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低年级说话训练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2020-01-10姜骏怡

课外语文 2020年15期
关键词:规范创设文本

姜骏怡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屯村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2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起步。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说话训练时,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可很多学生回答起来却疙疙瘩瘩,语无伦次。那如何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让言语训练不再停留表面呢?笔者认为:要依据孩子认知的特点,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这一阵地,设计有梯度的言语训练。

一、低年级说话训练的意义

(一)培养说话习惯

小学生初练口语表达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但通过老师耐心的引导,鼓励他们敢于说,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养成踊跃发言的习惯,课堂也会日趋活跃。加强训练,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进而掌握适当的语调、语气及速度等,从而培养学生敢说话、说普通话的习惯。

(二)提高说话能力

低年级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教师问:“图上小鸟在干什么?”学生答:“在天上飞。”在学生眼里,他们认为回答干什么就好了,没有意识到一个句子没有了主语(谁)就不完整。这是说话能力的欠缺。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通过有效的说话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激发说话兴趣

通过有效的说话训练,教师在课堂上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师生共同畅所欲言,在相互交流中,学生体会到说话的乐趣,以此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说话的兴趣,学生想说、乐说,才会真正达到说话训练的目的。

(四)增强说话自信

小学生说话,先要敢于说,才有可能说得好。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说话训练,模拟平时生活中的情境,在说话时注意文明用语,在和别人说话时注意场合、身份,说话时态度端正、表情自然。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以增强说话时的自信。

二、低年级说话训练的问题

(一)训练缺乏情境性

在课堂中,有时会遇到,老师一个问题下去,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学生说话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说话训练中,缺乏情境的创设。生活中的说话是存在于某一个情境的。课堂中的说话训练亦离不开情境。缺少情境,会降低学生的沟通兴趣,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下降。

(二)说话训练不规范

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可能会因为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导致出现偏差,或者在学生语言不规范时,老师没有进行适当的指导,导致说话训练达不到理想的程度。

(三)说话训练不到位

课堂上,老师有时会因为时间原因,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充分打开,说话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四)评价语言不丰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是要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说话训练亦是如此。有些老师在指导说话时,寥寥几句评价,无非是“不错”“真棒”。评价并不走心,没有评到学生的心坎里,这样的评价明显是苍白的。

三、低年级说话训练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说

低年级孩子生活经验少,词汇量较匮乏,对于一些话题可能不知道如何描述,导致无话可说。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有话可说。

图文情境降低难度。低年级孩子,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往往对图片的直接刺激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说话训练时,图文情境的创设会降低学生说话的难度,让孩子愿意说。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大多图文并茂,这就为说话提供了很好的情境,特别是口语交际训练里。如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中,提供了三幅图场景,一幅是问路的场景,一幅是借文具的场景,一幅是请别人帮忙捡球的场景,每幅图还配有泡泡提示语。这些场景是平时生活中常有的,只是向学生再现了生活中的情境,这就为学生的说话搭了一架梯子,让学生愿意开口。

故事情境激发兴趣。故事是以语言的形式给学生描绘的情境,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魅力无穷的。创设有趣的故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提高学生说话的兴趣。如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一课,整个说话的练习建立在《父与子》这个故事情境中,要求学生按照顺序讲清图意,再发挥想象,继续编故事。学生对于喜欢的故事就乐于讲,编故事也编得特别起劲,参与度非常高。

生活情境打开思路。语文是来自生活的。在说话训练教学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自然有话可说。如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一课,是训练学生如何与别人商量事情,既要求学生注意商量的语气,还要求把话说清楚。在教学之初,我故意忘带红笔,向小朋友借笔:“雨晨,老师的红笔忘记从办公室拿来了。我想借一下你的红笔,可以吗?”这样的“商量”其实就是平时的生活情境。学生自然就融入了说话训练之中。

(二)规范语言,让学生会说

说话训练中最重要的是言语训练。平时课堂中学生时常词不达意,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言语储备太少,语言不规范。所以说话训练要从规范语言做起。

严谨教师语言。教师是一本“活教材”,其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说话训练时,教师的言语要严谨,才会让学生有正确的言语习得能力。

规范学生语言。在说话训练时,学生的语言往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教师此时需要帮助学生规范他们的词句,让他们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利用文本语言。低年级的说话训练离不开文本本身。教师要利用好文本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文本语言,提高语言的质量。

只有教师的语言严谨了,学生的语言规范了,才能更好地运用好文本的语言,让学生会说,将说话训练落到实处。

(三)训练充分,让学生能说

在说话训练时,需要层层深入,让训练有梯度,才能让训练更有效。以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一句教学为例。

读一读,发现特点。课文通过叠词的运用,写出了荷叶的特点。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发现叠词的特点。

扶一扶,学习文本。出示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像课本中的叠词。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用两个叠词,仿照文本的句子说一说。

放一放,练习运用。最后,可以直接放手,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说一说。同桌练习、小组练习,再进行全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说话,让训练得以充分。

通过读一读、扶一扶、放一放的训练步骤,由扶到放,才能让说话训练真实发生。

(四)丰富评价,让学生爱说

评价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说话训练时,评价不应局限于教师的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力量,让评价丰富起来。

练习自我评价。在学生自主说话练习时,教师可以制定一些自我评价的标准,比如语句是否清晰,说话是否有礼貌,理由是否充分等。学生在自主练习的同时,针对自我评价的标准进行判断,从而提高说话训练的效率。

丰富教师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小而言之,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大而言之,它有时能影响一生的发展。说话训练时,教师的语言如过于单一,便会影响提高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教师应该运用准确生动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体验到说话训练成功的快乐。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的能力,需要语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文,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千万不能盲目或急于求成。通过创设情境、规范语言、充分训练、丰富评价等方式,进行有梯度的句式训练,学生一步步拾级而上,才能真正参与到说话练习中,让言语训练不再停留表面,让说话训练真实发生。

猜你喜欢

规范创设文本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