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机启微》“附录”考

2020-01-10李晓宇祁宝玉谢立科郝晓凤罗金花陈雪峰王晶莹胥静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局方原机玄府

李晓宇,祁宝玉,谢立科,郝晓凤,罗金花,陈雪峰,王晶莹,胥静

1 考《原机启微》与其“附录”之关联

《原机启微》是元末明初江苏名医倪维德(1303年~1377 年)因感“治眼一书独缺不全,虽杂见于诸书中,且备不精”之现状下,于晚年(洪武三年即1370 年)析理精明,成一家言。然年代久远,保存不当,原刊本(倪注《原机启微》)久已失传,现所见版本为明代医家薛己(1487 年~1559 年)根据嘉靖壬辰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王庭所藏抄本校正增补而成,解放后再刊的《原机启微》即为薛己的校补本[1-2]。

正如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 年第1 版《原机启微》尾页“内容提要”中注明,“本书倪氏原著上下两卷,上卷论述眼目致病原因及施治经验。下卷叙述眼症的制方例法,附有四十余方,都有用药配伍的说明。薛氏校订时,又增补了自己的经验及先哲治验并应用方剂,汇为附录一卷”[3]。由此可见,《原机启微》中的“附录”一文并非倪维德所写,而是薛己在校对原著上下卷之后,增补而成。

再从《原机启微》一书中的文义分析,其学术渊源的中心点是“宗李杲重脾胃”,而“附录”中并没有涉及或剖析《原机启微》的内容,故其“附录”与《原机启微》正文几无关联。故今所见薛己校补本《原机启微》的“附录”不应误认为是倪维德所附,但目前仍有少数学者认为“附录”所载方剂出自《原机启微》,更有甚者将“附录”中关于眼疾病因病机的论述归于倪维德,实为不明出处,张冠李戴也。

2 考《原机启微》“附录”之出处

薛己在校补《原机启微》时有言:“此书予求之久矣……请梓焉以广其传,乃撰次己所见闻为一卷附于后。”[1]不论是薛己本人所说还是刊行本“内容提要”注明,皆告知后世学者,《原机启微》“附录”一文为薛己本人所写。然而,祁宝玉名老中医几十年致力于中医眼科,多次考证《原机启微》,从其“附录”的编写体例、叙述层次、行文手法及所加按语多方面考虑,其相似于明代徐彦纯著、刘宗厚续增之《玉机微义》,故嘱我们查阅此书。在祁老指导下,我们查阅《玉机微义》时发现,除结尾少数字句外,“附录”与该书第二十九卷“眼目门”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即“附录”来源于《玉机微义》。

《玉机微义》前身为明初·徐彦纯(?~1380 年)于洪武元年(1368 年)所著,原书名为《医学折衷》,全书共17 门。后明初·刘宗厚(约1340 年~1412 年)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 年)仿其体例,续增眼目门、牙齿门等内容后更名为《玉机微义》,共33 门[4]。据《中国医籍考》考证,《医学折衷》已亡佚。因刘宗厚所著《玉机微义》时间晚于倪著《原机启微》,而早于薛己所著“附录”,故由此推测,薛己所著《原机启微》“附录”主要引自刘宗厚的《玉机微义》,而非薛己本人所写[5-6]。

仔细对比《原机启微》“附录”与《玉机微义》“眼目门”的内容,发现“附录”中,“论目为血脉之宗”“论眼证分表里治”“论目疾宜出血最急”“论目昏赤肿翳膜皆属于热”“论内障外障”“论瞳子散大”“论倒睫赤烂”“论目不能远视为阴气不足”“论目疾分三因”“论偷针眼”;及“附方”中治风之剂如,局方密蒙花散、三因羌活散、东垣明目细辛汤、机要四物龙胆汤、防风饮子;治热之剂有局方洗心散、济生羊肝丸、东垣泻热黄连汤;治风热之剂有局方明目流气饮、洗肝散、钱氏泻青丸、东垣连翘引子、神芎丸(《玉机微义》中神芎丸(为治湿热之剂)、东垣龙胆饮子;理血之剂有局方明目地黄丸、简易加减驻景丸、地芝丸;理气之剂有局方定志丸、济生桑白皮散;养阳之剂有东垣神效黄芪汤、益气聪明汤、人参补胃汤;滋阴之剂有东垣连柏益阴丸、滋阴肾气丸;养阳滋阴之剂有局方菊睛丸、东垣滋阴地黄丸、补阳汤、冲和养胃汤;治障翳诸方有龙木论还睛丸、局方蝉花无比散、蝉花散、本事方羊肝丸、秘方拔云退翳散;点洗诸方有局方汤泡散、三因立胜散、金露膏、宝鑑春雪膏、拔萃方药、蟾光膏;灸雀疳眼法均原文摘自《玉机微义》[7]。

经查阅,“附录”中另有《先贤治验》中的部分内容出自金·李东垣所撰《兰室秘藏》(1276 年刊行)。《附东垣诸先生治法》中有拨云汤、助阳活血汤、神效明目汤、广大重明汤、升阳柴胡汤、芎辛汤、羌活退翳丸等出自《兰室秘藏》;五秀重明丸出自于元·罗天益《卫生宝鉴》(1281 年刊行);保命当归汤出自于金·张元素《洁古家珍》;瑞竹四神丸出自于元·萨迁《瑞竹堂经验方》(1326 年);简要补肝散出自于宋·周应《简要济众方》(1051 年)。《肾脏风眼》中:四生散出自明·方贤《奇效良方》(1470 年)。《小儿五脏目疾》中的天麻丸、生犀散、泻黄散、地黄丸出自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1119 年);生熟地黄散出自明·鲁伯嗣《婴童百问》(15 世纪初);肥儿丸、密蒙散、通圣散、蛤粉散、蛇皮散、蝉蜕散出自南宋·刘昉《幼幼新书》(1150 年);决明散出自宋·朱肱 《类证活人书》(1108 年);羌菊散出自宋·撰人佚名《小儿卫生总微方论》(1158 年);二草散出自明·朱棣 《普济方》(1390 年)。《小儿雀盲眼》中还明饮出自北宋·官方《太平圣惠方》(992 年)。《小儿肝脾等眼疾》中养肝丸出自南宋·严用和《济生方》(1253 年)……另有少数方子是出自何处仍待考证。

3 从《原机启微》考“附录”之所得

3.1 类聚历代各家不同理论观点,贵在折衷其要

《原机启微》“附录”之内容,条分缕析先贤观点,保存了大量已亡佚古籍的论述及方药,为继承和辑佚明代以前文献提供了依据。其中“按”部分更是折衷各家观点,极具指导意义。

(1)目为脏腑血脉精气之宗,临证不能拘于五轮八廓。《黄帝内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然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医者若不理脾胃,不知养血安神,则治标不治本,而病不愈也。故临证时必不可拘泥于五轮八廓学说。

(2)玄府闭郁,致使气血、津液、营卫、精气不能升降出入之故,应各随其郁结微甚,而辨病之轻重。此为遵守内经之旨,并从以玄府闭郁为病因出发,治疗疾病的一新思路,不可小觑,辨证之时应考虑。

(3)内障之因,不独为肝肾不足,或因于痰热、气郁、血热、阳陷、阴虚、脱荣等所致。故临证之时,辨病之后,不能囿于现代所知,应辨证与之互参,此中医之真谛,即所谓“同病异治”,明其病因而分治之。

(4)由于学说不同,故病机各有侧重,有主火热,有主脾胃,有主瘀血,但学后须折衷其要,以热为论,亦有痰热、湿热之分。而用药不当,或久病营卫虚弱,肝肾阴虚不足,元气精气虚衰又可致其虚热,故当分别虚实。

(5)所举方剂,切合临床。方剂出处亦选自眼目专著,药味组成精炼合理,涵盖眼目内、外障翳,全而不杂,可属辨病良效之验方,具有参考意义。

3.2 “附录”对后世眼科学的影响

《原机启微》之“附录”对中医眼科的发展可谓达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三部占有重要位置的明代眼科巨著均受其影响。第一部《原机启微》,其对中医眼科起到跨时代的作用,而其文后所附“附录”同样对中医眼科的学术发展起到重大影响。第二部是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中的“眼目部分”,其《论目疾宜出血最急》篇后“按”的内容,如:“此为目疾,出血最急。于初起热痛暴发,或久病郁甚,非三棱针宣泄不可……于少阳一经,不宜出血,无使太过不及,以血养目而已,斯意可见”,即抄自“附录”[9]。由此说明王氏在撰写“眼目部分”时必然参阅了“附录”的内容。第三部即是《审视瑶函》,卷二中“目病有三因”引陈无择所论目病三因之后,有文直呼“徐彦纯”之名,而引其《玉机微义》“眼目门”中不少内容,如:“人之眼目,备脏腑五行,相资而神明,故能视……目之为病,肝热则昏暗,心热则烦痛,风湿血少则涩痒,肾虚则不禁固,甚则陷突,缓则翳暗矣。”[10]因“附录”主要摘自“眼目门”,故对《审视瑶函》的影响亦可见一斑。

4 “附录”仍留存的问题

《玉机微义》引用前贤论述态度是严谨的,如对前贤所论持有异议,该书也未作修改或删减,仅在其后按语中提出自己观点。如《论目不能远视为阴气不足》一文记载,东垣曰:“能远视不能近视者,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也……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也。”刘宗厚在文后“谨按”中纠正到:“先儒所谓金水内明而外暗,日火内暗而外明者也”,与当下对近视、远视的认识一致。但所述隐晦、含糊,易导致初学粗心者之误解,亦有不足之处。

又如在《论目昏赤肿翳膜皆属于热》一文,刘宗厚引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或因刘宗厚与刘河间的学术观点不同,或有疏漏,把最核心的内容节略删除,即:“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夫气者,形之主,神之母,三才之本,万物之元,道之变也。故元阳子解《清静经》曰:“大道无形,非气不足以长养万物,由是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甚即物壮,气弱即物衰,正即物和,气乱即物病,气绝即物死”。《黄帝内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直至明·楼英在《医学纲目》中首次全文引用河间关于此“玄府学说”的内容。然薛己未将这一遗漏补充于“附录”中,祁老认为颇有遗憾。此内容遗漏可使后世学者只知眼病多由热致,而冲淡了玄府闭郁同样是内障眼病的主要病机。同时也忽略了“玄府理论”所体现的中医学辩证唯物论的探讨,因唯物论认为生命的表现形式为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统一体,而玄府具有气机升降出入的生理功能,是生命活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载体[11]。

虽薛己于原著中加入自己的文论,却不曾注明,不利于还原历史的真实性,或多或少增加了后世读者的疑惑和混乱。其所摘录《玉机微义》文中明显的错字也未纠正,如“是以妄谓肝主于目”(《原病式》指出“主”应改为“生”),可谓碧玉有瑕。然薛己作为明代中医的一位集大成者,其对于中医眼科及《原机启微》的传世亦功不可没。

猜你喜欢

局方原机玄府
“玄府”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无节气门汽油机质调节负荷控制特性研究
米勒循环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及对比
C919机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 民航上海审定中心签发大型客机首个型号检查核准书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四十感怀
不同稀释燃烧技术对GDI 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Y12F飞机噪声局方并行试飞适航审定技术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