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价值及有效方法探析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课德育

(广东番禺中学 广东·广州 511400)

0 前言

传统德育教育以课堂讲解、说教模式为主,似乎德育教育与体育课“毫无关系”,但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德育教育要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理论上实现德育,在实践活动中也要加强德育意识的提升。体育学科是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高中学生以学业为主,在日常中体育课是最主要的室外活动能,因此,体育课是实践性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必须参加各种运动并进行很多运动学习。在他们的活动中,他们的行动,思想,意志和情感更容易被揭示。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言行,并及时将道德操守引入课堂,使学生接受直接深刻的道德教育。

1 高中体育渗透德育教育的现实价值

高中体育不同于小初时期,因为高中学生以课业、升学为主要目标,课外活动、实践性活动时间相对减少,但是,这样的时间安排下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影响,是德育教育的“攻坚阶段”。独立人格逐渐建立的过程中,高中生对外界教育开始持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因此。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收效甚微”。但是体育课一向是高中学生最喜爱的科目之一,在体育课中身心放松,没有令人头疼的“说教”,因此,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元素是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高中体育运动不仅会影响这段时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对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在高中体育中,应考虑到学生在此期间的心理变化,不仅将学生的身体发展,而且将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到相同的高度。首先,学校要提升体育课的外部环境建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有益处的。体育场所主要是向户外开放的教育环境,与环境有关的教育场所、教育设施和运动器材等物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反映了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轻松地识别这些外部环境。如此好的物理环境它具有育人功能,运动场环境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德育尤为重要。其次,体育是一项兼自由与约束于一身的学科,在体育教学中,遵守体育规则、感受体育精神的是体育的魅力之所在。因此,体育活动可以教育学生在不仅在体育活动中遵守规则,在日常中也要遵守行为规范,学习体育精神,成长为品学兼优的时代青年。体育精神旨在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信奉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人生信条,这样的品质不仅是德育教育中要求的,更是学生今后成长道路上必备的优良品质。因此,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蕴含着各具特色的德育内容,学生在不同的运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道德体验,具有现实意义。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有效方法

2.1 课前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课在活动中之前,教师都会对体育中出现的活动规则、安全常识、着装以及同学之间的配合进行细致的讲解。课前就应该对学生进行纪律性要求,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严格执行体育课规则,在课堂之上严禁打闹。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在高中年龄阶段,学生容易受外界影响,但是也是最容易塑造性格的时期。因此,教师要做好榜样作用,上课做到不迟到,着装做到大方得体,符合体育课的运动要求。

2.2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元素

爱国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一个人只有爱国爱人民,才会在形成良好品格,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在体育游戏中加入爱国元素是进行的德育教育最好的途径之一。以球类运动为例,球类运动是一项集体活动。他们的战术和阵型实际上是球员合作方式的改变。整个团队的紧密团结对于确保比赛获胜至关重要。学校体育活动通常以小组,班级或班级之间的竞赛形式进行。在这个时候,运动员和啦啦队都有重要的目的。为集体赢得胜利。青少年的集体荣誉感就是是爱国主义的基础。无论球员是挣扎还是欢呼,他们都希望赢得国家荣誉,并扩大到国际比赛领域。教师还可以定期播放关于球类运动的相关影片。例如,2020年上映的排球运动电影《夺冠》,电影讲述了爱国精神的传递、中国女排的信仰以及体育精神的传递。这是一部以体育为主题的稀有电影,展现了体育的魅力,更体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为国争光的坚强信念。体育锻炼过程中,鼓励学生磨练自己的意志,发展自己的素质以及身心发展。从终身体育方面,体育教师是学生运动的启蒙,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一项能够深度参与,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都坚持的运动,正是千千万万个体育人的热爱、坚持、拼搏,团结等精神品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彰显了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2.3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学科蕴含着更高与更强,健康与向上,团结与协作,坚持与拼搏等体育精神。团结协作是时代要求的基本品格之一,只有拥有团结协作的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立足脚跟,更快的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体育活动和游戏中大多以集体游戏为主,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独到优势。在体育练习过程中也是同学之间相互配合的模式为主。例如,在体育游戏——《无敌风火轮》中,该游戏是一项团队协作竞技型游戏,所需材料也非常简单。它只需要在空旷的地方12至15人的小组使用报纸和胶带创建一个大的闭环,可以容纳所有团队成员。环已建立,团队成员绕圈行走,滚动大圆圈。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团队合作的团结精神,紧密合作和克服困难,培养计划,组织和协调技能,培养细心的服从命令的工作态度以及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可以看出,体育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方面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继续努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艰巨任务。

2.4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意志品格培养元素

坚强不畏困难的意志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必备品质之一,尤其是在学业繁重的高中时期,主观能动性对于学习、生活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适当增加难度,提升挑战性,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这也是德育教育中所要求的。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的《跳山羊》活动中,有一些学生会害怕跳高类的活动,出现这种状况教师先不要盲目地让学生进行试跳,而是先问清楚学生害怕的“点”在哪里,针对学生害怕的原因进行指导,不仅仅是方法上的指导,还有心理上的疏导。在方法上比如可以适当降低“山羊”的高度让害怕的学生试跳,在经过这样的鼓励之后,学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会愿意挑战更高的“山羊”高度。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学生也在不断的尝试努力之中磨炼了意志,实现德育教育的终极目的。

2.5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在新课标中,对体育学科也提出了课堂交流的要求,在传统体育课程里,交流的比例很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能够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下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形成良好的认知观点,角色变化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高中体育教学水平五室内课《体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在设备中播放体育赛事中运动员之间交流的视频,在视频结束以后创设问题,进行引导性教学:“在课堂体育活动中,你是怎样与你的同伴进行交流的?”学生:“我们有时候用语言,有时候用手势,有时候用眼神。”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育活动和比赛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分为两种,语言类交往方式和身体语言或肢体语言类交往方式,比赛中肢体语言在比赛中的运用极大幅度的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和不可冲刺性。”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总结在体育活动中的交流方式,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升学生人际交流能力。

3 结语

高中阶段的大多数体育教师只关心学生的教育性体育技能的获得,忽视德育、心理健康的教育。体育与德育相结合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益,对学生社会适应性也起着重要的培养作用,而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运动促进体育技能的参与和发展。方法是有效开发体育道德教育资源,实现学生“树德育人”目标的关键。在学生的德育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使他们通过经常性的、合作的、探究性的交流和学习获得德育上的培养吗,教师应认识到学校体育中德育的概念核心,积极在课堂中形成德育能力,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课德育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体育课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