,会加重他们的心理敏感性。种种显性挑战下使得辅导员的管理难度增加,也会因为工作量增加而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班级班风管理上。

2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探析

2.1 民办高校学生个性化明显,班风建设不足

人是环境的产物。通常一个班级的环境好坏直接会影响到班级学生习惯的养成,行为的塑造,意识的组成,例如刘献君教授的泡菜理论,学生个体就如同泡菜本身,而班级就是泡菜水。泡菜的味道的好坏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班级是由学生个体组成,班级的好坏取决于每一个班级成员,而班级成员的能力提升又受到班级环境的影响。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的文化差异性较大,这与他们的先天禀赋、家庭环境和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有着巨大的关联,相对而言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较为缺乏纪律性、自主性、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面对这样的挑战辅导员往往疲于应付,琐事繁多的辅导员经常一个人要面对几百个学生,一方面学生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辅导员无暇组织活动来加强班级班风的建设,交由学生干部组织的班级活动往往趋向于完成任务、走形式,良好的班风建设难以开展。

2.2 辅导员事务性角色参与过多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也是学生思想引导的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起着指导、教育的作用,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效果。然而在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工作任务中充斥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学生管理数量众多,“有事找辅导员”的意识在校内各职能部门中蔓延并且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生活、教育、发展统统离不开辅导员,数量逐年增加的心理问题学生也分割了辅导员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还要完成学校的各项考核指标,包括各种培训、会议、各部门分管工作等,再加上辅导员岗位较高的流失率,等等这些导致了民办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时间上的不充分、任务分配的不集中而导致管理水平下降,在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减少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时间。

2.3 难以落实“管理”与“育人”的目标

学校管理活动的教育性往往表现为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渗透到整个学校的管理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就是管理育人。部分民办高校虽一直秉持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初心,但生源的不一样,学生天资禀赋的不同,教学资源的不同,教学定位偏重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管理相对欠缺自制力、学习力的学生往往会加强“服从式”管理,在这种高压管理模式中某种程度上利于管理这些学生,使其发展轨迹符合学校的期望,对于学校的稳定性起到明显作用,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学生个性化的发挥,民主意识的培养。甚至部分民办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会在无形之中将利益性价值观念渗透进学生班级乃至学生个人,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利益的获得而非学习的获得,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难以融入班级。

3 改进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的措施

3.1 了解学生,规范班级管理制度

教育者首先需要充分挖掘民办高校中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素质水平,学生性格、资质千差万别,但经历过高考之后的一轮“筛选”,同一所学校大部分学生会形成一种统一的学习风格或者相似的性格特点,根据学生展现出来的面貌,在宏观上制定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办法,在微观中的班级里根据学生普遍特点实行大部分人利于接受和吸收的班级活动;同时要结合时代特点,班级管理的界限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和校园,而是已经延伸至新的虚拟空间领域,要根据新时代年轻人偏好开展活动与制定规则,增强班级沟通效能与班级管理效率;此外,管理好班级干部,多组织培训班干部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避免出现“一任到底”的不作为班干部,采取民主测评的方式定期对班级干部进行评估,成立干部监督小组,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引领和带头作用,让班级形成整体意识,所有同学都能参与班级决策,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从而更好的促进班级管理水平提高。

3.2 落实教育目标,加强班风校风建设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域,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指导者高校工作者应当把德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辅导员作为学生班级直接管理人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重要引导作用,因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应深入落实高校教育理念和目标,具体落实到班级的每一场班级活动、和学生的每一次谈话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控制“德育分”、“素质拓展分”等等考核标准,避免出现有名无实的现象,造成学生的功利性思维,参加活动只是想要获得分数为评优评先加码,甚至为多拿分不惜钻空子作假;辅导员应将“立德树人”的理念通过日常引导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中,在各项考核标准中严格按照管理要求来实现;与此同时发动学习优秀者的榜样力量,形成良好班风校风,实现“德育”、“智育”同发展。

3.3 转变教育发展理念,优化教育管理体制

班级管理实际上不能以陈旧制度一贯到底,而是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如层次化班级管理。民办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责任,学校应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根剧新时代的学生特点,创新管理模式,采纳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案,给与班级管理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因为他们步入大学处于“半社会化”阶段,需要从被动管理到主动自我管理的转变。;同时一个班级的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辅导员人才,学校应当重视辅导员的地位,提高薪资待遇稳定人才,为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建设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挥辅导员作为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有效打造学生—老师—学校三者之间的联动机制,共同优化民办高校现有的班级管理体制。

猜你喜欢

班风民办高校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