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020-01-10胡兰英

课外语文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文语文

胡兰英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上泸中学,江西 上饶 334119)

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来看,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是普遍现象。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按照教材来宣讲,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学生对语文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语文不需要花时间去学习,语文很枯燥,进而造成语文教学效果不如意。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革新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分析

语文这门学科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实施的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使得学生对语文逐渐失去兴趣,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要想让其主动去学习语文知识,激发起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以学习兴趣为基础的,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积极与教师互动,进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对此,作为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革新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策略,使得语文课堂绽放异彩,吸引学生的目光,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这种课堂结构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重视起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紫藤萝瀑布》这一课中,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先提出问题: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具体表现在哪里?以这一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去阅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集中,同时在学生共同努力下,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积极与教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则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对此,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良好课堂环境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适当放下“严师”形象,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爱上教师,进而爱上课堂,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互动;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教师要注重课堂表扬,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肯定,即使是错误的回答,也要有策略性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在确保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巧用多媒体

语文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单纯地按照教材内容来宣讲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热情,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视觉、感官等比较敏锐,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融合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声音等多种功能,所呈现出来的知识具有动态效果,符合学生的视觉、感官需求,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皇帝的新装》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有关的影片,结合影片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画面感足、言语激烈的情景剧,这能够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与教师互动。

(四)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语文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语文这门学科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字信息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缩影,而生活中的知识通俗易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如在鲁迅的《风筝》这篇课文中,风筝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大多数同学比较喜欢放风筝,在讲解课文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风筝是如何制作的?当你看到天空中飞翔的风筝时你想到了什么?在课文讲解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来,进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五)开展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中是以个体单位存在的,而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不再是个体,而是一个团体,实施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共同发展。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体验学习的乐趣。如在曹操的《龟虽寿》这首诗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翻译这首诗,说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比一比哪一组翻译得最准确,回答得最贴近作者的意图。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六)探究式教学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结合这一点,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探究式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在《背影》这一课中,结合这一课教学要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阅读结束后,让学生自告奋勇回答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去阅读课文,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发展来开展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生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