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泻肝实脾法治疗肠梗阻经验 *

2020-01-10李鑫浩李俊珂杨佳楠

中医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肠梗阻四肢敦煌

叶 红,李鑫浩,李俊珂,刘 玲,杨佳楠

( 1.甘肃中医药大学敦煌医学与转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的重要一脉,是关于整理、研究敦煌遗书、敦煌壁画,以及敦煌文物中医药史料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大致包括对敦煌遗书、残卷里医理类、藏医类、本草类、医方类、针灸类、医事类及外来医学等著作的研究。它对于补充汉代以前的医方、解决医史研究方面的争议问题、探索中医药学术辉煌、指导当代中医药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价值。李应存教授是国内敦煌医派代表人物,现任甘肃中医药大学敦煌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专家。李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结合古籍,精心研究,深入思考,探索现代疾病发生之根本,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用敦煌医学辨证思路对古医方灵活化裁来治疗内科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笔者有幸成为李应存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受益良多,现将其运用泻肝实脾法治疗肠梗阻经验加以整理并介绍如下。

1 泻肝实脾法简介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药·五脏病证文并方》云:“肝德在散,脾德在缓。”[1]107-117肝为阳脏,其主疏泄,喜条达;脾为阴土,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其性阴凝板滞。肝、脾两脏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即肝木疏脾土,土不壅。《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云:“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2]意即脾土营肝木,肝血足。在病理上,肝、脾两者也相互影响,相互传变。《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于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3]肝气过实,克伐脾土,临床多见情绪急躁易怒,胸胁胀痛,脘腹胁肋胀痛、食欲不振、食后嗳气不舒;乘脾致虚,临床多见脘腹胀满,腹痛腹泻,泄后腹痛不止,气短、纳呆。其病因当责之于肝,治法当以泻肝为主,扶土为辅,即泻肝实脾;当用大泻肝汤合大补脾汤,共奏泻肝实脾之效。《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药·五脏病证文并方》云:“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枳实、芍药、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生姜切,各一两。右(上)六味,以水五升,煮二升,温分再服。”[1]109用药选用疏泄敛肝之品,用黄芩、大黄、枳实清泻肝气,芍药、炙甘草敛和肝气。《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药·五脏病证文并方》云:“大补脾汤。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其人骨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干姜三两术 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一方作牡丹皮,当从。各一两。右(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1]119脾气虚弱饮食不化,心下痞满,加之肝实,脾俞虚,运化失司。方用人参、麦门冬、五味子敛脾阴,干姜助脾阳,旋覆花降逆止呕,白术、甘草扶脾调中。临床中,李应存教授运用泻肝实脾法治疗内科疾病之腹胁痛、胃痞病、痤疮、不寐、眩晕等,妇科疾病之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异常,男科疾病之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不育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

2 肠梗阻的中医学认识

肠梗阻属中医学“大便不通”“肠结”“关格”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由于饮食不节、热邪郁闭、寒邪凝滞、湿邪中阻、气血淤滞、燥屎内结、虫团聚集等因素导致肠腑传导失常,通降受阻,使气机痞结,水津潴留,闭阻于中,出现胀、痛、呕、闭四大症状,发为肠梗阻。治疗常用活血化瘀、泻热通腑、温阳运脾、驱虫逐积等方法。

3 肠梗阻的西医学解释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常见类型有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多发于中老年人,其病因多与肠道肿瘤、结肠憩室炎、粪便嵌顿、乙状结肠扭转、肠粘连、嵌顿疝等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及便闭,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常见的临床基础治疗手段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胃肠减压、防治感染、镇静、解痉、止痛等。

4 肠梗阻的病因病机

肠梗阻(肠结)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过度等因素引起,使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而致。其本在肠腑,实责肝、脾,受累于肺、肾。《素问·五运行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政为散,其令宣发。”[5]意指肝为阳脏,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实则横乘脾土,久则脾气亏虚,脾阴不足,脾阳不升,运化失常,气血闭阻于肠中,则出现胀、痛、呕、闭四大症状。肝气主升,肺主肃降,龙虎回环,调节气机升降。肝气不达,肺气郁闭于上,且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之邪,传之于肺,发为胸闷、咳嗽、呃逆、乳胀等;久失宣肃,气不归根,病久及肾,纳气失司,兼见气短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水道不通,则下肢水肿、小便短少、四肢倦怠等。故临床常用泻肝实脾法,兼顾肺肾之症,调畅气血,缓解肠道痉挛,促进蠕动,使得腑气通,胃气降,痛胀减、呕吐止。如此标本兼顾,收效颇佳。

5 病案举例

患者,男,41岁,2018年8月25日初诊。主诉:胁腹痛3 d。患者曾因肠梗阻入院2次,现出院3 d。出院诊断为:①肠梗阻;②肝功能异常;③食管炎。刻下见:两胁下痛,脐周隐痛,脘腹胀闷,伴四肢倦怠,胸闷气短,乏力,食少纳呆,眠浅、恶梦纷纭,小便短少、色黄,大便质稀、日行1次,矢气少,不耐久坐久站,四肢微颤,手脚冰冷。舌边有齿痕,舌暗红苔白滑,舌下静脉(++),脉弦数。西医诊断:肠梗阻。中医诊断:①胁痛;②腹痛。证属肝实血虚。治以泻肝实脾,益气养血。处方:党参 30 g,黄芪 30 g,当归 30 g,白术 25 g,旋覆花(包煎)25 g,五味子10 g,麦冬20 g,干姜6 g,木香(后下)25 g,路路通 25 g,通草 10 g,枳实 6 g,白芍 18 g,炙甘草 25 g,小茴香 30 g,黄芩 12 g,生大黄 1 g,藿香 15 g,延胡索 20 g,香附 20 g,高良姜 6 g,鸡内金 30 g,神曲 20 g。3剂,1 d 1剂,水煎 400 mL,一次服用200 mL,早晚饭后1 h温服。嘱患者卧床休息,少食米粥。2018年9月1日二诊: 患者气色好转,上述症状均稍有改善,刻下仍见两胁下痛,口苦甚,小便正常,大便成形、日行1次,站坐渐稳,四肢颤减,手脚冰冷好转,舌边有齿痕,舌暗红,苔白腻,舌下静脉(++),脉弦。守方改旋覆花30 g、枳实15 g、白术30 g、路路通30 g、通草15 g、生大黄3 g、藿香20 g、香附25 g、神曲30 g,去小茴香,加槟榔20 g,继续服3剂,服法同前。2018年9月5日三诊:患者气色明显好转,气短、胸闷、脘腹胀闷消,食欲、睡眠渐好,刻下仍见两胁下痛,口苦,脐周隐痛,小便正常,大便质稀、日行1次,站坐如常,四肢稍颤,手脚冰冷好转,舌边有齿痕,舌暗红苔白腻,舌下静脉(++),脉弦。守方改生大黄2 g、香附25 g、槟榔15 g,去路路通,继续服3剂以巩固疗效。嘱患者适当运动,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和不易消化的食物。2018 年9月8日四诊: 患者面色容,食欲、睡眠好,两胁下痛消,晨起脐周隐痛、口稍苦,微干,小便正常,大便成形、日行1次,站坐如常,四肢有力,颤止,舌边尖红、有齿痕,苔薄黄,舌下静脉(++),脉弦。守方改生大黄1 g、当归40 g,继续服3剂后停药。1个月后随访:患者精神佳,纳眠好,无胁腹痛等不适。3个月后电话随访一切正常。

按 该患者肠结病机为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药·五脏病证文并方》云:“肝虚则恐,实则怒。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1]107肝失调达,气机郁结,肠腑气机不畅,则见两胁下痛,脐周隐痛,脘腹胀闷,矢气少。《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云:“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令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粦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6]《素问·阳明脉解篇》云:“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盛,实则能登高也。”[7]《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药·五脏病证文并方》云:“脾实则腹满,飧泻;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1]117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清阳不升,寒湿困阻则四肢倦怠,食少纳呆,大便质稀,手脚冰冷。《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8]心主神,肝藏魂,肝失疏泄,情志不达,气郁化火,耗伤心阴,神魂不藏,则眠浅,恶梦纷纭。心肝之火下延小肠,则见小便短少,色黄。肝气不达,肺气郁闭于上,则胸闷气短、乏力。肝脏体阴而用阳,肝郁日久,化而为火,耗伤肝阴,则四肢微颤。病情反复,迁延日久,肺脾之气亏虚,则不耐久坐久站。舌边有齿痕、舌暗红、苔白滑、舌下静脉(++)、脉弦数均为肝实脾虚、气壅血滞、亏虚之象。药用敦煌医方大泻肝汤合大补脾汤加减。方中枳实疏肝理气止痛;芍药柔肝缓急;黄芩、大黄合用,清肝利胆泻火;重用炙甘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与黄芪、党参、白术合用健脾益气,补脾调中,与芍药合用加强缓急止痛之效,且可防止黄芩、大黄之苦寒伤脾;鸡内金、神曲健胃消食;当归养血调血;五味子、麦冬合芍药柔肝敛肝脾之阴,使散中有收,肝血充沛;藿香化湿和中;旋覆花降逆止呕;干姜、高良姜、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以助脾阳;路路通、通草祛风活络;木香、延胡索、香附疏肝解郁、活血止痛。患者二、三诊后舌苔由白滑变为白腻,寒湿之气减,胃气渐复,后期加大当归用量以养血补虚,使得肝气疏泄有源。众药合用,诸症可解,标本兼顾。

6 小 结

肠梗阻多见于中老年人,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过度等因素引起,病程较长,病症易反复,久入肠络,耗伤气血,加之肠腑不通、肝实脾虚更易引起其他脏腑病变。因此,李应存教授认为肠梗阻其本在肠腑,实责肝脾,受累于肺肾。临床常用泻肝实脾法,兼顾肺肾之症,调畅气血,缓解肠道痉挛,补泻并用,标本兼治。此外,对于外邪、情志、饮食的注意,以及恢复期的调护亦是本病康复的关键,生活中应当加以重视。饮食方面:在肠梗阻缓解前应少食,充分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以免病情加重;缓解后应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通调气血,逐步给予半流质、全流质饮食。

猜你喜欢

肠梗阻四肢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跟踪导练(四)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跟踪导练(四)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