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助推勘探高质量发展

2020-01-09李雯赵淑芳刘喜恒肖阳曾忠唐传章王孟华黄新亚赵磊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勘探储层

李雯,赵淑芳,刘喜恒,肖阳,曾忠,唐传章,王孟华,黄新亚,赵磊

1.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 任丘 062552)2.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北京100011)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 勘探事业部(河北 任丘062552)4.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 科技信息处(河北 任丘062552)

0 引言

企业标准体系是其内部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是企业系统化的实用知识财富,是技术和管理精华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基础支撑。标准体系建设,既是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又是标准化的地基建设[1],包括现行标准和标准规划。大量的研究表明,技术标准对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细化专业技术领域,筑牢各专业标准体系根基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地震资料解释是物探专业的分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技术,是油气勘探井位部署和储量研究最主要的技术。地震解释成果的精度、分析的广泛性、成果的综合性以及过程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勘探的成效。因此,需要技术标准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需要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引导标准化的建设。

1 地震资料解释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地震资料解释相关的现行技术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三大类,共14 项(表1),其中,国家标准1 项,行业标准8 项、企业标准5 项,涵盖了地震资料解释、储层预测等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对以往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的规范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对象日趋复杂,从构造到岩性、从厚层到薄层、从常规到非常规,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地震解释技术需要持续攻关,解决勘探难题。近年来,随着地震解释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向地震、地质一体化方向发展,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虽然已有“地震资料解释”国家标准和“储层预测”的行业标准,但距勘探开发对地震解释技术、质量控制提出的新要求及新需求还有差距,现行技术标准难以满足实际地震解释工作需要,开展地震解释新技术及现行标准的适应性研究势在必行。

表1 勘探与生产专标委管理各级地震解释标准统计表

研究表明,中国石油地震资料解释标准化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地震资料解释尚未建立合理的标准体系,使标准制修订工作不可避免存在盲目性;②现行地震解释各级别标准多,相互间配套性不够,影响了标准的使用,如Q/SY 186—2007《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范》由于编制时间早、涵盖面广,在基础技术环节存在表述不完善,与目前地震解释工作存在滞后现象,需要补充、完善,Q/SY 1411—2011《地震叠前预测技术规范》作为地震解释主要技术标准,缺少叠后地震属性及地震反演,目次不完整,需要修订、完善等;③以深度域、宽方位高密度地震资料解释为代表的新技术,已逐渐成为了油气勘探寻找富集、提高效益的重要技术,因缺乏技术规范,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④地震解释缺乏质量控制标准,影响其成果的可靠性。因此,建立地震解释标准体系刻不容缓,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地震解释标准体系指导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领技术发展,满足勘探开发的需求。

2 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的构建

2.1 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构建的目标

地震解释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井位研究最主要的技术,是提高勘探效益的核心技术。目前,地震解释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为适应地震解释技术快速发展和地震解释实际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地震解释过程及新技术应用,确保地震解释工作的质量和勘探开发研究成果的可靠性,现阶段地震解释标准体系的目标主要围绕勘探开发的地质需求,结合地震解释工作实际、新技术发展及质量控制要求等,确定标准体系构建框架。具体来说,地震解释工作主要包括构造解释、层序地层解释、储层预测和综合解释等方面,每一部分工作都与地质融合性强。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目标明确、构架清晰的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框架,通过顶层设计,优化框架方案,涵盖解释工作内容、技术发展及质量控制。其次,根据现阶段地震解释工作需求、技术发展及质量要求的轻重缓急,提出适用的地震解释标准体系表,不仅为标准制、修订提供指导,还需根据技术发展,做好先进成熟技术标准规划,占领技术制高点,引领地震解释技术不断发展。

2.2 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

在构建地震解释标准体系的过程中,把纳入标准体系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及相应的单项标准作为系统相互关联的要素加以分析,运用系统方法使标准体系达到最佳效果。为建立一个构架清晰的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1)适用性原则。地震解释标准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行业及企业的标准化需求及地震解释技术发展需求为导向,为使标准用户便于使用标准,应以地震解释工作的规程、主体技术以及质量控制进行标准整合,制定标准综合体,提高标准的连贯性和统一性,避免标准冲突。

2)避繁就简原则。尽可能利用现有标准,使标准化工作量最小化。现行常规标准,直接纳入标准体系,修改完善,不制定新标准;现有标准不适用于当前地震解释工作或技术标准已相当成熟,可实时合并、修改或制定新标准。

3)协调、完整性原则。要求标准体系从系统的角度,使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符合各功能模块配合得当、各司其职、不冲突;地震解释标准体系表的组成应完整、配套、基本覆盖地震构造解释、层序地层解释、储层预测及质量控制等方面。

4)开放性原则。在编制标准体系结构图及体系表确定标准项目时,既要考虑到目前的技术需求和发展水平,也要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有所预见,便于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灵活地扩展,使结构图和体系表留有可扩展的空间。

2.3 地震解释标准体系的结构框架

2.3.1 构建类型

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地震解释是物探专业标准门类下面的专业分支(图1),地震解释具有多学科综合性、与地质一体化的特点,深度一体化是技术发展趋势,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通过分析标准体系类型及分类方法,结合地震解释基本流程及主要技术的专业特点研究认为地震解释企业标准体系宜采用标准类别属性方案,即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方案(表2)[2-3],其更适合地震解释企业标准的制定和管理便利化及其专业特点。

根据标准体系结构分类及类型,结合地震解释基本工作流程(图2)及主体技术特点,以及现行标准的内容,确定标准体系结构为分类层次结构,分类层次结构体现标准横向分类、纵向隶属分层关系,适合作为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结构。

2.3.2 框架方案

图1 企业物探标准门类

表2 通用标准体系分类

图2 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流程

图3 地震解释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地震解释工作流程,将工作主要分为构造解释、层序地层解释、非构造圈闭解释、储层预测及综合解释五大部分。现行的标准大多以工作规程和单项技术来制定标准,方便了标准的使用和技术应用,但由于技术发展快,单项标准多,不利于标准的使用和管理。为方便标准制修订定、使用和管理,构建以地震解释基础通用性、主体技术及质量控制为主线,对现行标准进行整合、优化,修订形成标准综合体;对成熟新技术、新需求制定新标准。将地震解释标准体系(不含管理文件)分为基础通用标准、技术方法应用标准、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三类(图3),其中基础通用标准主要放置地震解释图件、数据格式以及地震层位符号标准;技术方法应用标准是地震解释的主体标准,主要放置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及油藏地球物理标准,其中油藏地球物理是正在发展中的新技术,目前还没有标准;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主要放置与主体标准相对应质量控制标准,目前还没有企业标准。具体技术整合方案为:以深度域、宽方位高密度构造解释为代表的构造解释新技术融入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规范中;多波多分量技术放置于储层预测规范中;VSP 解释技术合并在未来的油藏地球物理标准中。具体标准制修订优化完善方案为:以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规范为主体,将层位标定、速度分析、岩性解释、构造成图等常规基础技术环节标准内容补充、完善,同时,增加构造解释新技术内容;以主体技术储层预测为主体,企业标准吸收行业标准叠后地震属性及反演相关内容补充、完善,同时,增加不断发展完善的技术及技术组合,如地震属性聚类、融合等,非常规甜点、薄砂岩、火成岩等特色预测技术可以作为单行本或资料性附录写入主体标准;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成熟新技术单列,待成熟后再考虑合并;适时开展以主体标准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制定相对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制定。

通过地震解释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整合新、老技术和特色技术,优化框架方案,指导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标准使用效率,提高勘探成效。

3 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表

标准体系表是把构成标准体系的各个单项标准按一定的结构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它可以反映所有组成标准体系的标准的全貌、各个标准之间的联系和结构状态[4]。

地震解释标准体系表的编制,本着优化标准设置,优先考虑生产急需,代表技术发展趋势技术优先的原则,对现行标准内容及技术进行了研究,确定列入标准规划主要涵盖:修订地震解释技术、储层预测技术主体标准,支撑勘探开发对地震解释规范的需求;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主要为与主体标准相对应的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质控及储层预测技术质控,尽快确保解释工作质量;制修订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生产急需的成熟新技术,满足科研生产技术需求[5]。

通过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对比,结合目前地震解释工作实际,确定标准编制具体规划为[6-7]:主体企业标准《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范》由于制定时间早,存在标准内容重复、单一,不够完善,与目前地震解释工作存在滞后现象,另外,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新技术发展快,需要规范的技术内容多,建议尽快修订,目前正在修订中;已有企业标准《地震叠前预测技术规范》缺少叠后地震属性及地震反演,目次不完整,需完善,建议修订;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缺乏统一的质控标准,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分工作过程质量控制和监督方面两部分对成果质量进行评价,因此建议《地震数据储层预测质量分析与评价规范》和《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质量分析与评价规范》两项标准,尽快单独制定。

通过系统研究编制的地震解释标准体系表显示,与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相关的现行技术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共11 项(表3),其中,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6项、企业标准4项,涵盖了地震解释技术规范、储层预测规范、图形数据格式及地震解释图件规范等解释全流程及主要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对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的规范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勘探工作对地震解释精度提出更高要求的现实,提出了急需研究制修定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规范4项(表3),必将对地震资料解释质量的提升和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表3 地震解释标准体系

4 结束语

通过运用标准体系研究方法,以及对地震资料解释相关技术标准及新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地震资料解释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框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地震解释技术标准体系表,提出了急需研究的制修定技术和质量控制规范4项。这些标准化建设的研究成果,必将对地震解释成果精度的提高、成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解释成果的可靠性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搞清复杂地质目标,使地震资料解释成果认识最大限度地逼近地下实际,提高勘探效益。其次,地震解释标准体系的建立,使今后地震资料解释工作和标准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标可依”,有效指导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科学规范地震解释,引领新技术发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地震资料解释标准体系研究成果已被采纳,并指导2019 年标准修订工作,修订名称为Q/SY 186—2007《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范》,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必将对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新技术的规范和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确保油气勘探效益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勘探储层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输导层
——北美又一种非常规储层类型
基于边界探测技术的储层识别与追踪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勘探石油
基于储层构型研究的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表征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海上低渗储层防水锁强封堵钻井液技术