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月份供需两弱 5月份煤市转好

2020-01-10慧民

矿山安全信息 2020年13期
关键词:煤炭市场发运煤价

4月份,受下游电厂库存高位影响,拉运积极性较低,到环渤海港口拉煤船舶急剧减少,港口发运量大减,库存高企,港口市场煤价格从4 月初的536元/t跌至469元/t,直跌67元/t。5月份,随着用煤淡季的到来,水电等清洁能源发力,民用电负荷下降。而此时如果工业用电能够迅速得到提振,补上耗煤缺口,再借助大秦线检修,沿海煤市有望转为供需平衡。

1.4月份港口煤价大幅下跌

从2月下旬开始,沿海煤炭市场承压下行,煤价出现下跌;4月初,港口市场煤交易价格为536元/t。进入4月份,市场继续保持低迷态势,在无利好因素支撑下,主力煤企和大部分贸易商按照指数下浮10~20元/t报价。在高库存、低消耗的情况下,沿海地区用户“买涨不买落”,纷纷持币观望,并压低还盘价格,煤价承压下跌。

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之下,各发运企业展开降价促销措施。在港口下水动力煤市场中,下水煤量超1 亿t/a 的大型煤炭企业明显拥有较强的定价话语权。4月初,主力大型煤企下调4月份各品种煤价后,采取“量价优惠”的降价促销措施,促使煤价降幅不断扩大。主力煤企采取降价措施,降幅完全超出预想,给动力煤市场的未来走势蒙上一层阴影;中小煤炭企业和贸易商纷纷效仿,竞相杀价,促使煤价出现深跌。

与此同时,下游用户观望气氛浓重,“买涨不买落”心态有所加重。尽管国内复工速度加快,复产率提高,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出口承压、基建和房地产开工负荷偏低,促使沿海电厂日耗迟迟达不到高位。在煤炭供应明显高于需求的情况下,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内外贸动力煤价格双双下跌;加之北方港口煤炭库存持续增加,促使消费企业的采购心态平稳,对市场的观望气氛浓厚。电厂存煤高位,主要耗煤企业即使不拉煤也可以满足20d 的用量。因此,大家都在积极消耗自身库存,减少北上拉煤数量。环渤海各大运煤港口下锚船继续保持低位,进一步加大了北方港口动力煤市场的供大于求压力,增加了煤价下行幅度。

期货市场也不乐观。动力煤主力合约价格快速回落,对现货煤价走势及用户心态带来消极影响,加重了市场悲观气氛。此外,煤炭需求走弱,促使煤企频繁出台降价措施,主力煤企大幅下调煤价,拉动煤炭价格指数大幅下跌;而部分贸易商大都按照指数大幅下浮进行交易,这也助推了煤价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2.5月底港口煤价逐渐趋稳

4 月份,港口、电厂都在去库存,站台及下游客户减量压价采购,产地煤价持续阴跌。晋蒙地区整体销售无明显好转,受煤管票限制和滞销导致高库存,少数煤矿出现停产减产现象,产地煤走势仍不乐观,产地煤价持续下跌。

4 月下旬,在进口煤通关收紧以及政策干预预期增强等情况下,电厂拉运积极性稍有提振,释放部分短期采购需求。而5 月份,第一运煤大通道——大秦线开启春检模式,部分用户提前采购一批煤炭,沿海煤炭运输出现转好迹象,海运费先涨后跌;港口多次封航,煤船累积,环渤海港口下锚船出现增加趋势。短期内,下游释放部分采购需求,但受高库存、低耗煤影响,后续电厂拉运继续维持刚性,煤价跌至红色区域。

环渤海港口出现短暂的拉煤船增多现象,似乎柳暗花明,但不可忽视国际疫情影响,南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受限,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增幅非常有限,电厂库存及存煤可用天数仍处高位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接卸港和下游电厂高位的库存如何消化,叠加后续水电替代效应逐渐增强。煤炭市场需求难言乐观,其采购持续性仍显有限,市场供强需弱状况还会延续。4月下旬,上游发运减少、港口发运量增加,环渤海港口库存没出现继续增加。部分用户在5 月1 日之前有锁价意愿,船运费出现明显上涨。市场询货不少,尤其对于中卡低硫煤种,但还价仍处于偏低水平。在高库存、低需求下,下游阶段性拉运也接近尾声;加之部分发运企业继续降价促销,市场形势并不乐观。

4 月下旬的煤炭需求增量,只能给运输形势带来好转,无法支撑价格企稳上涨,后续市场走势要关注五一长假之后是否还有持续的需求出现。煤炭市场能否转为平衡、煤价能否企稳止跌并上涨取决于以下几点:首先,上游供应端是否会出现减产,煤炭协会提出的限产措施,各省区能否严格执行;其次,最近出台的多个政策性措施是否会刺激煤价反弹;最后,进口煤限制措施能否收到预期效果。

3.政策性措施出台,拉动市场转好

4 月份以来,疫情对煤炭下游行业的冲击仍在持续,再加上进口量继续增加,加剧了国内动力煤供需失衡的矛盾,煤炭企业销售压力增加,行业运行面临巨大困难。为保护供给侧改革成果,稳定动力煤市场,有效应对当前市场形势,以神华、同煤、中煤、伊泰为首的动力煤企业开展减产措施。各大主力煤矿开始联合限产,减少供应。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和下游用煤需求,按用户具体需要组织生产,合理控制煤矿和港口库存。

各大主力煤矿纷纷抱团取暖,稳定价格;停止量价优惠及各种变相促销手段,按照企业合理利润空间定价销售,避免为抢占市场而互相压价。严格遵守国家发改委对中长期合同的要求,按照2020年已签订的动力煤供需合同数量组织生产,按照港口接车菜单和下游实际需求安排煤炭销售和外运。共同应对低迷的煤炭市场,维护市场秩序,确保煤价止跌企稳。

目前,下游终端库存大幅飙升,煤炭大量积压,市场供大于求。在内需下降的情况下,外贸煤增量强势冲击内贸煤炭市场,造成终端用户采购积极性下降,影响了港口、铁路的正常发运,更影响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应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限制进口煤进入国内市场。随着国际疫情的大爆发,主要出口国封国、封港,进口煤通关受到影响;加之目前内外贸价差优势不再,进口煤补充作用将减弱,有利于国内市场的转好。这次煤市下行、煤港发运量大减、煤价暴跌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产地生产恢复较快,铁路和港口加快发运;而疫情影响电力、水泥等下游市场,煤炭市场供给弹性明显大于需求,供应上出现阶段性过剩,需求疲软,导致运输进一步宽松,下游用户主要消耗自身库存,减少了采购数量,促使煤价大跌。

从当前煤市走势看,煤价已经跌至红色区域,继续深跌的难度加大,后期煤价将逐步进入阶段性低谷震荡阶段。大秦线春检长达30d,有助于控制一部分进港煤车数量,促使港口库存下降;加之进口煤通关持续收紧,部分电厂拉运国内煤炭积极性增强。煤炭市场有望回暖,煤价企稳止跌。

4.5月份港口煤价将出现反弹

春节过后,为保障供应不中断,增加电厂库存,上游产地迅速恢复生产,铁路发运接近正常水平;为保障供给充裕,南方电力等耗煤企业还大量采购和补充低价进口煤炭,致使一季度进口煤总量达到9577万t,同比增长28.4%。国内国外市场供给一起发力,全力增加煤炭供应,再加上沿海地区市场需求不足,造成中转港口以及终端环节库存不断累高;而进入传统淡季,煤耗始终未能实现新突破,需求拉动不足,电厂高位的库存得不到有效消耗,无论是重点电厂还是沿海电厂存煤数量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4 月份为传统煤炭需求和价格的季节性最低点,而现货与长协价格出现大幅倒挂,以及2020 年煤电中长期合同暂未签订的大背景下,电厂兑现率难以保证。下游库存高位、需求低迷之下,各大煤企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全力降价促销;而在市场煤价格大跌的情况下,部分煤企将长协煤低价卖掉,以量补价、抢占市场、互相杀价,造成煤价出现持续下跌2个月之久。

综合分析,刺激煤炭需求释放、适当收紧煤矿生产能力、严把进口关是平衡煤市供求关系、稳定煤炭价格的三大举措。从二季度起,第二产业将全面复工,第三产业也逐步恢复正常运营,叠加政策加码,经济逐渐恢复,用电量回升。此外,进口煤管控政策也在进一步收紧,而在此基础上,减少市场供应、达到供需平衡是重要因素。

截至4 月底,发热量5500kcal/kg 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已经跌至469元/t。即将进入5月份,利多因素将逐步占据上风,煤电长协签订在即、协会呼吁限产保价、电厂日耗已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且日耗存进一步回升的预期;加之大秦线检修、港口库存下降、进口煤限制等种种利好因素,均有助于煤炭市场走出低谷,煤价有望在5 月中下旬止跌企稳。而煤价止跌企稳后的反弹高度取决于电煤的消耗情况以及煤企能否严格贯彻落实限产政策。

猜你喜欢

煤炭市场发运煤价
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7月煤价走势下行 后期预计反弹回升
ZPMC6台轮胎吊顺利发运上海振东
潍柴雷沃重工海外发运创新高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直陈时弊,务实解困
——苏辙《论发运司以粜籴米代诸路上供状》赏析
部分支款(发运)及分期支款(装运)分析
论国内煤炭企业市场化发展趋势
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煤炭市场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